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驾驶员视野优化设计中,A柱盲区是影响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A柱盲区的校核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用SAE眼椭圆、GB11562-94和RAMSIS眼点3种方法在同一个状态的驾驶姿势下对A柱盲区进行了校核.并对得到的3种不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双目障碍角中,RAMSIS眼点的结果〉SAE眼椭圆的结果〉GB11562-94的结果;在校核过程中,RAMSIS眼点比其他2种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在校核时间上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汽车风窗玻璃刮扫区的确定与校核方法,利用Auto CAD图形软件包中的用户接口和C语言编制程序,能进行驾驶员眼椭圆定位、风窗玻璃刮扫区的确定和刮扫区刮净率的计算。以奥迪100型轿车为应用实例,并进行了测试验证。所编程序在微机上运行,实现了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人体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一些关于人体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有应用意义的研究成果,如驾驶员眼椭圆、三维H点人体模型及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等。意在说明人体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人体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研究内容以及开展我国汽车人体工程学应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方向盘遮挡驾驶员的观察视线,行车中形成仪表板盲区,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和操作.文中运用汽车人体工程学中驾驶员眼椭圆,通过作图法,分别求出方向盘轮缘、轮毂和轮辐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最后确定由方向盘形成的盲区,为合理布置汽车仪表板上的仪表和显示装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杜子学  伍毅 《北京汽车》2011,(5):36-39,43
仪表板盲区的校核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在RAMSIS中建立九十五百分位的人体模型的眼椭圆。并作出相应的仪表板盲区后,与九十五百分位和五百分位的人体模型的RAMSIS眼点作出的仪表板盲区进行比较分析。为仪表板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客车驾驶员视野的相关要求,并对驾驶员视野进行分析;结合CATIA软件对LCK6127H车型的驾驶员视野设计进行校核,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仪表盘视野校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轿车仪表盘视野为研究对象,结合轿车总布置和相关法规标准,建立了适合CATIA的仪表盘视野设计流程.根据设计流程,利用CATIA二次开发软件CAA(组建应用架构),设计开发出了能被不同车型共用的CATIA视野校核模块.将该视野校核模块应用在某款新车型上,从运行结果可得m驾驶员在观察仪表盘时视线受到转向盘轮缘、轮辐和轮毂遮挡而在仪表盘上形成的盲区,实现了仪表盘视野的自动校核.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阐述了利用UG创建手伸及界面的不足及如何运用CATIA创建符合SAE J 287标准且优于UG的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校核模板。  相似文献   

9.
在乘用车设计中,为直观的表达车内头部空间,普遍使用人体头部包络进行校核及分析,文章介绍了基于CATIA及UG软件的人体头部包络的绘制方法,可以为广大汽车工程师、学者、专家及汽车爱好者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眼椭圆二维正态分布理论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吾凡  杜子学 《汽车工程》1991,13(4):223-228,F004
本文以二维正态分布理论为依据,解释为什么正常驾驶姿势下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在车身坐标系中的分布图形呈椭圆形。并说明驾驶员眼椭圆视切比与包含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的汽车驾驶员座椅布置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金东  葛安林  黄金陵 《汽车工程》2003,25(3):275-278,286
在对多种驾驶员座椅布置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汽车布置设计过程中更为实用的布置方法,并且在CATIA软件平台上研制了一个基于知识的汽车驾驶员座椅布置系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心率增长率指标的提出,建立了驾驶员行车的心理生理反应与道路纵断面线形、车速等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数据进行对比,模型计算的精度比较好,能够反应驾驶员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心率增长的变化。在对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上实测速度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数理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得到速度累计频率分布曲线,确定85%位速度为51km/h。最后提出了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纵坡坡度的安全值为7%。  相似文献   

13.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与驾驶室尺寸综合因子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与驾驶员的手伸、能力及驾驶室内部尺寸有关。驾驶员手伸及能力的统计性可通过身材百分位和男女比来反映。而驾驶室内部尺寸对手伸及界面的影响应以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加以分析。本文介绍如何利用因子分析法来求取对手伸及界面具有综合影响的驾驶室尺寸综合因子G。  相似文献   

14.
为证实山区道路纵坡参数与驾驶人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晰纵坡路段参数影响驾驶负荷的内在机制,在3条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开展了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采集道路纵坡参数、真实驾驶习惯条件下的驾驶人心电信号、加速踏板力和制动踏板力。基于实测数据,描述制动和加速踏板力幅值的分布特性,分析坡度值对踏板力的影响;探讨加速踏板力、制动踏板力与心率增长率H之间的关联度,并建立H与踏板力之间的回归模型,最终从体力和精神负担两方面揭示了纵坡路段驾驶负荷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踏板力的均值和特征分位值均高于加速踏板力,对应最高使用频率的制动踏板力幅值也高于加速踏板力,即下坡路段踩踏板操作的体力负荷更大;踏板力与H正相关,其中下坡制动踏板力与H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表明下坡路段尤其是陡坡路段的踏板操作更容易导致精神负担;当踏板力超过某幅值之后,部分驾驶人的H对踏板力的增加变得敏感;对纵坡单元各被试驾驶人的H和踏板力数据取均值,发现在消除驾驶人的个体差异之后,H踏板力的相关性变得更高。  相似文献   

