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电报是为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服务的通信联络工具,是政令、信息传递的手段。虽然网络电报平台在铁路局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实现了电报的网络发送接收及电话通知提醒功能。但各单位接收网络电报后,仍需采用纸质或二次转发的形式进行内部流转,存在着流转时间长、效率低、电报管理人员工作量大等问题。铁路电报信息流转平台采用基于Ext.Net的前端开发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网络电报及工作任务的网上自动流转及信息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2.
二取二制式计算机联锁系统中的通信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二取二制式计算机联锁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工作联锁机与备用联锁机之间的通信,是两台联锁机实现系统级同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系统实现故障安全防护(故障倒机)的必要前提.从数据分包方式、收发调度机制和差错处理原则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其工作模式简单、双机同步迅速、信息传输安全.上位机与联锁机之间的通信,采用冗余的通信网以及数据校验等安全措施,保证了车务终端与联锁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安全性,从联锁机发送、接收和上位机发送、接收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其通信稳定性高,收发调度灵活,无通信时延.联锁机与安全智能I/O模块之间的通信,工作模式采用应答方式,分为数据预处理和CAN智能卡驱动两个通信层次,所采用的数据校验和正反码传输技术可以达到可靠的数据传送,该通信过程具有适应分布式系统控制、系统升级方便、多重安全防护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车地通信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地通信FSK(频移键控)信号,可对FSK信号进行调制、发送、接收、解调等操作.介绍了检测装置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检测装置的现场测试证实,它具有实时、可靠、防电磁干扰等功能,可对接收到的波形、解调数据、误码率等信息,进行实时存储、分析和显示,为车地通信系统的维护提供实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CTCS-3级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内部通信总线不安全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够满足EN 50159中有关安全网络需求的总线.该总线具备硬件二乘二取二,能够将应用层数据分组打包,且对应用层数据添加CRC编码和校验,并且能检测点对点链路连接状态的主-从之间全双工的数据通信等多项通信功能和安全保障功能.能够解决车载平台内部安全通...  相似文献   

5.
ZPW-2000A轨道电路系统对电磁干扰的防范措施很多,比如室内机房做法拉第笼、网格地线;整个机械室做环行地线;发送、接收通道采用屏蔽线并且单端接地;在走线槽内发送、接收、电源线分格布放;室内各种机柜、机架接地;室内窗户接地;室外采用内屏蔽数字电缆;发送、接收分不同的电缆使用,相同频率的发送或接收用不同的内屏蔽组;轨道的接收和发送线对必须按"星形四线组"的对绞线使用等等.  相似文献   

6.
驼峰无线机车遥控系统是通过无线数传电台实现车载-地面通信,进而实现驼峰推峰机车控制功能的系统.通过远程通信方式实现系统车载软件的异地更新,能有效地提高现场软件调试的效率,降低现场软件维护的成本.利用系统本身所设计的无线通信频道,结合系统车载软件的软件结构,提出系统车裁软件远程更新的机制,并阐述实现该机制的发送方与接收方的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7.
接力切换是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提出可提高新RL的发射功率、保证UE在切换区域接收到目标小区发送的用户数据、同时可避免对其他UE造成干扰的接力切换中目标小区用户数据发送点的优化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1工作原理地质雷达(GPR)是利用超高频窄脉冲(106~109Hz)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一种无损检测设备,能使用户快速获得相关探测区域的详细信息。地质雷达系统采集数据时,天线发射端向测量表面以下发送球面波形式传播的电磁波。同时,天线接收端接收不同电介质特性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移动数据通信关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连川  高倍力 《铁道学报》2005,27(2):114-119
首先分析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移动数据通信的现状、特点、要求;然后分析了无线数据平台使用的技术:直接序列扩频、全双工、时分复用多址、码分复用多址、差错控制、移动性管理、数据通信协议;最后分析了CBTC信息内容和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自有铁路运营以来,现代通信就是其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试想,用蒸汽机车牵引的机车要用马传递列车运行的信号和货物到达的信息,能行吗? 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一条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我国最早的营业性铁路,当时就采用了指针式闭塞电报设备。与吴淞铁路同时在沿线建成的一条电报线路,成为中国铁路通信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牵引变电所保护装置通过复用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PSCADA)通信网络,利用GOOSE通信技术可实现信息共享.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具有绝对选择性的快速保护方案—PSCADA数字选跳保护方案,方案中保护装置利用通信网络接收其他装置发送的启动信号等开关量信号,在对接收到的所需信号进行逻辑判断比选后,可实现对故障区域的准确判...  相似文献   

