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地质构造学理论、爆破地震学理论出发,就如何增加TSP-202超前预报探测系统的探测距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进行超长距离探测时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型无线数据检测仪是根据红外线维修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检测技术,基于无线电理论而研制的.该系统能够接收地面红外线探测设备探测到的数据,并进行动态显示,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判断无线发射机的发射距离,检测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影响发射的无线干扰源.系统具有自动接收无线数据、显示数据列表、系统自检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不动车探伤的可靠性,在机车车轮上不同位置上制作了缺陷,采用横波组合探头进行探伤试验,证明了在车轮踏面上距离缺陷不同距离都能探测出缺陷反射波,并对车轮典型缺陷波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红外线探测设备多安装在进站的咽喉处,车流密度大,曲线较多。过去红外线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和处理临时故障时采取的是双人作业、专人防护的安全控制措施,其缺点是防护距离短,多方向来车时防护困难,受  相似文献   

5.
陈尚云 《铁路现代化》1998,(3):22-27,41
本文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同种类,计算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和空间分布,总结出反映城市出行总量距离分布的二阶爱尔兰分布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较快地对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测算,作为宏观研究交通发展战略的基础。还根据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部分特大城市的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了实践验证,初步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轮踏面损伤现状和滑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滑行使车轮踏面损伤,引起振动和噪声,为此要经常旋削车轮,从而缩短了使用寿命。为改善这一状况,本文对引起车辆滑行的原因进行了现行运行调查和试验,开发了滑行探测装置,了解了易发生滑行的车辆和线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防止滑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彦军 《铁道勘察》2008,34(2):45-48
根据大量应用实践,分析了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适用条件:确定前方围岩是否均一及地下水区发育区与非发育区分界.利用红外探测仪判断突涌水,应参照地下水发育时期地质构造,相对地质稳定时期地下水发生、发展等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开挖过程中围岩、地下水表现形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判断突涌水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作面场强差值、探测曲线与测区地质信息的有机结合.为了得到数据曲线的整体表现形式,探测距离应大于50 m.  相似文献   

8.
TRT层析扫描成像预报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疆铁路中天山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测为例,介绍了TRT(Tunnel Reflector Tomography)层析扫描成像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现场数据采集、分析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质预测预报方法,TRT采用无线连接,轻便简捷,对施工干扰小,相比传统的速度传感器灵敏度更高,提高了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列车运行中,列车本身无有效的安全监控装置,为填补高速列车车载线路安全监控的空白,根据高速列车运行环境、制动距离及安全监控需求,对可能的探测技术进行性能比选,分析表明以制冷型中波红外探测技术为核心的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实时高分辨探测。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总体参数设计,并完成一套长焦距、小尺寸、100%冷阑匹配的光学子系统设计。最后搭建整机系统,并进行铁路现场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雾霾等不良气象条件下昼夜对列车前方4 km外的铁轨以及障碍物等目标进行实时可靠探测,能为高速列车运行提供一种新型主动安全监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基于Sagnac干涉环的基本原理,研究光缆识别系统。根据该系统探测距离、灵敏度、信噪比等指标,设计了光缆识别系统的激光发射模块(LD模块)、探测接收模块(PD模块)、FPGA信号处理模块。实验表明,LD模块的出光功率范围可达0~10mW,PD模块的光接收动态范围可达40dB。该系统在实际光缆识别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本文重点介绍激光发射模块与探测接收模块。  相似文献   

11.
运用小波理论,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准确地捕捉故障发生时的突变信号,并结合行波故障检测和测距理论,计算出故障距离,给出了算法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大铁路线路横跨多个区域,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提出铁路遥感探测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提出铁路专用遥感探测卫星的设计方案,包括成熟的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其中,有效载荷为铁路专用智能探测载荷,根据铁路具体情况优化了SAR观测分系统波段、极化方式和智能处理分系统;卫星平台采用成熟的卫星平台方案,针对重轨干涉SAR的需求,加强了姿态轨道控制分系统的设计。针对铁路的高频次重访需求,对卫星轨道的倾角和高度进行设计。基于当前设计,经STK仿真对过境时间进行模拟,结果证实,该设计可实现对待观测铁路的高频次重访。铁路专用遥感探测卫星设计可用于铁路的遥感探测,并应用于铁路的勘测、建设和运营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直埋光缆的路径探测是进行光缆维护、故障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多基于探测加载在光缆加强芯线上的电磁信号实现。本文基于Sagnac光纤干涉效应,提出一种新型的光缆径路探测方法,以分布式光纤传感理论为基础,结合光相位调制技术和软件解调技术,可有效实现对光缆路径的定位和探测。本文阐述了该方法的探测原理与系统构成,分析相应的相位调制与解调技术,并通过搭建相应的软硬件平台,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基于Sagnac光纤干涉效应的新型光缆径路探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和定位精确度,同时可有效避免电学探测方法具有的电磁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计算,一方面分析了在制动倍率不变的情况下使用高磷闸瓦易出现擦伤的原因;另一方面又根据制动距离的要求,在制动倍率调整后对高磷闸瓦和中磷闸瓦出现擦伤的概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及其馈线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AT供电牵引网断线故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具体算例,给出各种断线接地故障的阻抗-距离特性曲线,通过与其它短路故障比较,从理论上论证了AT牵引网发生断线故障时常规保护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声波探测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声波探测技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声波探测技术已经完成由传统的岩体声波探测向岩体一构件声波探测的全方位转换。文中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声波探测技术研究的发展和声波探测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了声波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介对青藏线盐湖路基底部盐溶暗洞以往的探测情况,详细描述了瞬态瑞利波法进行盐溶暗洞探测的有关内容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1 超前地质预报BEAM—G4系统简介 BEAM-G4系统是一种应用聚焦电流发极化方法原理的地质超前预报系统,适用于地下工程建筑工业领域和已建隧道测量,可安装在现代机械化盾构机上,在隧道工程恶劣环境条件下可满足地球物理探测需求.盾构机通过BEAM-G4系统,能够保持持续掘进,可不断对隧道掌子面前方3倍隧道直径距离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地质评估,实时显示预报结果,利于现场快速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9.
智能型电子防滑器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列车速度大幅度提高,对制动距离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防滑器在制动过程中充分利用累轨间的粘着以尽量缩短制动距离,保证行车安全。因此,理相怕防滑器必须能够实时跟随轮机间的最佳粘着。防滑器的控制一般以经验判剧来判断各轴运动状况,并进行制动缸坟力的调节。由于控制对象的复杂,尤其是影响轮轴间粘着系数的随机因素太多,难以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建立控制模型,文中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进行了防滑器智能控制模型的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仿真软件。根据仿真表明,文中建立的控制模型的确能够随着轮轨间粘着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制动力。  相似文献   

20.
魏伟  刁亮 《铁道机车车辆》2007,27(B10):142-145
基于F8型空气制动机的原理和空气流动理论,建立了使用F8型空气制动机的列车制动系统模型,开发出计算机仿真程序。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的缸、管压力与制动距离,证明程序的正确性。并使用仿真程序对使用F8型空气制动机的快运货物列车进行制动性能分析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快运货物列车各种制动性能正常,紧急制动距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的有关规定,能够在规定距离内安全停车。F8型空气制动机可以作为快运货物列车的制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