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珂 《珠江水运》2012,(2):84-86
本文在概述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行为的概念及法律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行为的移送机关为公安机关,移送时间为事故调查结束后,并认为对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行为仍应进行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中国海事》2006,(10):46-47
近年来,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船舶数量和运量大幅度攀升,随之而来的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探讨,对提高此类案件的侦破率,从重从快地打击此类犯罪,保护国家财产及船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水上交通秩序有序、畅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比其他国家对海上交通肇事犯罪行为的处置,我国在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究其原因,我国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主要针对的是道路交通肇事犯罪,未考虑海上交通肇事的特殊性。在分析刑法、海事调查工作以及对涉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移交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海事部门如何利用刑法打击水上交通肇事特别是肇事逃逸犯罪行为,以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员权益。  相似文献   

4.
水上交通肇事案件日益增多对如何有效打击、依法严惩、扼制此类犯罪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从法律规定的留白、立案的滞后性、责任主体的双重性、失踪的两难性、取证的艰难性和逃逸情节的复杂性六个方面对水上交通肇事案件的性质、特点、认定等进行探讨,以期对这类案件的侦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现象屡见不鲜,一是数量多,二是危害大,三是侦查难.笔者根据海事系统内和湛江局发出的<水上交通肇事逃逸协查书>统计,今年以来(至5月底止)共有25宗肇事逃逸案,造成了18艘船沉没,46人失踪,其余船均严重受损.由此可见肇事逃逸案的危害性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加强侦查和打击肇事逃逸船,是摆在我们海事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心从事执法工作,从实践中体会到,利用传统的方法结合VTS,能有效地侦破肇事逃逸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上交通肇事罪法律依据、公安机关极少介入水上交通肇事案件的原因以及水上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的分析,提出对水上交通肇事罪的处罚认定和移送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舟山辖区发生多起重大水上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严重破坏了水上安全形势,社会影响巨大。为更好的预防水上交通事故逃逸案件,杜绝肇事逃逸行为,本文在总结2002-2007年舟山辖区水上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案件成因,并提出几点对策,以供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施海平 《中国海事》2010,(12):29-32
通过对海上交通肇事逃逸的分析,从法律、法规层面探讨对肇事逃逸行为惩处的方法,并对目前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辉柏 《中国海事》2010,(12):33-34
众所周知,肇事逃逸船舶对国家、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对人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对主管机关海事部门的行政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由于海上通航环境的复杂性,加之肇事逃逸船舶及事故当事人大多存在侥幸心理,使得肇事逃逸屡屡发生。为了提高水上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船舶破案率,有效打击惩罚肇事逃逸船舶,以保障水上正常的通航秩序,构建平安海域,文中以近期发生的一艘肇事逃逸船舶的成功查处情况为例,与各位同仁交流,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邹成勇 《中国水运》2006,6(10):239-240
在车辆快速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本文从交通肇事者的法定义务问题着手,从行为人刑事不作为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故意犯罪性质,对逃逸问题在立法的深层价值取向上剖析立法本意,并对司法解释中有关指使他人“逃逸”构成犯罪的问题尝试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