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空间落实,是政府调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主体功能区各项目标、功能的顺利落实必须凭借生态系统的支持。有鉴于此,本文对主体功能区生态支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及支持能力评价进行研究,以期为主体功能区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建设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重建等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的问题,从高速公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出发,确定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和区划因子。对区域内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在ArcView和SPSS软件支持下绘制各专题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校正并数字化单要素专题图,调用聚类分析模块,结合自上而下顺序划分与自下而上逐级合并的区划方法,得到高速公路建设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结果。以穿越秦岭生态保护区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户洋段为实例分析,将高速公路建设区域分为2个高级生态区,10个生态功能小区,其中户洋段高速公路跨越5个生态功能小区。  相似文献   

3.
陈永林 《中国电动车》2013,(10):128-131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实施流域生态补偿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生态补偿的重要性,明确了几个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为基础,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为例,选取29个因子作为山东省17个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始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和计算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用于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决策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东省17地市2006年城市化率数据表,运用ArcGIS和ArcView软件,得到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分类图。对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分类图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区域内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距大,东部城市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城市,山东省城市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快对城市体系的宏观调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推进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市化内涵出发,基于人口城市化、经济产业结构城市化、居民生活城市化和地域环境城市化四个方面构建了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聚类综合评判方法对其进行分类,目的是找出各城市之间的优势和差距;同时借助GIS技术手段,将城市化差异反映在空间区域上。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17地市的发展条件,有针对性地、简要地提出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山东省城市化进程,本文以全国和山东省近10年以来各年城市化率作为研究样本,在测度山东省实际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探讨了山东省城市化的总体水平、空间差异和发展特征,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山东省区域内部的城市化空间差异进行了分类。根据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发展阶段性,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0年来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研究显示该省城市化发展的存在着多因性、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和时间发展上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2003年~2010年广州市12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分析全市以及区域层面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广州市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2)个别区县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其所在功能区不同步。因此,为合理发挥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正视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两面性",并采取区域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从公路可行性阶段选线充分考虑区域生态保护,利用"3S"技术收集区域生态环境因子,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对各因子进行指标选取,通过定量化分析对各生态环境指标进行赋值和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因子进行权重设定,建立公路可行性阶段选线的区域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2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将该指标体系应用到海南中线高速南段的规划选线中,并对其两条廊道进行区域生态保护价值方面的比选,结果显示西线廊道的生态保护价值(2.938 6)低于东线廊道(3.254 9),而各指标因子中生态功能区划和自然保护区这两个指标差别明显,综合显示西线廊道是其推荐方案。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应用于不同地区公路规划选线,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山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究竟是扩大还是缩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认为山东省在紧抓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减少县域差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为区域建设规划、生态保护和土地管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筛选和确定土地功能分区指标因子,建立区域土地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计算确定样本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以地域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区.结果表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优先建设、重点建设、引导建设和限制建设区,与该区域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含义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并通过对山东省近十年的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实证分析,发现在时间尺度上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指数曲线呈现"W"型变化,环境承载力指数曲线呈现弧形变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基本符合"U"型曲线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艺、加强环保立法等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路网规划层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华  郭志云 《公路》2005,(5):94-97
结合山东省公路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编制,对路网规划层次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现有路网规划层次的局限性,从山东省公路发展规划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与目前区域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层次体系。不仅突出管辖主体。反映管理层次上的规划,而且突出同一层次结点间的规划。  相似文献   

14.
程丽  韩美  郝真  孙芳玲 《中国电动车》2009,(10):87-88,86
本文分别计算了山东省各地市水资源的相对人口和相对经济承载力及承载强度,并应用ArcGIS软件将经济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进行关联分析,以研究人口和经济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各地市水资源的富缺状况。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入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构建多指标体系,在测算城市中心性强度值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在主成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通过绘制普通Voronoi图和加权Voronoi图,分别勾勒出包括济南市在内的山东省17地市的几何腹地范围和综合实力影响下的腹地范围。研究表明:不论是单纯考虑城市的几何中心性还是综合中心性,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与其腹地都不相匹配,存在调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SS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类,希望能为制定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二五”规划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而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巨大。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交换中心这一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为对象,采用节点-场所模型进行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以避免现有交通节点容量设计中存在的忽略各功能区联系的问题。通过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对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之间的协同性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各功能区规模之间处于平衡发展状态。根据容东片区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结果,得出城市交换中心的交通功能区占比约为58%、城市功能区占比约为42%时,各功能区处于平衡发展状态,该结果可为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的容量设计提供参考,也拓展了节点-场所模型在枢纽地区空间演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5,(7)
公路里程合理规模的确定是实现公路网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路网优化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国公路里程合理规模预测方法多样性和不统一性等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公路里程合理规模预测值的准确性,增强合理性和可靠性,通过系统分析公路里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确定区域人口、区域面积、区域经济发展状态以及汽车保有量等因素与公路里程发展的相关水平。然后利用人口、面积、经济和汽车保有量等影响因素对公路里程生长曲线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社会经济生长曲线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山东省2000年~2012年历史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社会经济生长曲线预测模型误差可以控制在3%。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山东省公路里程合理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福州市市区以及市辖2市6县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等相关数据进行计算,通过1990年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指标分析了福州市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通过各研究单元人均GDP的对比、相对发展率等指标从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及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并分析了空间特征。从自然地理环境、区位和交通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才以及政策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从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及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