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元世界里,人们生活似乎单调化、模式化了。让生活慢下来,给生活添趣味,水上旅游休闲是一支良剂。近几年,我国借助邮轮、游船、游艇(人们习惯称之为"三游")的水上旅游休闲热闹非凡,连2016年上海母港始发的邮轮客位都已被旅行社全部包满。2015年在美国迈哈密召开的全球邮轮产业大会上,世界顶级的邮轮集团公司一致看好中国特别是上海"三游"的未来,尤其是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但实际上,上海"三游"发展还有许多欠缺,比如将上海作为母港或者访问港的邮轮,其采购和物流市场拱手让给了韩国,邮轮维修市场被新加坡占据……上海流失了巨大的利润。如何发展"三游"?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于2015年4月22日召开了"上海邮轮游船游艇发展战略"专家恳谈会,现将3位专家的见解整理发表,以引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两带一路"的战略布局,而无论是长江领域经济带,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海都处于核心要冲位置。上海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四个中心"、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因此,我认为上海"三游"(邮轮、游船、游艇)产业的发展必须放在国家"两带一路"的大格局中,放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正亲人团聚是春节世代相传的传统。随着消费升级,"旅行度假"备受追捧。如今,随着中国邮轮产品日益丰富,邮轮旅行成为春节主要旅游方式之一,今年春节邮轮客同比去年春节增长约10%。慢节奏、舒适的享受,周到的服务,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多样玩法,都是邮轮旅游吸引家庭游的主要因素。其次,长周期也吸引了不少打算带爸妈看世界的年轻子女。6到7天的亚洲航线、15天以上的跨洲航线十分适合"有闲"的老年人。据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统计,2017年我国邮轮旅客出入境人  相似文献   

4.
思淼 《交通与运输》2013,29(5):41-42
滨海城市大连沾了海的光,隔三差五就有一次以海为背景的活动。六月的大连,风和日丽,清爽宜人。美丽的星海湾迎来了每年一度的游艇盛会,第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游艇展览会于2013年6月20~23日在这里举行。大连是一座开放、浪漫、时尚的海滨城市,游艇经济作为"浪漫之都"一个新元素,正在为大连增添新的活力、新的魅力、新的亮点。通过与前几届游艇规模相比,不难看出,展会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参展厂家及游艇数量一届比一届多,极大地方便了客户零距离接触各式游  相似文献   

5.
正深圳市海韵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主要运营三大旅游业务品牌:第一,"海韵之旅"经国家旅游局获批运营国际、国内旅游业务、机票、签订、邮轮业务代理等业务;第二,"海韵旅运"经交通运输厅批准经营旅游包车客运业务;第三,"韵汇通"经国家外汇局批准办理个人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深圳市海韵国际旅行社如今已经形成以旅游为核心的出入境游、国内游、  相似文献   

6.
蔡焱 《交通与运输》2010,26(6):20-22
<正>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上海邮轮经济的发展。邮轮经济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带动邮轮制造、修理、维护、停泊及邮轮旅游等邮轮产业链的发展,给上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春华秋实,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今年的秋季却迎来了我国首艘本土豪华邮轮"天海邮轮"的谢幕,业界无不扼腕叹息。邮轮产业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邮轮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另一方面,我国木土邮轮产业却始终裹足不前,本土邮轮公司纷纷退出舞台,可谓"冰火两重天"。在当前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本土邮轮该何去何从?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8.
奕宜 《广东交通》2009,(3):27-27
承载着友谊、亲情和梦想的“亚洲之星”邮轮5月6日中午从汕头港扬帆启航,满载着329名游客,驶往宝岛台湾。这是我省首条对台邮轮包船承运游客赴台旅游航线,汕头成为全省首个获准对台包船客运直航城市,也是继上海、厦门之后,交通运输部批准开展客运直航的大陆第三个城市。  相似文献   

