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虑反向摩阻的后张法PC构件锚固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后张法PC构件预应力钢筋张拉时的经典摩阻理论,建立了预应力钢筋锚固时考虑反向摩阻力的力筋应力损失的统一计算公式,适于电算;给出了相应的近似计算公式,适于手算。分析表明:近似公式与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误差在5%以内,完全满足工程上的精度要求。计算结果与现行桥梁规范公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该方法概念清晰,计算方便,适用于公路与铁路桥梁中任意形状力筋的锚固损失计算。  相似文献   

2.
依据预应力锚固损失分析中的反摩阻影响机理,结合模拟空间曲线预应力筋的非均匀B样条曲线参数方程,推导出预应力锚固损失的数值计算公式,该公式适用于任意空间曲线型预应力筋,并适合编程计算。  相似文献   

3.
任意空间曲线预应力筋的预应力锚固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小勇  金文成  黎述亮 《公路工程》2008,33(5):82-84,108
依据预应力锚固损失分析中的反摩阻影响机理,结合模拟空间曲线预应力筋的非均匀B样条曲线参数方程,推导出预应力锚固损失的数值计算公式,该公式适用于任意空间曲线型预应力筋,并适合编程计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武广高铁客运专线花都特大桥48m +80m +48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上的3孔预应力筋束的孔道摩阻损失试验,介绍了预应力筋束孔道摩阻试验的试验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预应力筋束与孔道间的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为该桥的梁体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依据,也为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进后张梁曲线钢束锚固损失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钢束微段的平衡,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及应力连续条件,导出了后张梁曲线钢束锚固损失的精确计算公式。在导出的精确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钢束张拉时的摩阻作用与锚固时的反摩阻作用之间的差别,指出了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锚固损失计算方法的近似性和不合理性。通过简支梁和连续梁钢束算例,对比了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的锚固损失计算方法及误差。研究结果表明:钢束锚固时的反摩阻作用小于张拉时的摩阻作用;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的简化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而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的简化计算方法会导致很大偏差;按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给出的简化公式计算的反摩阻影响长度可超过精确值70%以上,钢束端部的锚固损失计算值小于精确值30%以上;从简化计算考虑,建议设计公路桥梁时采用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的反向摩阻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反向张拉检测法不能通过整束预应力检测直接得到该束内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造成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在现有反向张拉检测法的基础上进行预应力梁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新方法将整束预应力反向张拉过程中其内单根预应力筋受力状态划分为夹紧和松动2种工作状态,单根的松动表现为整束预应力刚度的变化,利用整束预应力的张拉荷载~位移曲线,直接推导该束内各单根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关系式,据此计算锚下有效预应力。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整束预应力检测直接得到该束内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在保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加快预应力筋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谭国湖 《中南公路工程》2011,(5):118-121,152
从后张预应力摩阻损失计算的基本原理出发,给出一种可有效测定摩擦系数肌局部偏差影响系数k和锚固端摩阻损失率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实测预应力筋伸长量和千斤顶张拉力为已知条件,通过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求解,得到待求的参数。该方法不需要使用应力传感器,不改变预应力筋的受力状态,仅用施工现场常用量具和设备就能进行测试,测试过程简单易行,对后张预应力体系的施工与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娟红 《中南公路工程》2012,(4):210-214,220
预应力损失的合理确定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采用后张法的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张拉过程中纵向预应力损失实测,对其摩阻损失和锚固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波纹管的孔道摩阻系数和偏差系数与国内现行的公路桥规(JTGD62—2004)[1]和铁路桥规(TB10002.3—99)[2]规定一致;对于配置曲线(直线)预应力跨径≤30m(50m)的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一端张拉比两端张拉更能减小预应力损失;采用PTI《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手册》和现行公路桥规(JTGI)62—2004)给出的锚固损失计算方法进行锚固损失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技术大量用于土木工程,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使用性能。提出反拉法检测锚下预应力的基本原理。该方法把预应力筋看成弹性体,通过反向施工荷载测量反拉过程中筋材伸长量与反拉力,采用一定的分析计算方法,推算出锚下预应力。分析AP-10锚下预应力检测系统的性能特点,介绍反拉法的应用情况及标准化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0.
蒋翔 《公路与汽运》2007,(5):137-139
分析了反摩阻对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s2分布的影响,建立了预应力束为一般线形时的回缩长度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出了反摩阻在回缩长度范围内显著改变预应力束有效预应力大小等结论.考虑反摩阻时的最大有效预应力位置从张拉锚固点向回缩平衡点移动,回缩平衡点后,考虑反摩阻时的有效预应力比不考虑反摩阻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