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立了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采用空间有限元离散、隐式时间差分方法求解描述饱和—非饱和渗流场非线性抛物型方程,提出了计算电厂贮灰坝渗流的数值计算方法。将辽源发电厂贮灰坝进行二维渗流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水电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灰场挡水坝坝前积水时间过长将会对坝体稳定构成威胁,因此需要对灰场挡水坝进行调洪演算分析。文中从水量平衡方程出发,将数值计算方法应用于灰场挡水坝的调洪演算,并采用静库容调洪,根据库容曲线、洪水入流情况及泄流情况,对防洪限制水位、调洪深度和调洪库容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模态坐标的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建立水下航行体封闭舱段声学设计模型,利用该耦合分析模型对两端采用刚性圆板封闭的简支舱段结构的振声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采用半无限长圆柱形刚性障板代替两端的刚性圆板时的舱段模型计算结果作比较,指出除了少数耦合模态的固有频率附近,当外层圆柱壳周长相对流体中声波波长较小时,采用刚性圆板封闭的两端简支双层加筋圆柱壳与两端采用半无限长圆柱形刚性障板代替刚性圆板时的声辐射规律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4.
株洲电厂钟家冲灰场灰坝渗流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株洲电厂钟家冲灰场灰坝进行渗流计算分析中,本文采用了有限单元法,通过对渗流特征的分析,为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郭成  段亚辉 《中国水运》2009,(5):124-126
湘潭电厂灰坝已运行十余年,地质勘测查明坝体排水系统和棱体均已失效,且当年修建时采用了山坡上风化料筑坝,均匀性和质量较差,因此坝体渗漏严重。论文针对渗漏严重的2#副坝,运用有限单元法对灰坝进行了渗流场的分析计算,运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Bishop法对灰坝的渗透变形、边坡稳定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灰场2#副坝进行了安全评价,并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结构有限元耦合流体边界元的附加质量附加阻尼算法,对SUBOFF潜艇模型的一个舱段在考虑不同声反射边界条件下的水下辐射噪声进行了数值计算,并讨论了以舱段模型代替整艇模型进行噪声估算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声反射边界条件下辐射噪声的指向性比较一致,但不同边界条件下辐射噪声的最大声压级误差较大,声反射边界条件对舱段模型辐射噪声的影响不可以简单忽略,为对不同潜艇结构进行噪声估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明  王斌  张胜业 《船舶力学》2008,12(6):995-1006
设计了一个接近实际情况的多舱段复杂壳体模型,安装小型机械设备,分别进行了单台设备激励与多台设备同时激励的水下复杂壳体振动与声辐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源激励下水中复杂壳体的结构响应、辐射声场近似为单源激励下结构响应、辐射声场的非相干叠加.然后从结构声辐射理论上推导了激励源与结构响应、辐射声场之间的传递关系,并以两个源激励为例分析了非相干叠加引起的误差,从而解释了多源激励下结构响应、辐射声场近似为单源激励下结构响应、辐射声场非相干叠加的合理性.这些研究表明,非相干叠加方法可推广应用于水下复杂壳体在多源激励情况下的振动与声场计算,对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带有复合结构的多层隔振系统振动传递及声辐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将船体结构与安装在其上的设备和周围水介质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数学物理模型,即研究具有机器──上层隔振器──带有粘弹性材料(阻尼处理)的筏架结构──下层隔振器──基座艇体──外流场的艇体振动及声辐射。首先,从复合结构与流体相互作用问题的有关混合边值问题出发,针对声波辐射特点,推导了一种广义形式的Hamilton原理及有限元形式的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推导了带有粘弹性材料的筏架结构和艇体与声学介质耦合的动力学运动方程式。进一步在阻尼处理面积及位置、上下层隔振器刚体变化、基座面板厚度变化等四个方面对浮筏隔振系统声场特性的影响作了详细计算及分析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区间灰数表征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MATEL和灰色关联的VIKOR方法.首先,提出区间灰数的DEMATEL主观赋权法和灰色关联客观赋权法;其次,设计属性权重的综合赋权法,将DEMATEL法确定的主观权重与灰色关联确定的客观权重组合,进而,构建基于区间灰数的VIKOR决策方法,确定折衷解;最后,将其运用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决策问题中,说明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声学计算软件THAFTS-Acoustic,对1艘SWATH船支柱体初始结构方案的声辐射传递函数进行计算,并分离出对应的对声辐射贡献最大的模态振型和频率。以包含这些模态振型的某一段频率区间内结构的振动响应总级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利用ISIGHT和Ansys软件对板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结构方案的声辐射传递函数进行计算,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对支柱体结构不同的阻尼敷设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为SWATH船低噪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1.
