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算螺纹件的疲劳强度对保证连接件的质量非常重要,迄今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其中,吉本提出了关于螺纹谷底轴向残余应力与疲劳强度关系的假说;原等人在尝试用X射线测定螺纹谷底残余应力的同时提出了对假说进行修正。但是,对螺纹谷底那样的小部位的残余应力测定非常困难,所以尚未对假说进行定量的验证。本项研究工作把掌握残余应力与疲劳强度的定量关系、在螺纹的制造阶段就可以推算出其疲劳强度作为最终目标。本文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基础研究,严格控制加工条件,制作出滚轧成形圆角螺纹试样,用X射线测定残余应力的分布并应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FEM)分析进行滚轧过程的模拟计算,尝试推算出产生的残余应力。通过这些工作,在确认用X射线测定圆角部位残余应力分布可能性的同时研讨利用二维有限元分析模拟滚轧加工时模型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复合地基试验段内桩土应力的现场监测结果,探讨了柔性荷载作用下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路基填筑期期内,随着上部荷载的桩体、桩间土应力不断增大,桩土应力比的总趋势为增大。路基固结稳定期内,桩土应力比值变化不大。在填土高度5 m以内的柔性路基作用下,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范围为2.18~2.71,远小于单桩承载力测定的3.0~10.0。  相似文献   

3.
吴凯 《华东公路》2012,(3):40-44
基于实测应变,对江阴长江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部疲劳寿命评估进行了研究。利用实桥布设的应变传感器获取应变时程数据,处理为应力时程数据后,结合雨流计数法技术,得到"日应力谱"和"标准日应力谱"。并利用标准日应力谱数据和相关疲劳规范,研究了江阴长江大桥钢箱梁的疲劳寿命等问题。实桥实测数据分析表明,日应力谱和标准日应力谱分布具有相似规律,应变传感器记录的数据量很大,计算机常常由于硬件限制无法对长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汽车发动机气门弹簧残余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门弹簧失效机理和气门弹簧的应力分析,阐述了与钢丝轴线呈45°(或135°)方向的残余应力是直接影响气门弹簧疲劳性能的因素。采用X射线应力测试仪对去应力退火和喷丸强化处理两道关键工序中弹簧的内、外圈表面和不同喷丸强化处理参数下次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试验,并对气门弹簧进行了模拟发动机实际工况疲劳试验验证,得到了气门弹簧在这两道关键工序中残余应力和疲劳性能的关系,为今后通过优化工艺来改善气门弹簧的疲劳寿命和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雷云  霍振升  孙平 《路基工程》2021,(4):114-119
为了解云南勐捧隧道洞身部位的地应力状况,采用水压致裂应力测量方法在2个钻孔中进行原地应力测量和应力方向印模测定,分析测点附近主应力方向和应力场状态。依据隧道工程区周边区域的应力数据,基于Hoek-Brown准则和RocLab 对工程区的岩体强度以及变形模量进行了估算,结合工程附近地应力随深度变化, 运用Sheorey 模型对工程区地应力状态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与该区域周边的应力值整体较一致。  相似文献   

6.
刚构桥施工过程中应力变化复杂,影响因素多。文章介绍了实测应力的GM(1,1)模型、实测应力与理论应力之差和商分别建立的GM(1,1)模型,并引入滑动平均法对数据进行前处理,通过工程实例比较得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解放牌汽车前轴实际损坏情况调查开始,描述了前轴静应力测定;在各种典型路面、典型工况下工作应力测定及数据处理的结果。文中还介绍了据此而进行的垂直弯曲程序疲劳试验以及疲劳强度试验的方法和结果。论证了前轴的应力状态和疲劳强度,分析查明了前轴损坏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强化处理工艺对膜片(碟形)弹簧载荷变形特性的影响机理,并进行了载荷变形特性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载荷变形与喷丸、强压等强化处理工艺的关系,发现残余应力是强化处理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采用X射线应力仪对样件进行了残余应力测试,分析了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发现残余应力和局部材料特性改变是影响载荷变形的主要因素,由此给出了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东海大桥承台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套箱的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套箱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探讨了海洋中的薄壁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冲击技术对果子沟大桥Q370qE桥梁用钢焊接对接接头进行了全覆盖超声冲击处理(Ultrasonic Im-pact Treatment,UIT),并通过XRD、红山-10T型高频疲劳试验机等对UIT前后Q370qE焊接接头的表明形貌、残余应力、疲劳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UIT使左焊趾附近的残余压应力由-25.6 MPa增高达-240.8MPa,使右焊趾附近17.2MPa的残余拉应力转变为-196.3MPa的残余压应力;使焊接接头在应力R比为-1,应力范围为±270MPa的条件下,其疲劳寿命为22954,经超声冲击处理后焊接接头在相同条件下其疲劳寿命为46523。对比未处理试样,UIT处理试样的疲劳寿命至少提高了1倍多。  相似文献   

