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保质期既定是生鲜加工品区别于初级生鲜品的显著特征。为揭示生鲜加工品在流通中的腐损变化规律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以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与零售商组成的二级冷链系统为背景,综合考虑生鲜加工品及其原材料的腐损特点,构建了商品感知新鲜度函数和原材料数量损耗函数,其中感知新鲜度受时间与商品保质期的共同影响。在论证函数构建合理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感知新鲜度与价格共同影响需求的二级冷链库存与定价联合决策模型,并基于零售商实施两阶段定价的视角,应用遗传算法求解冷链平均利润最大时的库存和定价联合决策问题。最后,以某连锁超市销售的鲜切果蔬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灵敏度分析发现:与传统观念相区别,补货周期既定的前提下,在经营保质期较长的商品时,零售商可通过提早降价、小幅折扣的方式维系较高的冷链收益,此时,零售商的利润增幅高于配送中心;补货周期变动的情况下,在经营补货周期占保质期比值较小的商品时,可通过提早降价、大幅折扣的方式维系冷链收益;当商品的补货周期占比保质期值增加至一定程度时,冷链系统内部收益会严重失衡。对生鲜加工品腐损特征的分析可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考虑B2C环境下终端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以综合运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成本分析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不确定需求进行处理;以广州安得冷链物流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运输成本、货损、固定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了合理的选址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基于轴-辐结构的区域运输网络实行优化,建立了模糊交互规划模型。该模型考虑输入数据或参数,如需求、运输能力、单位运输成本(时间)、单位货物处理成本(时间)等的不准确性或模糊性,旨在实现总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和货物处理成本)最小和总时间(包括运输时间和货物处理时间)最短,同时对各场站之间的运输路线选择、从始发站经由枢纽站到目的地的运输量、从始发站直达目的地的运输量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的有效解法,并通过算例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其求解过程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范围经济的运输网络扩张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运输网络扩张的竞争优势,阐述了取得规模经济的3种途径:密度经济、幅员经济和范围经济在运输网络中的实现方式,认为运输网络扩张主要在于扩大网络覆盖区取得的范围经济。在此基础上,根据传统的线性运输边际收益函数与边际成本函数,建立了对称运输网络利润最大化时的最佳运量与最大收益模型,证明了运输网络扩张时的最佳运量和利润随网络覆盖区扩大而增长,最优价格随运输网络扩张而下降,并通过算例对理论性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分析表明:运输网络的扩张具有运输价格和利润的竞争优势,所表现的运输范围经济主要源于网络扩张时运量增加产生的密度收益。  相似文献   

5.
为取得公路货运网络的规模经济,提出采用共同配送模式来优化公路货运网络。针对已有运输网络设计模型中对运费函数和路径选择分析的不足,提出包含分段费用函数和最短运输路径选择的公路货运枢纽网络设计模型。通过实例计算,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的公路货运网络中的货物周转量比采用传统的"点-点"网络模式中的货物周转量增加38.07%;而前者的干线公路运输费用却比后者下降了26.48%。结果表明,采用共同配送模式有利于实现公路货运网络的规模经济,文中提出的运输网络设计模型能较好用于公路货运网络优化中。  相似文献   

6.
