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强 《轨道交通》2013,(9):60-65
本文简介了国内外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线应用现状、我国高性能铜合金接触线研究和应用情况。通过与欧洲联盟标准及与国外产品对比说明,我国自主创新的上引连挤工艺生产的铜合金接触线内在品质改善、机电性能大幅提高,应用更加安全可靠,最高可以满足时速400km运行要求,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这种工艺已为国内企业(包括合资和独资企业)广泛采用,国外也有企业在学习采用。本文列举数据说明铜镁合金接触线机电综合性能优于铜锡合金接触线,用微含量铜镁合金接触线替代铜银合金接触线,载流量相同、强度更高。还可节省贵金属银和建设投资,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此外,我国自主研究试验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接触线,最高运行试验时速达到486.1km,希望早日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接触网系统类型及其采用的接触线种类,并针对刚性接触网系统的特点,提出耐磨耗、耐电烧蚀是刚性接触网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比铜铬锆合金接触线和铜银合金接触线的性能特点,提出在刚性接触网系统采用铜铬锆合金接触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三种铜锆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和不同银含量对铜锆合金力学性能与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铜锆合金拥有和铜一样优良的导电性能,在铜锆合金中加入银后,它的强度得到大幅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不同塑性应变幅控制,对冷拔铜镁合金接触线进行室温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发生循环软化现象.应力降低速率随着应变的降低而减缓.通过Manson-coffin公式估算出接触线用铜镁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得出应变-寿命关系,并指过渡寿命NT所在应变范围.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不同塑性应变幅控制,对冷拔铜镁合金接触线进行室温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发生循环软化现象.应力降低速率随着应变的降低而减缓.通过Manson-coffin公式估算出接触线用铜镁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得出应变-寿命关系,并指过渡寿命Nr,所在应变范围.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即将建造的时速大于200km/h的铁路线路,研制既安全又耐用的制动闸片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在模拟车辆的工作条件下,对粉末冶金复合材料闸片的性能进行研究,研制了一台高速列车闸片材料试验机,该机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可靠,可用于对闸片材料配方和工艺的筛选研究,为进一步进行1:1试验提供性能较佳的闸片材料。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8日下午CRH2—010A型试验动车从合宁铁路起点站合肥站驶出,从时速80km起跑,直至冲顶最高时速282km,经过46min的奔驰,安全驶进终点站——南京永宁站,较既有铁路大约缩短了3h14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受电弓的三元集中质量块单元和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的接触单元,建立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平面耦合动力学模型;以京沪高铁的实际线路为模拟对象,运行速度达到350 km/h以上时,在弹性吊索和承力索张力一定时,分析接触网在不同的接触线张力体系下的动态性能参数;依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标准,比较了4种运行速度下的弓网系统动态性能参数,运用弓网动态仿真软件,实现了时速350 km以上弓网系统的动态响应。研究表明:提高运行速度会导致弓网之间的最大动态接触应力值增加和受电弓在定位点的抬升量偏大。当运行速度超过350 km/h时,接触网的动态参数基本满足受电弓单弓运行的速度,在承力索和弹性吊索的张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接触线水平张力会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受电弓在定位点的抬升量增大,从而影响弓网之间的受流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09,(3):22-22
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中低速磁浮实用型列车可望在4月研制成功,完成安全运行试验里程后即可投入批量生产。这种磁浮车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新版本的实用型磁浮列车将由两辆头车组成,成编组进行最高时速、转弯半径、爬坡运行等试验。争取在批量生产前完成10万公里安全运行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中硅蠕虫状石墨铸铁的常温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高温和低温冲击韧性、常温疲劳性能、线膨胀系数和用此材质制成的活塞环的弹力特性等,且都同铭钼铜合金铸铁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硅蠕虫状石墨铸铁在很多性能方面优于铬钼铜合金铸铁,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大马力柴油机活塞环上。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2010,(4):95-95
深圳市一家公司研发设计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立体快巴”,上层用来运送人群,共有4节,车厢宽度6m,高度4.5m左右,最高时速60~80km,平均时速40~50km,按照设计,其1趟运送人数可达1200~1400人。“立体快巴”下面是空的,真正所占的空间只是两条车道两边的车道线的宽度。只要高度不超过2m的车辆均可以在其下方行驶,如同穿梭在移动隧道里~样。  相似文献   

12.
