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本文根据铁道部发展CTCS的技术政策以及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输需求,提出了高速客运专线信号系统的设计原则,并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主要子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可供在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的研究和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尚没有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实例,本文结合相关客运专线工程情况,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提出一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客运专线的用户需求,研究了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提出了具体的工程设计技术方案;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为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秦沈客运专线道岔平面设计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史玉杰 《铁道学报》2001,23(4):94-97
高速客运专线道路岔的设计与既有线道岔设计的显著区别是以旅客舒适度作为道岔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道岔平面设计的主要参数,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我国客运专线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客运专线道岔平面设计的主要参数,并设计完成了秦沈客运专线18号和38号道岔的平面总图布置。通过仿分析,确定了设计参数及线型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铁道部发展CTCS的技术政策以及客运专线的运输需求,提出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信号系统的设计原则,并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主要子系统进行了探讨,可供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研究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西客专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将建设的郑西客运专线出现了大量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本文介绍了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的结构设计研究情况,提出了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同时讨论了一些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的有关问题,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铁道部发展(CTCS)的技术政策以及客运专线列控系统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列控系统暂按CTCS2+CTCS3一次设计,分步实施考虑的建设模式,并对其模式下列控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可供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研究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京津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首条城际客运专线,为保证京津客运专线良好的运营。京津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介绍了京津客运专线的技术准备,并根据京津间预测的客流量,设计了京津城际列车运行组织方案,特别是对京津客运专线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对有效配置京津客运专线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武广客运专线设计和咨询,论述了对其战略意义的认识,以及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技术资料和标准、开展科研及试验、主编和参编规范、编写出版客运专线英汉词典、系统收集和翻译国外规范及资料、及时传达和贯彻铁道部会议精神和专家意见、与国外公司的专家充分沟通和交流、国外和境外考察和试验、国外规范与我国规范的对比分析研究、开发和引进满足客运专线设计和咨询的分析软件等技术对策,为高质量完成武广客运专线设计和咨询创造了条件,确保其集中体现了我国铁路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建设世界一流客运专线铁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魏黎 《科学技术通讯》2007,(1):95-99,10
文章根据本人编制的武广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结合武广公司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剖析其中几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说明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造价的影响,体现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经济比选及施工组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支箱梁施工是客运专线与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此文结合我国在建客运专线实际情况,对简支箱梁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并对箱梁施工技术进行经济比选,为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借鉴。此文还对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中制梁场设置方案、架梁进度及保证工期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可为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客运专线铁路正在崛起,与之相对应的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正不断接受新的考验。在隧道比重较高的客运专线建设中,如何安全高效地通过隧道运架箱梁,成为项目能否及时完工的重要控制点。通过对隧道仰拱填充预留或无仰拱段扩挖法、预留部分翼缘板法、运架一体机、新型低位运梁车法及现浇法等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这些方案的使用条件,以便科学合理地选择箱梁过隧方法,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工期。  相似文献   

12.
根据《铁道部“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设客运专线7000公里.初步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随着客运专线的“四通八达”,中国铁路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现代化,特别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轨下基础工程工后沉降控制、大断面桥梁隧道设计施工、大吨位桥梁研制应用、轨道系统产业化等方面成果显著,并系统掌握了无砟轨道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在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中,中国铁路部门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在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等8个方面共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6项,掌握了既有线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提速改造成套技术。在工务工程主要技术方面,中国铁路首次在既有提速干线大面积使用了自主研发的PD3钢轨、重型轨枕、18号有砟道岔等新装备新技术。中国铁路的发展,为世界铁路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参与中国铁路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JQX900型下导梁式过隧道型架桥机主要用于200~350km铁路客运专线20m、24m、32m双线整孔预应力箱形混凝土梁的架设。在石太客运专线Z9标段,该架桥机经32—24m变跨作业,通过运梁车驮运实现桥间短途运输,并在穿越双线隧道后,于隧道口成功架设了3×24m双线整孔箱梁。此文从JQX900型架桥机隧道口架梁的施工工序入手,针对各单项工序进行了成本分析,以期为同类工程积累施工造价资料。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隧道断面方案研究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其断面选型和结构设计无成熟经验可以参考,原设计的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有不足之处。为满足客运专线隧道建设的需要,需要对客运专线隧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研究方法:广泛调研国外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经验,从隧道结构受力条件、排水系统布设及工程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研究结果:合理选定了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形式,进一步优化了衬砌结构设计。研究结论:通过客运专线隧道断面研究和优化设计工作,克服了原设计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衬砌断面的缺点。优化后的隧道衬砌断面具有受力更加合理、救援通道的使用更加方便、减少了隧道断面工程数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中,桥梁工程所占比例极大,其中简支箱梁是主要的箱梁形式。简支箱梁一般采用预制架设的施工方法,因此合理确定梁场建设方案,对方便施工、满足工期、节约成本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控制制梁场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此丈根据制架梁的施工工艺流程,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梁场建设的“提梁机方案”和“移梁台车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以期给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总结影响客运专线预制箱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并以我国在建客运专线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为例,从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混凝土优化配置、混凝土施工、箱梁施工过程控制与检验等几方面,对保证箱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方案和措施进行阐述,为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桥梁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正在从重视“工程数量和规模扩张”向重视“质量安全和效益”转变。为应对新的建设模式对施工工艺提出的更高要求,立足京沈高速客运专线施工作业标准,围绕铁路客运服务信息工程,以交付安全、优质工程为目标,借鉴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工程设备安装经验,阐述工艺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工艺质量评定体系,对此类安装工程的实施质量进行全面评定,为打造精品客运服务信息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青铁路跨胶济客运专线(40+64+40)m连续梁转体施工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少跨既有铁路桥梁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转体施工作为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但对于跨客运专线采用小直径转盘及球铰的转体施工实践却很少。结合海青铁路跨胶济客运专线(40+64+40)m连续梁转体施工设计,介绍球铰选型、牵引力、倾覆稳定的计算方法,阐述转体系统、称重、转体等关键技术,并总结了转体施工方案。实践表明,所设计的小直径转盘及球铰的转体结构设计满足施工需要,转体施工方案满足铁路安全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树立全新建设理念,建设一流客运专线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阐述了世界各国客运专线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和特点,并由此阐述了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我国铁路修建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和在基础设施上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是我们在建设客运专线中,树立全新建设理念。建设一流铁路客运专线的指导性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