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铁道部综合维修体系,阐述客运专线公司、基础设施检测中心、综合维修管理基地职责。根据客运专线的特点,提出“管理、检测、维修合一”,“管理、维修合一,检测、维修分开”,“综合维修基地管理、检测、维修合一,铁道部监督检测”5种综合维修管理模式,并对其主要优缺点进行分析,建议我国客运专线基础设施检测采用“管理、维修合一,检测、维修分开”的综合维修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的业务定位和运作机制,提出自修与外委维修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经营方式、生产组织形式,根据交易成本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理论研究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业务,提出自修与委外的基本范围;结合客运专线运营特点,应用现代组织结构理论对基础设施维修组织进行分析,提出注重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协调平衡的观点;对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护、检测、修理3个子系统进行探讨,论证管、检、修分属不同的技术体系,指出客运专线维修组织宜实行管、检、修分开的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建立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萍  黄信基 《中国铁路》2005,(9):27-28,31
针对我国客运专线的特点,结合综合维修设计原则,提出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体系建立所面临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并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业务外包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应积极开展业务外包,构建合理经济的基础设施维修体系.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外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与分析,建立基础设施维修业务外包三维决策模型,对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业务进行具体定位和分类.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2011,(1):95-95
2010年12月24日,西安-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及西安客运专线调度所、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段、动车检修段建设动员大会在西安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从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技术规章体系出发,研究分析综合维修技术规章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选用AHP法构建技术规章体系评价体系,通过明确指标选定原则,构建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技术规章体系评价指标,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验证其一致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计算技术规章体系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2008年2月27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科研管理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综合维修的研究”、“无砟轨道线路维修作业技术的研究”项目验收会。验收组由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基础部及客专技术部、基础设施检测中心、铁建所、机辆所、通号所以及研发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8.
综合维修基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客运专线铁路的兴起,需要有一套全新的综合维修管理体制来满足运营维护的需要。首先从综合维修的含义、体制、信息化设计理念方面介绍了综合维修系统,然后介绍了综合维修基地内的信息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对线路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要求比普速铁路高得多,同时行车密度加大,因此对基础设施检测及养护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铁路的检养修体制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的要求。铁道部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模式,并总结我国铁路基础设施修制修程改革和体制创新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建设客运专线综合维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适应国内外铁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的设计需求,笔者通过对主持完成的国内第一个新建的广州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的设计总结,从基地功能定位、设计规模、总图布置等多方位深入探讨,并通过生产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同类型的基地设计探索出新思路,提出参考意见。研究结论:进行铁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设计时应从全路路网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布点及功能定位论证,选址以满足铁路枢纽规划为前提,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决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基地总图布置设计时,应根据生产检修工艺流程,做到布置紧凑合理,各种生产作业互不干扰,完善综合管线设计,兼顾远期预留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