《家用汽车》2010,(10):33-33
来自美国的HumanCar Inc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人电”混合动力汽车。所谓人电混合动力,指的是利用人力发电然后驱动车辆的方式。虽然看起来外形不是那么可靠,但这辆车实际性能相当不错,最高时速可达100km/h,上坡时也可以达到50km/h。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电化学法法及失重法,研究挤压变形后含Ca与Ce的ZK60镁合金腐蚀性能,实验结果发现当Ca含量在0.2wt.%,Ce含量在1.0wt.%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最佳。同时Ca、Ce的加入将会使第二相Ca2Mg6Zn3与Mg41Ce5的尺寸细化,而Ca、Ce的加入使α-Mg基体易形成小阴极大阳极的状态,此效果将在ZK60镁合金表面形成"钝化膜",阻碍腐蚀的扩散,同时降低析氢的速度,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a与Ce的加入提高了ZK60镁合金的耐腐蚀能力,拓宽了ZK60镁合金在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受电弓滑板载流磨损机理演变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速弓网系统材料载流摩擦磨损行为,采用高速环-块式载流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载流200 A、法向载荷70 N、滑动速度80~160 km/h条件下,纯碳滑板/铜合金接触线之间电弧放电现象和纯碳滑板的载流磨损特性,并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滑板磨损表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滑板振动和电弧放电现象逐渐加剧,电弧放电频率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电弧平均单次放电能量也增加,滑板磨损量缓慢增加后快速上升;当滑动速度为160 km/h时,试验时间50 min的磨损率(0.037 27 g/km)是试验时间10 min磨损率(0.013 40 g/km)的3倍;高速载流条件下,滑板磨损机理随着试验的进行发生了由轻微机械磨损到重机械磨损伴随轻微电弧侵蚀,最后转变为机械磨损和电弧侵蚀共存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2011,(11):23-23
近日,由铁道部和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建设的轨道交通实验室正式启用。该实验室建成了世界最高时速的动车组运行模拟试验平台,可在每小时600公里的运行速度下,模拟动车组在不同线路干扰下的运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城轨车辆运行过程中轮轨接触温升对弹性车轮的影响,通过建立弹性车轮轮轨三维热接触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整体输入热流和对流换热的计算模型为基础的传热计算方法,分析车辆在设计时速100 km.h-1运行和全滑制动、蠕滑制动、运行三种工况下对弹性车轮附近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弹性车轮在滚滑制动和长时间平稳运行过程中,弹性车轮各部件的平衡温度均在材料的许用温度范围内;当车辆在高速紧急制动全滑过程中,轮轨温度急速增加,将导致踏面磨损并加速车轮弹性元件老化。  相似文献   

17.
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化学Ni-p合金工艺的意义,理论依据及存在的问题,较详细地研究了电解液的组成、两种新的稳定睡工艺条件对电解液的生,对Ni-p合金层的质量和性能的影响,扼要地介绍了该工艺在模具中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连续挤压包覆法生产铜包钢线是连续挤压技术的一次飞跃,为了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连续挤压包覆成形进行了工艺分析,并通过工艺试验获得了质量良好的铜包钢线.研究结果表明,单槽连续挤压包覆工艺更适合于铜包钢线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铜包钢线的包覆焊接工艺及所得复合导线的性能.使用10钢钢丝和无氧铜带为原材料,经过表面处理后包覆焊接成为复合线坯,再通过拉拔和热处理获得复合导线.检测结果表明,用这种工艺制作的铜包钢线,铜层沿图周及纵向分布均匀,铜与铜的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其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指标均满足CATV同轴电缆内导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铜包钢线的包覆焊接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铜包钢线的包覆焊接工艺及所得复合导的线性能,使用10例钢钢丝和无氧铜带为原材料,经过表面处理后包覆焊接成为复合线坯,再通过拉拔和处理获得复合导线,检测结果表明,用这种工艺制作的铜包钢线,铜层沿圆周及纵向分布均匀,铜与钢的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其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指标均满足CATV同轴电缆内导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