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 《国外桥梁》1996,(1):58-62
本文回顾了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历史.介绍了于1994年底建成的诺曼底大桥的基本结构和施工方法.介绍了丹麦大贝尔特东桥的两种方案——曾认真考虑过的斜拉桥方案和目前采用的悬索桥方案,并介绍了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的两种桥梁方案。文章还对大跨度桥梁上使用的主动控制系统和制造主缆的材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丹麦大带东桥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增洪 《国外公路》1998,18(3):34-39
文中简要介绍丹麦大带海峡工程的地理位置和概况。大带东桥是大带海峡工程的一部分。创世纪记录的大带东桥悬索桥工程就其设计和施工和创新技术,桥梁的特点,和桥梁的美学构思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世界桥梁》2007,(4):46
桥名所在国跨径/m主梁建成时间明石海峡(Akashi-Kaikyo)桥日本1 991钢桁1998浙江舟山西堠门大桥中国1 650钢箱2008大贝尔特海峡(Great Belt East)东桥丹麦1 624钢箱1998江苏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中国1 490钢箱2005恒比尔(Humber)桥英国1 410钢箱1981江苏江阴大桥中国1 385钢箱199  相似文献   

4.
陆卫  刘晓东 《公路》2003,(6):120-121
结合大贝尔特连线工程环境评估及管理实例,介绍当今国际先进的工程环保理念及研究方法,并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数值模拟桥梁断面气动导数和颤振临界风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描述流体绕运动的刚性断面流动的N S方程出发,首先采用时间二阶Projection 2算法对控制方程作分裂步处理,得到的求解方程空间离散采用有限体积法,物面运动方式为自由度解耦的强迫振动,采用计算网格和刚性截面刚性连接、同步运动的动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振动的大带东桥绕流场,由计算的气动力按最小二乘法提取气动导数,最后计算了大带东桥的颤振临界风速。计算的大带东桥气动导数与风洞试验有很好的一致性,大带东桥颤振临界风速模拟值与风洞试验结果偏差很小,证明了本文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严国敏 《国外公路》1998,18(1):26-30
在全长4000m的明石海峡大桥和6700m的大贝尔特桥修建之后,还有更长的海峡需要建桥。经这种情况下,对作为可以跨越6000m海峡的两个悬索桥方案进行了研究并作了概略设计,它们是四跨1000+2000+2000+1000m与三跨1500+3000+1500m两个方案都具有少量的下部结构,文中介绍了研究概况以及设计工程数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曹同来 《国外公路》1998,18(5):27-28
文中介绍了丹麦大贝尔特西桥海岸边预制自重6000t整跨梁节段,并利用起重能力为6900t的自行式浮式起重机进行海上运输现场安装就位的桥梁上部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增加太和东桥立交节点南北向的通行能力,对太和东桥主线拓宽改造工程进行了方案分析研究.通过对现状条件的梳理、对规划方案的解读、对项目功能的分析理解,确定了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原则,对两侧拓宽、两侧新建、东侧新建3个改造方案进行了比选,并对推荐方案(东侧新建)从平面线位、纵断面、横断面及路面结构三方面进行了方案综述,对如何在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改造立交节点,满足交通需求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全长4000m的明石海峡大桥和6700m的大贝尔特桥修建之后,还有更长的海峡需要建桥。在这种情况下,对可作为跨越6000m海峡的两个悬索桥方案进行了研究与概略设计。它们是4跨(1000+2000+2000+1000)m跨(1500+3000+1500)m两个方案都具有少量的下部结构。并介绍了其研究概况以及设计工程数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悬索桥加劲梁气动翼板颤振主动控制数值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提出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加劲梁上部气动翼板的颤振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对Fluent软件二次开发,建立加劲梁-气动翼板系统流固耦合数值仿真计算模型,分析桥梁的颤振性能。以大贝尔特东桥为背景,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分析加劲梁上部设置气动翼板前、后该桥的颤振临界风速,研究气动翼板角速度对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桥颤振临界风速的数值仿真计算结果(72.0~74.0m/s)和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70.0~72.9m/s)吻合较好;加劲梁上部设置气动翼板后,当前气动翼板与加劲梁扭转方向相反、后气动翼板与加劲梁扭转方向相同时,能显著提高加劲梁颤振临界风速;加劲梁最大扭转角随气动翼板角速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张合清  罗嗣碧 《公路》2012,(5):140-142
对东桥大桥主桥钢桁梁架设施工监控进行研究,在仿真计算过程中采用无应力状态法进行分析计算,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优化了钢桁粱合龙时机和方法.此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简化了监控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监控精度,保证本项目钢桁粱的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12.