12.
TETRA系统外围设备接口对TETRA移动终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描述了TETRA系统外围设备接口提供的业务及使用的接入协议,重点研究了协议中IT界广泛使用的AT命令,并编写通信串口程序处理TETRA移动终端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发送的AT命令,实现了其上下行通信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3.
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研制成功“车站列车到发微机通告系统”,经过长达五年多的实际运行之后,现已通过铁道部科技司主持的技术鉴定。 该系统由主机(发送装置)和显示终端组成,其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由发送装置向接收显示装置单向传送。②发送装置发送信息,各接收装置同时接收并显示各项信息内容。③发送装置按预排的程序贮存24小时列车运行  相似文献   

14.
列车轴温过高会给列车运行带来危险,因此列车轴温检测系统的意义重大。本研究不同于其他轴温检测设计,采用Android平台手机与ARM11开发板相互通信以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测。设计中采用Wi-Fi技术进行实时接收开发板采集的轴温数据,并将手机作为Socket通信过程中的服务器端接收数据,ARM开发板作为客户端发送轴温数据,使机械师能够在列车的任意位置对每一车轴的温度值进行实时观测。经测试,研制的铁路列车便携式轴温报警装置基本实现了轴温检测和无线发送轴温数据到智能手持终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列车发生故障时,车载设备数据记录与无线传输装置(DRWTD)接收到相应故障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实时发送给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地面系统。由于DRWTD在发送周期以及通过无线传输时可能会因信号不良原因与PHM地面系统通信中断,导致PHM地面系统接收到的故障数据与原始数据出现偏差。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对故障数据进行筛选的处理模型,并且采用MapReduce并行计算,设计了基于MapReduce的CRH2型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PHM地面系统故障筛选工具软件,实现了PHM故障数据筛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ITU-T G.957定义,接收机最小接收灵敏度,是指在R点为使BER(误码率)达到10-10,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最小可接收值. 光接收灵敏度与发送机发送光功率、光纤光缆线路衰减,共同决定了系统中继长度,因此对光接收机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介绍几种光接收机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双向点式信息交互系统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构成出发,研究系统的地面和车载两个不同部分的系统构架。分析系统的关键部件———双向传输天线,根据N圈环的辐射电阻和耗损电阻的计算公式,讨论双向传输天线的效率。确定天线的有效作用范围为670mm,有效水平耦合时间为8ms。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在8ms有效时间内,接收总帧数与接收正确帧数均为8帧1024bit数据。现场动态试验结果与室内静态模拟基本相同,验证了有效水平耦合时间与可接收数据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GJ-6型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的数据采集精度、抗干扰能力、以及远距离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采用CAN总线技术设计开发基于CAN总线的数字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QNX实时处理计算机作为上位PC机,通过CAN通信适配卡与CAN总线相连,上位PC机在轨检车运行时按照每隔0.25 m一次的采样频率发送触发信号,通过CAN总线实时采集数字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对整个轨检系统的数据采样进行控制.数字传感器通过CAN总线接收上位PC机的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和设定的参数,并按照请求、应答、发送的顺序再通过CAN总线向上位PC机传输数据.根据约定的通信协议制定各个传感器的29位数据帧格式和ID标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传输数据稳定,不易受到电磁干扰,且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感应回路的数据通信方式设计一种基于感应环线通信的数据接收器,该数据接收器采用4个高频数字接收器实现FSK信号的相位检测。通过对接收电路进行仿真实验,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数据接收任务,具有接收可靠,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广播、通讯及控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量数据的传输,并且往往用户的传输和接收数数据速率比较低而主信道的带宽又比较宽,为了解决传输的效率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通常的做法是在数据的发送端首先将多个用户数据打包(复接),然后通过高速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后再进行解复接。本文给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复接/接复接(MUX/DEMUX)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