衣晓  张怀巍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8):45-47,66
研究了雷达组网中时变系统偏差存在时的航迹关联问题。在分析时变偏差影响的基础上,从航迹的不确定区域着手,提出一种基于极坐标测量参数的航迹灰区域表示方法,并以此建立了区间灰数关联模型,实现了无需对系统误差配准的航迹关联配对。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差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复杂电磁环境下地空导弹系统生存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影响地空导弹系统生存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地空导弹系统生存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各级子指标的量化评价思路和具体方法。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进行生存能力指标综合评定。提供了地空导弹系统生存能力快速量化评价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稀疏表示声纳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灰度-梯度共生矩阵对声纳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结果相比全局的特征提取包含了声纳图像的重要的纹理信息;并结合稀疏表示的分类方法对声纳图像进行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既满足了对声纳图像进行识别实时性,又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饶鑫  薛鸿祥  唐文勇  周家  王璞 《船舶工程》2019,41(6):114-119
结构安全是保证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恶劣海况、复杂载荷作用下正常作业的基本前提,而大型生活区往往因参与平台总强度而发生结构损伤,开展对生活区危险区域结构强度和位置布置研究是半潜式平台安全作业运营的重要保障。采用随机性设计波方法确定波浪参数,开展含生活区的半潜式平台结构响应计算和变形分析,总结主导生活区高应力区域的典型波浪载荷工况。通过横向和纵向布置位置对比分析,总结生活区参与平台总强度的规律。结果显示,主导生活区结构强度的典型波浪载荷工况为中纵剖面扭矩和中纵剖面剪力工况;当生活楼前侧围壁与平台首部侧围壁齐平时,参与平台总强度程度较大;生活楼长度增加会增大其参与平台总强度程度;生活楼的长度应避免与平台立柱内侧板的间距相当;分析结果可为半潜式平台生活区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水上基坑处于水陆交界处或直接位于水域中,工程面临波浪、潮流等作用,其设计方法与陆上基坑有较大差异。以澳门某工程取水口基坑围护工程为例,通过弹性地基梁计算方法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别分析了在无动水条件和水流波浪动水条件下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性,并分析了围护桩刚度和坑底加固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基坑临水侧采用刚度较大的围护桩以及坑底加固可以显著减少水上基坑变形,保证基坑的稳定性。研究可以为类似水上基坑工程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水运发展现状的研究,根据马尔科夫理论及灰色预测模型,将灰色GM模型与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相结合,建立了预测重庆水运货运量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并通过实际预测发现,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并预测了2011—2012年重庆市水运货运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某型导弹费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导弹武器装备技术含量提高、组成变复杂,各种费用也随之增加,对其费用的分析具有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变量多及数据离散等特点。分析此类系统的特点,利用灰色理论的对其费用进行研究,并从某型导弹有限的寿命周期费用数据出发,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着眼炮兵部队跨区机动的特点,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准则层的权系数,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评估模型并结合实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能力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Eighteen-year (1985–2002) mean monthly SST Pathfinder data with 9 km spatial resolution have been used to estimate surface gradients by finite differences. Then the seasonal climatological means have been calculated from the intensity of these gradients, and surface thermal fronts present in the Patagonian Continental Shelf (PCS) have been located. Moreover, 6 years (1998–2003) of SeaWiFS data with approximately 4 km spatial resolution have been used to estimate monthly composite images of surface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fter which seasonal climatological means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generated. Both seasonal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analyzed together and by combining the knowledge of oceanographic processes and phytoplankton responses to light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regions where the presence of a thermal front affects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have been identified. Subjective criteria have been applied to define eighteen areas wher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s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a thermal front. In these areas, the surface chlorophyll (spatial mean and total),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face chlorophyll of the whole region, and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have been calculated. All frontal areas cover less than 15% of the total surface, but they contribute with over 23% of the phytoplankton annual mean biomass. Considered as a group, during summer they show high chlorophyll values very similar to those in spring. During the cold period, when the water column is vertically mixed in practically the whole of PCS,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fronts over the biological production is minimum. The frontal zone image remains clearly defined during summer, when approximately 85% of the area will have a determined mea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while the other 15% has a 2.45 times larger value. While three pattern tre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frontal areas, only two of them condition the pattern of the group, due to their horizontal ext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