危险品道路运输具有双层特性,即风险和成本,在危险品道路运输网络规划中纳入该特性,并将影响其的因素细化为:运输距离、道路事故概率、道路上人口暴露、道路附近人口暴露、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应急响应效率。利用层次分析法为上述因素进行了量化评定,计算出相关权重。建立了以政府需求的最小风险为上层目标函数、企业需求的最小成本为下层目标函数的危险品运输道路网络的双层规划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以Matlab为平台编写算法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实例分析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对双层规划模型求解,能够在危险品运输道路网络中迅速地搜索到一条同时满足风险与成本综合最小的路线,完成危险品运输道路网络风险与成本的综合优化。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生鲜宅配的需求爆发,加速了冷链物流的发展。作为冷链运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我国冷链运输车产销量和保有量连年增长,但冷链运输车占货车比重仍较低。面向"十四五",在国家重视并支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标准法规不断完善下,预计我国冷链物流车将保持高速增长,并呈现出产品合规化、新能源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以集装箱卡车运输为主的港口公路集疏运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集装箱港区逐步提出一种新的可持续 发展运输模式———地下物流系统,以解决当前港口城市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针对上海外高桥至嘉定线的地下物流系统布局方 案,根据预测的外高桥港区港口公路集疏运交通量,从碳交易、时间、成本3个角度,建立综合运输网络优化模型,以此分析在集装 箱港区实行地下物流系统的合理性; 利用Lingo12求解获得综合运输网络运量的分配,得到引入地下物流能够降低成本支出的结 果,同时达到节能减排和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此外,对碳交易价格和地下物流系统运输单价的合理区间进行讨论。 试验结果可 为地下物流系统建成后货物配送计划和实现综合运输网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现实物流网络中物流节点和运输线路的容量会受节点设施设备以及线路运载工具状况的影响而随机变化的特点,研究了具有物流网络容量约束且运输线路容量随机,以成本最小、网络可靠性最大和最长单程运送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的物流网络货流分配问题.针对传统加权求和方法权重固定不变而使得该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变权的物流网络货流分配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构建了物流网络变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决策的实际需要与因素的状态值对权重的综合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分解和动态规划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对问题模型和求解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变权系数便可得到符合需要的最优决策方案,所提出的方法科学、灵活,并且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研究道路危险品运输网络的拓扑特性,通过分析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选择模型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建立了适用于危险品道路运输网络的、规范的、准确的一套体系和标准。以成都市为例,使用Arc GIS和Matlab软件初步设计和建立了道路危险品运输拓扑网络,统计了相关拓扑基础数据,并仿真生成相同规模的随机拓扑网络。对比发现:成都市危险品道路运输拓扑网络具有随机网络特性,主要表现为节点度频次分布服从泊松分布。分别通过线性拟合、高斯拟合、幂律拟合,以拟合优度值选择发现:节点度累积概率分布服从泊松分布;节点度分布中的主要集中节点度为2~4,平均节点度为2.968 2。这些表现特征可为危险品运输相关政府部门、运输公司提供危险品道路运输网络设计相关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对资源共享模式下的整车物流路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共享车辆和共享车辆分拨中心两种资源共享模式下的整车物流路径优化网络,构建了以整车运输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启发式算法用于求解该问题。结合华晨宝马、上海通用及广州本田的整车物流运输实例求解,认为文中所提出的资源共享模式可以节约总成本30%,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对不同公路重载单位运输成本下最优成本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单位运输成本越大,采用传统单独运输的成本越大,越应采用共享运输模式;但若公路重载运输单位成本与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成本越接近,则共享模式的优势越弱,成本节省率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12.
为提取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结构特征,选择网络总体特征、空间组织、运输联系以及货物种类生成等指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考虑实际运量的区域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结构特征提取方法;基于云南物流大数据平台的实际运单提取7 291条大宗货物公路运输数据,分析了云南省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的组织结构和货运节点运输联系的空间分异特征,验证了特征提取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云南省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密度为0.023,平均度1.759,特征途径长度2.494,平均聚类系数0.162,为典型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运输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疏松,但运行效率较高,呈现"多中心"空间格局;滇中城市经济圈存在小范围的联系强度集聚区,而滇西边境地区之间的点联系强度差异显著。同时,运输网络空间组织呈"散点"布局,受行政区划影响较小。整体上,云南省大宗货物公路运输网络存在5条货运量较大的关键运输通道,并呈现以腾冲、昆明市辖区为主的"双供给中心"发展格局,供给节点货运量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仍呈"供少需多"的特征;从大宗货物种类的生成特征来看,钢材货物运输的轴辐式指向显著,金属矿石、能源类运输的向心性指向明显,机械设备运输主要集中于滇东地区。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辆保有量日益增加和拥堵情况日趋严重而造成的城市冷链物流时效性不强、客户价值不高、顾客满意度降低等问题,综合考虑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以及成本等因素,提出一种城市冷链物流时变路径优化方法。考虑到冷链配送过程中不同时段的道路拥堵问题,采用分段函数刻画车辆行驶速度,并同时考虑时间窗和车辆载重量等约束,建立了多目标数学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法和主要目标法对多目标进行处理,将其转换成单目标数学模型。