11.
提要:文章阐述了江西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左线出口ZK102+243~+217高应力段坍塌处理的施工,通过对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高应力围岩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木材干燥将要结束时,表面与内部具有水份梯度。内部产生张应力,外部产生压应力。如不尽早消除,木材纤维细胞将会受到破坏,产生开裂等缺陷。消除应力的一般方法是实行终了处理。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对原有的终了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革,将高温度差改为关闭加热器和进排气道、打开喷蒸管无温度差的终了处理。  相似文献   

13.
喷丸强化是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寿命的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广泛地用于飞机、汽车及其他制造行业。球形铁丸时零件表面的冲击作用,会使其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能减小零件承载时所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提高其疲劳寿命。为量化分析喷丸强化的效果,用含2%Cu的锻造钢粉末制成连杆和试验试律,对其在喷丸和未喷丸状态下的疲劳特性进行了比较。由于零件的疲劳特性与其表面残余应力有关,所以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来测定零件表面应力大小和应力深度,并确定喷丸强化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经喷丸处理的连杆与试棒的疲劳强度明显高于未喷丸连杆与试棒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4.
用42CrMoVNb(ADF1)钢,研制了1300MPa级高强度螺栓,结合生产工艺对其主要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经不同表面处理的螺栓进行了残余应力测试,分析了其残余应力的变化和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300MPa级高强度螺栓在热处理后滚丝对提高抗拉强度和降低缺口敏感性有利,表面经磷化处理和“达克罗”处理对抗拉强度和缺口敏感性没有影响,但降低螺栓表面滚压或滚丝的残余压应力并由此影响螺栓的疲劳性能,表面经磷化处理的螺栓疲劳性能优于表面经“达克罗”处理的螺栓。  相似文献   

15.
渗碳齿轮的喷丸强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福楼  鞠育平  于淑敏  尹健  赵宇  余兴波 《汽车工程》2001,23(3):214-216,213
本文就喷丸处理对汽车渗碳齿轮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喷丸处理对渗碳组织,残余应力、疲劳残纹的形成及扩展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阴长江大桥钢箱梁,进行了疲劳应力的监测分析和疲劳寿命的预测研究。利用实桥布设的应变传感器获取应变时程数据,处理成应力时程数据并结合雨流计数法技术,得到“日应力谱”和“标准日应力谱”。根据相关疲劳规范,研究了钢箱梁的疲劳寿命等问题。结果表明,由于车辆荷载谱或有限元模型均存在大量的假定简化,利用记录的应变(应力)时程数据进行疲劳寿命评估,为准确可靠的研究方法;应变传感器记录分析得到的日应力谱具有相似规律,“标准日应力谱”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应变传感器记录的大量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某轻型卡车车架总成应力试验,通过应力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得到了车架的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情况.同时对该车架总成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应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具有一定关系,这为我们预估在一定使用环境下车架结构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刮削后汽车齿轮齿面残余应力的测定,探讨了刮齿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磨削相比,刮削可使齿轮呈现满意的残余应力状态;刮削残余应力与刮削功率及切削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作汽车齿轮制造中监测刮削残余应力状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道路病害的特点,特别是对反射裂缝严重的道路病害,采用了铺设应力吸收层的办法来处理.介绍橡胶沥青作为应力吸收层所进行的配比试验,探讨了应力吸收层在莞深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中的施工工艺.试验结果及工程试铺验证了橡胶沥青的配比为最佳配比,施工工艺正确.  相似文献   

20.
王舜 《上海公路》2015,(1):22-26
随着我国公路钢桥服役时间的增长,为保证钢结构桥梁的结构安全,基于实测的疲劳应变数据,对公路钢桥应力谱获取及疲劳寿命分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信号的滤波、峰值提取,剔除小应力循环及对基线漂移等处理后,可极大提高疲劳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以上海市卢浦大桥为例,将应变时程数据处理为应力时程数据后,结合雨流计数法,得到桥梁的应力谱,并利用S-N曲线和线弹性损伤累计理论,对桥梁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