最近,南通市公路管理处和南京工程兵七三一七厂在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钲(县城所在地),综合运用控制爆破、近人爆破和静态爆破成功地拆除了一座净跨40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即卫东桥。卫东桥是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钲到丁埝公路上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有肋双曲拱桥。该桥建于1968年,由于主拱圈变形,裂缝严重,同时桥宽亦不够,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原桥位进行改建。该桥爆破拆除工作自四月廿三日开始至五月九日结束,兹将有关爆破拆除工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向斯堪的纳维亚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增洪 《中外公路》2003,23(6):63-67
文中介绍了通向斯堪的纳维亚三条连接线的桥梁,论述了代表当今世界桥梁水平之一的三座桥梁的特征:大带东桥主跨径1624m,加劲梁长2694m,中间无伸缩缝,两端采用缓冲器的伸缩装置;厄勒桑特桥采用地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原理设计沉箱结构能承受巨大的船撞力;正在设计中的弗玛桥,无论是悬索选项还是斜拉桥选项构思都十分先进。关于桥梁创新和再创新、使用年限设计等问题也是国内桥梁界经常讨论的问题,所以文中所论述的课题是值得国内桥梁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李灿 《华东公路》2015,(1):72-74
介绍了南水北调桥梁陈郭庄东桥的工程概况,本次桥梁检测为新桥交竣工验收,通过对桥梁的静载试验确定桥梁的承载能力及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桥梁静载试验是一项相对复杂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突发情况,能否在试验开始之前做好全面的设计和问题应对方案将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试验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扁平箱梁断面气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特性,采用Volterra理论和CFD方法,对丹麦大带东桥主桥加劲梁断面的气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脉冲激励模型分别作竖弯和扭转运动,并基于CFD一次数值模拟,对大带东桥扁平箱梁断面气动力系统的Volterra级数核进行识别,建立扁平箱梁断面气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离散时间Volterra级数模型,该模型可以快速给出任意简谐激励下的气动力响应,无需耗时很久的CFD模拟。分别基于竖弯和扭转向的强迫简谐位移激励,使用Volterra级数气动力模型对大带东桥扁平箱梁断面的气动力系统进行仿真,将得到的仿真时程与CFD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振动频率和幅值对扁平箱梁断面气动力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忽略二阶及以上非线性高阶项得到的Volterra级数模型给出的气动力估计与CFD模拟差别很小;扁平箱梁断面气动力的高阶非线性效应较小,其为弱气动力非线性系统;在研究的强迫运动位移幅值和频率范围内,扁平箱梁断面的气动力模型响应没有表现出对振动幅值和频率的显著相关性,且仿真值与CFD模拟值的最大相对精度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6.
丹麦的大贝尔特海峡大桥、厄勒海峡大桥和费马恩海峡大桥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前两座大桥已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建成,而费马恩海峡大桥则预计在21世纪的第2个10年里完工。在设计理念和施工程序方面,这3座大桥都具有许多创新性特色,该文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桥下净空对桥梁颤振稳定性的影响,基于CFD数值仿真技术,识别了在多种桥下净空工况下大带东桥的颤振导数和颤振临界风速。研究表明:每个工况下的气动导数曲线趋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没有随着桥下净空的改变而出现大的波动,边界对耦合气动负阻尼和扭转自身正阻尼影响有限;在桥梁抗风设计和抗风试验值中,可不考虑桥下净空振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4):132-132
(1)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大桥位于波斯湾,全长25km。(2)大贝尔特桥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全长17.5km,1998年竣工通车。(3)厄尔松海峡桥连接瑞典和丹麦,总长16km,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斜拉桥,2000年通车。(4)联邦桥位于加拿大,总长12.9km,是世界上最长的穿过冰覆盖水域的桥,1997年通车  相似文献   

19.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型桥梁结构,有利于降低结构自重、减小梁高、增大跨径、减小地震反应,能够充分发挥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桥和矮塔斜拉桥的两者技术优势,拓展了各自的应用范围和适用跨径。该文阐述了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矮塔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以日本栗东桥和南昌朝阳大桥为工程实例,介绍了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矮塔斜拉桥的构造特点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立体交叉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道路网络的关键节点。匝道作为立体交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立交功能的发挥、行车的安全畅通、营运的经济和工程的投资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太和东桥为一双苜蓿叶式的部分互通立交,以对该立交增设转向匝道实现节点的全互通为例,通过对现况条件的梳理、对规划方案的解读、对项目功能的理解以及对设计方案的推敲,直至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将该立交增设两条左转转向匝道的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以为相关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