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蒋旻 《交通高教研究》2004,(1):85-86,88
通过问卷调查,描述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为高校余暇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的《航海类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两所航海类专科院校海上专业15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航海类专科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事件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老年人活动和出行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海市宝山顾村和大华一村两个居住社区的退休老年人生活时间分配和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生活时间分配和出行行为。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活动为个人事务性活动、娱乐休憩和家务,活动范围较小,步行和搭乘公共交通是主要交通方式。建立老年人生活时间分配效用模型,总效用由个人事务、居家维持性活动、户外维持性活动、居家休闲活动和户外休闲活动的获得效用组成。模型揭示了各项效用的影响因素,不同区位、不同性别老年人的生活时间分配获得效用有明显差异,并发现户外出行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效用获得具有明显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教育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江西省3所高校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奥林匹克教育对他们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奥运前江西省大学生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是多元化的,主要以接受媒介传播为主;2、奥林匹克知识的认知与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呈现正相关,奥林匹克教育对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群体心理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中介环节。过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专注于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心理研究,而忽视了群体心理这一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群体心理在社会意识当中层次关系出发,从分析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入手,仅就大学生群体心理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面对现状,街道对公共生活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被重新认识与探索。最后提出了以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为导向的城市街道重塑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并分析山东省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主动性差,不同性别的学生参加的体育运动内容有较大差异,济南、青岛良好的人文体育环境也丰富了大学生的闲暇体育生活。闲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其中个人兴趣是最主要因素。大学应树立整体的学校体育思想,建立积极的闲暇体育观,突出学生社团在闲暇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从航海类大学生面临的生活事件入手,探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心理适应性的影响.利用自编的《航海类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等量表,对两所航海类专科院校海上专业158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生活事件越多,心理适应性越差;积极应对提高心理适应;消极应对应用越多,心理适应性越低.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励的今天,高校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其心理健康也成为影响他们正常学习、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影响大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矫正异常心理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省高职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生的闲暇生活具有以下特征:闲暇时间充足,闲暇时间主要消耗在娱乐活动上;闲暇活动表现出从众效应,活动空间狭小,闲暇设施缺少,活动结构以消遣娱乐型和闲呆型为主;闲暇技能具有大众化;对闲暇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不高,对闲暇生活价值的认识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