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内河航运发达,水上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然而,内河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从内河水上应急搜救现状入手,分析水上搜救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推动我国内河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陛,并提出推进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70年来,中国海上搜救事业砥砺前行,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变革,加强专业救助力量和法制建设,完善搜救协调指挥系统和运作机制。一张张海上搜救现场图片,定格了海上搜救工作的瞬间,也见证着中国海上搜救事业的发展。早期探索颁布《海上救护方案》新中国建立初期,交通部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支援解放战争和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1951年8月,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后改名"上海打捞工程局")在上海成立,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3.
蔡远  祝骅 《江苏船舶》2000,17(3):1-6
内河限制性航道条件下打捞起重船的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通过对内河四级航道沉船打捞及桥梁吊装情况分析 ,提出在主船首部两侧拼装边浮箱 ,拼接浮箱既方便快捷 ,又突破了内河航道对打捞起重船的限制 ,大幅度提高了内河打捞起重船的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Leeway模型基础上,结合内河航道岸线特征建立内河搜救目标位置预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搜救目标的初始落水位置、风致漂移方向和搜救目标特征的不确定性,经过统计获得物体最终位置预测的概率分布。研究成果对于在搜救过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寻找搜救目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搜救站点三层次布置模式进行了描述,突出长江干线搜救综合基地在搜救中的关键作用.为了使综合基地选址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并根据长江干线水域的特殊性,建立长江干线搜救综合基地选址的数学模型.运用此模型,通过对长江干线不同水域的搜救因素综合分析,可为搜救综合基地科学选址提供依据.本模型对其它内河和海上水域搜救站点的选址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0月31日上午,上海海事局和江苏海事局联合举办主题为"绿色安全共同使命"的"2019年长江上海江苏段水域联合搜救演习"。此次演习共包括应急响应、现场交通管控、落水人员搜救、船舶控制、集装箱搜寻和打捞、受伤船员转移、船舶火灾处置、水上污染处置、沉船设标、舆情管控等科目,模拟了一艘进口小型内支线集装箱船突发故障,船舶失控,在长江宝北航道85灯浮附近水域与一艘出口的内河船(载运黄砂)发生碰撞,险情造成内河船沉没,5名船员落水,部分燃料油泄漏;内支线集装箱船上的2个集装箱落水、另外1个装  相似文献   

7.
随着救捞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救助和打捞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沿海立体救助体系的建立和救助船舶动态待命制度,大大提高了救助反应速度和救助效果.但是与最快速、最科学、最有效的救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对海上搜救工作的总体要求,提高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以保证人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内河船舶安全监管的现状,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内河船舶综合安全监管平台。描述平台的系统构成、系统逻辑架构、业务体系架构和关键功能模块,并给出平台测试结果。测试表明:该平台满足功能与性能设计需求,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该平台对于预防内河航运事故发生、加强事故搜救以及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环境友好型内河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河某一辖区内的重点水域,可以抽象成一条直线上存在几个点的简单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照管理者既定的巡航任务表,将一种线性规划理论应用于内河巡航搜救站点设置的决策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比较从预设站点出发完成相同巡航任务所需时间多少来确定最佳巡航搜救站点设置位置,并结合实例论证了这一算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NASTRAN中建立了某内河150t起重打捞船打捞扒杆的整体有限元模型。考虑了起吊荷重、风载、船舶倾斜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对扒杆的屈服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研究。分析结果和方法对该类起重打捞船打捞扒杆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完美收官,本次演练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探索建立海上搜救合作模式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开创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合作新局面,为各国人民提供更好的海上搜救服务和保障。10月31日,中国-东盟国家首次大规模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在广东湛江海域举行。据了解,此次演练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办,东盟国家搜救机构参与,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广东海事局承办。来自中国、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缅甸、老挝和文莱等7个国家相关机构的代表和海上搜救力量参演,参演船艇达20艘,飞机3架,参演人员约1000人。我国的海事、海洋、海警、救助、打捞及香港等16个单位参演,是目前为止我国与东盟国家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模拟两船相撞328人需转移据悉,本次演练模拟一艘中国籍客轮"Magic"轮与柬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苏州内河搜救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提出人工智能在水上搜救方面的应用设想,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从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提出人工智能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基于北斗系统的海上搜救系统,包括遥感系统、声呐系统、北斗卫星定位接收子系统和综合舰桥系统。当进行搜救时,带有机载摄像头和光热传感器的飞机在海面上盘旋,机载图像处理模块实现飞机失事点的定位;飞机投下的特制浮标将水下失事目标的位置通过飞机发给指挥调控中心,指挥中心派遣搜救船只进行打捞和搜救,从而提高海上搜救时效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救捞     
《珠江水运》2008,(8):69-69
江门海上搜救分中心挂牌成立;内河最先进巡航救助船亮相武汉港区。  相似文献   

15.
花志 《水运工程》2003,(6):35-37
介绍内河航道沉船清理打捞的工作经验,探讨其改进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内河航运发展迅速,但由于内河水上搜牧法规不完善,政府的领导、胁词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原因,内河人命救助效果不太理想。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力量在内河人命救助中的作用,这是当前内河人命救助现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内河人命救助成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力保障;是内河搜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根据湖区水域险情的特点,剖析了江苏省湖区水上搜救工作的难点,分析难点工作产生的原因,提出五点对策。荩湖区水上搜救工作的难点从水上人命搜救看,内河水上搜救工作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湖区搜救。湖区湖面宽广,能见度低,航线里程长,等级低。航线水位一般在2.5—4米,底宽在80—100多米,其他湖区水位一般在2米左右,且受4级以上大风影响时,湖区航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22日,一场全国内河水域规模最大的水上搜救、消防、防污综合演习在南京港展开。  相似文献   

19.
杨磊 《江苏船舶》2003,20(3):22-24
60t打捞起重 / 1 .0m3 抓斗挖泥两用船航行和作业区域为长江A级航区及京杭运河等内河干线航道。主要用途是船闸闸门维修起吊作业、跨河建筑物的吊装、航道内沉船的打捞和清障等工程。介绍了该船的起重系统、挖泥系统和常规动力装置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在长江内河深水打捞中实现激光视频的技术方法,理论上可以实现水下三维图像实时传输,并将目前普通光源照明距离提高到10m量级,结合声纳技术实现长江三峡库区较大水深三维可视探测和高效、精确打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