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在语音识别中特征提取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采用1/3倍频程实时频谱分析仪给出的随时间变化的频谱——三维语音频谱作为原始特征参数,对三维语音频谱分别进行频率域一阶差分,频率域二阶差分,时间域一阶差分和拉普拉斯变换,并分别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各种不同的特征参数。然后对这些特征参数进行突出过渡频谱的非线性时间域规正,得到多种特征矩阵。最后用实验方法评定了各种特征矩阵对语音识别的贡献,挑选了两种特征矩阵作为船舶驾驶台语音识别实验系统的特征矩阵。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操纵性学组于1981年11月20日至12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实验数据处理与系统识别》讲座,内容为:确定性与随机性观测数据的真值估计、估计理论、误差理论;静态系统模型识别、回归分析与曲线拟合;动态系统非参数模型识别、响应与滤波、相关分析与频谱分析;动态系统参数模型识别、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状态方程、参数估计、状态估计、卡尔曼滤波;系统识别技术在船舶操纵性中的应用。实验数据处理和系统识别的基本理论由上海交流大学船舶工程系副教授吴善勤主讲;系统识别技术在船舶操纵性中的应用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工程师辛元欧主讲。造船工业部门有关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工厂的科研人员、教师和技术人员38人参加了听  相似文献   

3.
孙成琪 《中国水运》2007,7(2):15-16
介绍了现代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船舶集成驾驶台、电子海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并对船舶集成驾驶台和电子海图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应用先进的PLC技术、数字传输与显示技术,对内河船舶集成监控系统进行了高度集成化设计,用软件取代了船舶自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硬件设备。监控系统将船舶集控室的大部分功能与驾驶台控制集成,实现了驾机合一,大大降低了系统投入成本。重点研究了N:N数据传输网络在中小型船舶通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成熟,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船舶工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船舶三维虚拟仿真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仿真平台中建立船舶的三维运动模型,通过输入一定的工况和载荷条件,对船舶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试验,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指导船舶的设计与制造。语音识别技术通过声音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使用语音指令实现远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系统介绍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原理,将语音识别技术与船舶三维虚拟仿真平台相结合,改善了传统船舶仿真平台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5年2月,我所船舶、港口电气自动化和船舶内燃机专业研究生顾国强、刘建义、徐跃进、黄家裕等四人如期毕业。他们于1982年2月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课题试验研究及论文撰写等工作,并顺利通过沦文答辩,均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顾国强的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微电脑控制柴油机调喷调速系统;他的指导教师为高级工程师钱瑞麟。为了开展该项目的研究,按照计划,该研究生学习了变分法、矩阵理  相似文献   

7.
船舶模拟器驾驶台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用于三峡船闸运行过程仿真的船舶模拟器为背景,介绍了船舶模拟驾驶台的结构及设计方案,以内河航运船舶为对象构成了驾驶台半实物仿真系统,建立了主机、舵机数学模型,对模拟驾驶台的结构,仿真方法作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船舶综合驾驶台通信与导航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综合驾驶台系统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分析,随后针对相应系统组成及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接着分析研究了船舶综合驾驶台通信与导航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具体应用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船舶工业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而不断提高,基于虚拟场景的船舶航海模拟器成为一项研究热点。利用船舶航海模拟器可以提升船员的训练效果,降低培训成本和周期。本文将语音识别技术应用到船舶航海模拟器中,提升模拟器与受训人员的交互性,重点分析语音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航海模拟器中语音交互系统的组成和语音信号特征提取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当前驾驶台值班报警系统需人工直接参与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视频流跟踪的驾驶台值班报警系统。该系统通过比对2时刻值班人员的位置差异来判定值班人员的清醒状态。使用定时图像差分的方法确定值班人员的图上位置,实现目标的图上坐标与驾驶台空间坐标的转换;系统所收集数据可用于后续值班行为分析使用。实船实验表明,系统克服了需人员直接参与的限制,能够根据所设定的时间间隔识别驾驶员值班状态,并据此发出系列报警信号。  相似文献   