结合问题NP难特性,设计了单亲遗传算法对小、中、大规模算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客户价值模型相比,该模型在平均增加3.28%成本的情况下,提高14.96%的客户价值和14.64%的满意度;与未考虑成本模型相比,该模型在减少1.55%的客户价值的前提下,节约17.32%的成本;对比静态路网模型,模型减少0.92%的成本,提高6.27%的客户满意度和16.06%的客户价值。通过对目标函数中成本权重和客户价值权重进行参数分析,表明成本和客户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背反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在物流需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物流配送的准时性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道路网络畅通可靠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畅通可靠度的城市物流配送运输网络优化研究.提出了物流配送运输网络畅通可靠度的概念,建立了物流配送运输网络优化模型,给出了蚁群算法的求解过程,最后进行了案例比较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实用性.提出的物流配送网络优化模型对指导城市物流配送运输网络优化决策,降低城市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在物流需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物流配送的准时性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道路网络畅通可靠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畅通可靠度的城市物流配送运输网络优化研究。提出了物流配送运输网络畅通可靠度的概念,建立了物流配送运输网络优化模型,给出了蚁群算法的求解过程,最后进行了案例比较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实用性。提出的物流配送网络优化模型对指导城市物流配送运输网络优化决策,降低城市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式联运实施过程中,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干预会导致货物运输速度值、准时送达概率阈值和转运时间值不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首先,采用随机规划理论估计不确定值;其次,设置最小运输总成本为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运输费用、转运费用以及货物未准时送达产生的延误惩罚费用;设置货物准时送达概率为模型的机会约束。然后,采用K短路算法求解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该方法在输出最优运输方案的同时,能获得该方案在符合机会约束路径集合中的时间优势度。最后,基于西非区域内的无水港节点和综合运输网络开展实例研究,对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并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一的公路运输方式相比,在西非区域内发展以铁路为主导,公路、水路为辅的货物多式联运模式能够有效缓解物流服务压力,降低区域综合物流成本,并进一步提升沿海港口的辐射能力和衔接转换水平。另外,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准时送达概率阈值的变化对路径方案选择的影响能力最强,不确定运输速度的变化次之,不确定转运时间最弱。  相似文献   

17.
中欧贸易运输涉及多个港口和车站,构成复杂的运输网络,网络枢纽节点受到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影响失效,导致网络仅局部连通,进而影响全局效率。为量化分析中欧集装箱运输网络在枢纽节点失效后的网络功能变化程度,基于中欧班列和海运航线网络构建海铁复合运输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负荷-容量级联失效模型提出1种网络脆弱性仿真模型,模型考虑到节点容量、攻击方式及负载分配策略3类影响因素,并设定网络连通性及网络效率为脆弱性测度指标,仿真实验分析影响该网络脆弱性的因素与演化规律,并通过网络效率变化曲线判断了关键节点。结果显示,中欧集装箱海铁复合运输网络共计167个节点,网络具有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度相关性系数为0.13,网络体现弱同配性,度值相近的节点倾向于互相连接;针对枢纽节点的蓄意攻击相比随机失效的网络更脆弱,失效节点数为3时,蓄意攻击下的网络连通性和效率对比随机失效时,分别下降20.15%和37.19%。从影响因素看,基于地理距离对失效节点负载进行重新分配的策略会加剧网络崩溃,节点容量的增加使网络更为鲁棒,当容量冗余系数增到0.2后,脆弱性指标达到临界阈值,外界干扰不再对整体网络产生影响;海港失效对网络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线性双层规划的货运网络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海  安实  毛科俊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2):109-112,126
采用非线性双层规划理论构建多式联运货运网络分配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货物运输应该优先保证货主的利益,以及运输时间、成本的改变对货主决策的影响。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引入两个相关联的网络概念——运输网络和集计网络,上层为货主在集计网络上确定各种联运方案的货运量,实现集计网络流量的用户均衡,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下层承运者的路线选择所引起的路网流量的改变;下层为承运者根据上层的决策在其运输子网络中进行路线选择,实现运输子网络流量的系统均衡,并给出其求解算法实例。模型模拟了货主和承运者的实际决策行为及其相互影响关系,解决了货主和承运者决策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宏观层次的区域轴-辐式快运网络枢纽节点城市的布局是一个复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基本原理及实际操作步骤,然后结合某省实际,在分析影响快运网络枢纽节点城市布局的经济因素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据此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节点的重要度来进行枢纽节点的布局,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际物流网络设计中忽视连续需求下库存成本影响问题,基于梯级库存持有成本和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建立了连续需求下包含关税成本的多层级选址-库存模型.模型考虑了设施打开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关税成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同时对网络结构参数、运输量和订货批量进行决策.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多个不同的算例进行了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在国际物流网络设计中,考虑关税影响能够带来明显的成本节约,而且随着需求、单位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增加,这种节约会增大;建立的模型和设计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是有效和可行的,可以用于国际物流网络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