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对铁路各专业领域进行综合优化,其最大特点体现在以"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质服务"综合提高铁路运输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系统中列车、线路、控制中心等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智能性,且彼此间有着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根据智能程度的高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可分为初级、较高级和高级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三个阶段。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加强信息共享、信息通讯、安全监控、调度指挥等方面的研究,以智能化用户导航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紧急救援与安全系统、智能化铁路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营运管理系统、智能化行车控制与调度系统等组成的服务框架为基础,构件系统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和通用技术平台框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项目,介绍了RITS体系框架的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并重点介绍了中国RlTS体系框架的用户主体、服务主体、服务框架,逻辑框架,物理框架、通用技术平台,最后简要介绍了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运营管理、列车控制、安全、电子付费等多个角度对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日本最新提出的智能铁路系统的规划进行了全面追踪。从系统的角度规划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了以"高服务、高安全、高效率"为核心,以"先进的用户信息服务系统、铁路电子商务系统、多式联运系统、综合化的营运管理系统、先进的运输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智能化紧急事件救援与安全系统"为基本组成的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本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提出了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的两个本质特征——开放系统结构和分布式智能系统结构。首先描述了铁路运输系统中环境与任务的复杂性,正是由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系统进化的要求,使得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必须具备开放的系统结构以实现异种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的包容;必须具备分布式智能问题求解能力以实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商协调处理,达到系统全局目标。指出分布智能系统理论是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全面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及中国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的发展需求,回顾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历程,提出新一代轨道智能运输系统NG—RITS的定义及其具备的"系统集成化、业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与服务智能化、安全保障泛在化"内涵,以及"可测、可视、可控、可响应"4个核心特征,设计满足最新要求和集成最新技术的,由感知层、传输层、融合层、业务层构成的NG-RITS总体架构。提出基于虚拟相对论的轨道智能运输系统能力评价模型及关键技术体系,指出面向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系统综合效能提升技术、系统可持续性技术、系统互操作技术的NG-RITS总体战略方向和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介绍了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的来由、定义及其本质特征,对国外RITS相关研发现状及我国铁路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的RITS的结构模型,井进一步提出了RIATS的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7.
结合"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项目,重点对体系框架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概述结构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结构化分析SA与结构化设计SD在构建RITS体系框架中的应用,以及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现有铁路通信系统的网络基本状况,比较X.25、ATM、帧中继3种技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设计了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网络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在过去20年一直是在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并且已在行车安全保障、客运服务、列车定位、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瑞典、德国、美国等国家铁路(地铁)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智能交通理论,针对铁路车站的用户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铁路车站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框架,对于铁路车站的信息导航服务及智能化车站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