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窄车道在杭州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丰国彤 《城市交通》2010,8(4):73-78
为了优化道路横断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节约土地资源,在分析现有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窄机动车道在杭州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应用为例,通过交通量调查、EMME/2交通软件模拟和驾驶人问卷调查分析窄车道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适当压缩车道宽度可提高路段、交叉口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交叉口的饱和度及车均延误,同时减少驾驶人的变道行为,提高行车安全性。窄车道的成功应用为编制《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程规范(浙江省工程建筑标准)》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问题与规划对策--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景国胜 《城市交通》2004,2(1):46-5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道路的交通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的步行、休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行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需要.本文在分析城市现状道路横断面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公交车、绿化带、分隔带需要的思路和对策,为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完整街道概念的提出,道路瘦身策略在美国的道路规划设计中广泛使用,意在通过减少原有的机动车道空间满足非机动车、行人等出行需求和安全要求。基于美国《道路瘦身信息指南》,整理解析道路瘦身的原则和方法。首先,介绍道路瘦身的概念、发展历程及三种基本形式。从几何要素设计、几何参数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几个层面介绍道路瘦身的设计方法。同时探讨横断面空间分配、行人过街、信号控制、标志标线等运行要素的设计。解析影响道路瘦身实施的几项因素并进行效果分析。最后,从提高道路安全性和协调现行标准两方面讨论道路瘦身在中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近几年南宁市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提出目前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分析道路功能入手,对横断面各组成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参考建议值,可为今后道路横断面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机动车交通负面影响的逐步扩大以及绿色出行理念的日渐兴起,市民出行方式开始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回归,亟须研究如何合理分配路权以指导自行车道改造。首先指出温州市现阶段自行车道存在空间规模不足、占用现象严重、管理理念尚未转变等突出问题。提出自行车道改造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横断面空间的要求。最后,基于路权分配阐述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汽车站以及路内停车的关系及处理方式,通过对道路空间进行再分配指导自行车道改造实践。  相似文献   

6.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施工长度为1.292km,该主干道路采取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总宽度为36m,其标准横断面设计为6.5m人行道+4.0m绿化带+15m车行道+4.0m绿化带+6.5m人行道。道路机动车道结构设计为4cmAC-13I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I粗粒式沥青砼+lcm沥青下封层+30cm二灰碎石+20cm10%石灰土。本道路路面结构层形式采取如下:4cmAC-13I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I粗粒式沥青砼+lcm沥青下封层,净宽度为14.52m。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和实际问题,来研究解决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问题的要点。结果表明,要想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质量,需要根据道路要求的建设等级来进行横断面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国外先进城市道路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探究了目前我国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城市特点和交通发展模式,提出了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分析了典型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道路横断面测量方法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测量精度低的缺点,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和对边测量功能,进行高效、灵活、高精度的道路横断面测量是现代测绘技术工程应用的新方法;结合道路工程横断面测量新方法的实施和测量数据精度分析,验证道路横断面测量新方法的效能与精度,为对边测量技术横断面测量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新区建设特点,提出了与路网规划相结合,与道路功能相协调,综合考虑城市景观、用地限制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思路,给出了城市新区不同等级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方案,为城市新区道路横断面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