11.
乔归民 《中国航海》2007,(1):19-24,28
在船长与引航员的法律关系上,存在一些比较流行的观点和看法,却未必经得起法律思考,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将《劳动法》、《合同法》、《海商法》、《船舶引航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部门的规章作为依据,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船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船长从法律的高度正确认识船长与引航员的关系,有利于船长与引航员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达到驾驶台团队的和谐、驾驶台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达到增强和改善港内引航安全,做好船舶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也为了避免或减少在实践中造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顾辉 《航海》2011,(3):46-48
根据船舶侧推器的控制要求,在发电机、侧推器主开关、液压伺服系统、侧推器、集控室和驾驶台以及驾驶台侧翼控制台的硬件基础上,设计一套以PLC控制系统替代原有线路板和继电器的船舶侧推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内河船舶集成监控系统依据内河船舶的现状,采用当前先进的PLC技术、数字传输与显示技术,进行了高度集成化设计,用软件取代了大量传统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将集控室的大部分功能与驾驶台控制集成,实现了驾机合一,降低了系统投入成本,具有维护管理方便,使用简单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泉 《水运管理》2014,(12):23-26
从人力资源管理是船舶资源管理的特点、机舱与驾驶台的团队协作、人为因素成为船舶溢油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等3个方面分析船舶溢油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关键作用,针对具体案例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如下预防措施:加强机舱与驾驶台的团队合作;加强船舶安全管理;加强船员对相关体系文件的学习和掌握;加强船员的相关培训,提高船员素质。只有加强对相关公约、法规、体系文件的学习,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心,才能减少此类溢油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传统船舶电力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识别准确度低的问题,因此,提出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准确获取系统。首先针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原因创建微电子检测识别硬件,对低功耗电路状态进行针对性检测;接着,引入混沌故障算法对低功耗电路内的异常故障因子进行混沌计算,得出故障混沌值,完成故障识别;最后,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对比设计系统与传统系统的识别效果,以此证明设计系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GMDSS系统,即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自实施以来,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挽救了许多船员的宝贵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该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全球性搜救通信系统,和原先的通信系统相比,引入了许多高新的技术和全新的内容,特别是引入了卫星通信,使得该系统更能满足船舶搜救和通信的需求.GMDSS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通信系统.其中卫星通信系统包括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和搜救卫星系统,地面通信系统主要由MF/HF/VHF通信系统组成.GMDSS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遇险船舶能够使用各种手段及时、可靠地发出报警,并被搜救部门或其他船舶收到;保证畅通的搜救协调通信及救助现场通信;提供各种方式和手段预防海难事故的发生;为日常的公众通信服务;在狭水道航行时提供驾驶台对驾驶台的通信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为拓展设计船舶航行中多模态人机交互模式,促进船舶航行所用导航系统的智能化发展,研究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设计一种船舶航行使用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船员可在船舶航行时,以语音交互、手势交互这种多模态交互模式,完成指令输入,无需人工手动操舵。实验测试结果验证,多模态人机交互模式使用后,船舶航行时,控制指令通过语音与手势便可有效传达,船舶航行控制可靠,且无须手动控制舵机,可实现船舶航行智能化交互控制。  相似文献   

18.
船舶的种类繁多,可以按载货种类、船舶大小及驾驶台所处船舶的位置等进行分类。驾驶员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类型船舶不同的操纵特点,变异求通,才能立安全于不败。本文仅对按船舶驾驶台位置分类的不同类型船舶的操纵特点进行分析。按船舶驾驶台位置  相似文献   

19.
驾驶台资源管理与船舶的航行安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健 《中国航海》2006,(1):42-45
现代船舶的管理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而从事船舶管理的人员参加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途径。结合船长工作实践和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各类文件,就如何运用“驾驶台资源管理”中现代船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改进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航行安全工作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受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利用自动识别系统对船舶身份进行识别,存在识别不准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其中,以期改善系统的识别效果。在此背景下,首先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与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具体探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过程,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定义与分割、字符识别等4项内容;最后通过实验对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较未应用前,数字识别准确性提高14.3%,汉字识别准确性提高12%,识别效果改善,由此证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改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性能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