15.
雾环境下驾驶人行车与正常天气相比,在低能见度下视觉参照物较少,驾驶人更倾向于跟驰行驶。为研究雾环境下高速公路驾驶人跟驰行为,以真实雾环境下实车试验方式,选择多条高速公路作为试验路段,以Smart Eye眼动仪获取车辆在雾环境下高速公路驾驶人视觉参数,包含驾驶人注视区域、注视角度、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扫视速度以及扫视幅度等,以归一化方法对驾驶人注视重心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能见度下驾驶人的跟驰需求,并通过对雾环境下上述视觉参数进行规律总结。对雾环境下驾驶人跟驰特性进行统计及分类,将跟驰行为划分为主动、半主动、半被动以及全被动跟驰;通过分析雾区低能见度下驾驶人跟驰行驶条件,引入多维偏好理论及后悔理论,进行驾驶人跟驰决策模型构建,并基于差分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在1次跟驰动态过程中,正常车道保持时驾驶人扫视速度较低,而当处于车道调整时,驾驶人扫视速度存在较大波动,且平均扫视速度较高,低能见度下驾驶人注视点转移速度27.0 (°)·s-1明显低于晴好天气的52.0 (°)·s-1;驾驶人在跟驰过程中,能见度对驾驶人跟驰时的视觉特征有显著影响,通过跟驰模型构建可为后续雾环境下车辆跟驰前后车距及车速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驾驶时间对营运驾驶员驾驶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王猛  汪林  李宏海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5):113-116,120
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疲劳驾驶问题,以公路客运行业的营运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人机工程学和试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按驾驶时间的不同设计了区组对比的试验方案,并用试验仪器现场采集了99个样本的试验数据,利用F检验和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驾驶时间对驾驶员驾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时间在8~12 h之间,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注意能力会显著降低,而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降低不明显;驾驶员的主观疲劳感受随驾驶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人-车-路(环境)系统中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的非线性特性。为了体现车辆、道路结构对驾驶员认知过程的作用和认知结果形成的影响,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模型采用弯道平曲半径、车辆运行速度和驾驶员驾龄作为道路线形、车辆结构动力性、驾驶员经验的主要特征参数集,在增加积极和消极补偿运算的基础上,构建出模糊逻辑推理规则与神经网络优化逼近运算相互结合的5层推理预测模型,并结合实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表明5层结构模型能够较好的满足特定弯道条件下驾驶员主观安全感受的认知推理预测要求,能够准确的、稳定的再现出驾驶员主观安全感受同驾龄、平曲半径和车辆运行速度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8.
CATIA VBA二次开发在装配中批量搜索零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汽车开发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部分特定的零件进行批量选择用于校核或者作为报告用图,给出了装配中对指定的多个零件进行程序搜索选定的方法。在介绍VB编程语言及CATIA二次开发理论的基础上,给出程序自动搜索零件的基本流程,利用CATIA Automation调用Search方法,实现零件的批量搜索。通过实例验证,证明了CATIA批量搜索的优越性。结果表明,CATIA二次开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CVIS)已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CVIS的研发、试验、示范应用和效用评估。然而CVIS的服务对象是驾驶人,在其正式投入使用之前研究驾驶人对CVIS的主观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非常重要。基于此,以基础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为理论框架,在基础变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和使用意图)的基础上,引入预警服务质量、分心感知、个人创新和信任度4个扩展变量,建立扩展TAM,分析驾驶人对CVIS的主观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首先,通过在线调查收集392名驾驶人对CVIS的技术接受问卷;然后,使用Cronbach's α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信效度;最后,采用路径分析探究驾驶人对CVIS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础TAM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基础模型假设一致;CVIS的预警服务质量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态度间接影响使用意图;驾驶人对CVIS的分心感知对其态度和使用意图没有负向影响;驾驶人的个人创新不仅直接影响使用意图,而且通过态度间接影响使用意图;驾驶人对CVIS的信任度是使用意图的直接影响因素,也通过其他变量间接影响使用意图。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驾驶人对CVIS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并为CVIS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唐尧 《天津汽车》2009,(5):50-52
CATIAV5可为数字化企业建立一个针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的工作环境,在现代汽车整车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目前最新的CATIAV5软件,从A级曲面造型设计、结构工程设计到DMU装配分析、CAE仿真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当前汽车开发的各个阶段及CATIAV5软件在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指出CATIAV5作为汽车设计的核心工具.其可伸缩性和并行工程能力可显著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已被各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