9.
邮轮旅游是世界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具有消费水平高、经济拉动作用强、辐射带动区域大等特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邮轮旅游的发展,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世界各产业经济的发展.但是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邮轮旅游经济的现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邮轮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邮轮运营的地理季节性调配特征.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结合当前邮轮旅游的现状与发展,指出邮轮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同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我国最大的旅游集团中国旅游集团公司和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正式启动了国产中小型邮轮项目合作。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发挥各自在旅游产业和装备产业领域的优势,重点加强邮轮产业领域合作,合力打通邮轮销售、运营、设计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携手推动本土邮轮产业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拓展海洋旅游、高端旅游装备、金融投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滨海旅游已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热点之一,依托滨海旅游资源打造专业化滨海旅游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新模式。与城市发展特色相对应,城市交通系统发展需要针对性的调整方向与路径,而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品质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感受和对城市的印象。特别是对于以水路交通为主要对外交通方式的滨海旅游岛城来说,如何同时应对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和外来游客的旅游交通需求,如何通过公共  相似文献   

12.
正3月1日上午,银隆首批纯电动仿古铛铛车正式在青岛街头上路,为美丽的青岛海滨再添一道靓丽风景。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青岛市旅游资源发达,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约为8808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  相似文献   

13.
目前邮轮产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浙江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兼具发展海洋旅游的地理优势,具备了发展邮轮旅游的各项基础。分析了浙江在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满载3300多名乘客的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10日从青岛首航前往日本长崎,开启4晚5天的海上中秋豪华之旅。这是国际知名邮轮公司首次在青岛市和山东省实现常态化运营。今年,青岛邮轮母港与歌诗达公司共同签署了"赛琳娜号"邮轮16个航次的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打造中国北方邮轮旅游平台。青岛邮轮母港还促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中国邮轮旅游市场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2020年游客量将达到500万人次,2030年将达到1000万人次,中国邮轮市场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邮轮市场。邮轮母港能够提供多艘大型邮轮停靠、过夜及其进出所需的综合服务及设施,是邮轮产业链中最重要的节点。但是,邮轮母港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不合理或者低水平,将制约邮轮母港及邮轮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邮轮经济高速增长,台州本地民营经济发达,民资雄厚,发展邮轮经济具备了基础条件。研究立足台州港口的自然条件和建设发展现状,结合邮轮码头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和外部交通、产业发展空间等因素,来分析台州建设邮轮码头的适应性;探讨台州国际邮轮码头建设的选址方案,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可为下一步制定相关规划和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环渤海邮轮港口为研究背景,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旅游条件、港口条件、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等6个方面构建了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云模型将定性的描述转化为定量的测度,对环渤海邮轮港口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运用云相似度算法分析了大连邮轮港口、天津邮轮港口和青岛邮轮港口的竞争力.结果表明:大连、天津及青岛3个邮轮港口的竞争力评价等级均为"强",但是,大连邮轮港口在"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上、天津邮轮港口在"经济条件"和"服务水平"上、青岛邮轮港口在"交通条件"和"发展潜力"上处于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18.
正巴尔的摩是一座老城,是美国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大西洋岸重要的海港,距华盛顿60多公里,位于华盛顿到费城、纽约的一条线上。美国是个车轮子上的国家,家家有汽车,不少家庭有游艇,有钱人还有私人飞机。美国是世界上游艇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游艇总量及人均拥有量世界第一,游艇市场的销售额占世界游艇业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是世界游艇消费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歌诗达"新浪漫号"邮轮低沉的鸣笛声,全国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11月17日上午正式启用。近1200名来自"泛珠三角"的游客登上邮轮,开启了广州南沙到日本八重山诸岛5天4晚的浪漫邮轮之行。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的启用,填补了广州邮轮基础设施的空白,标志着广州国际邮轮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南沙国际邮轮  相似文献   

20.
体育旅游产业已成为现阶段最富有活力和发展潜能的新型产业之一。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法等,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运用RMP分析方法对河西走廊体育旅游产业进行调研发现:1)河西走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多样,具备体育旅游产业产品开发的基本要素;2)将旅游自然景观同举办体育赛事及重要节会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体育消费升级;3)体育旅游产业已成为展示城市独特魅力和外推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4)"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能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融入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发展对策:河西走廊全年能持续开展的体育旅游项目较少,呈现出"春冬冷清"的不足,需拓展新型旅游业态;现有体育赛事影响力不足,需挖掘一批高水平的体育旅游品牌赛事;应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来全面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