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保护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稳定性的工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拟修建的铁路和早已投入使用的公路路基工程的修筑和使用实践 ,简要介绍了保护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稳定性的工程措施。仅供青藏铁路修筑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青藏公路空间效应与多年冻土区公路修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公路由北向南纵贯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唐古拉山间平均海拔4500 m以上,在沿线700多km范围内广泛分布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以高海拔高温为主要特征的多年冻土。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空间效应所包括的路基尺度效应、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效应、路基非对称变形效应3个方面入手,针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桥梁、生态保护等主要工程对象,采用理论模拟、室内试验与实体工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路基稳定、路面耐久、桩基安全、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空间效应是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公路冻土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与空间效应密切相关,特殊路基结构与针对性的冻土工程措施是提高公路使用寿命和品质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路》2002,(9)
20 0 2年度西部交通建设成套科技项目之一——“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日前全面启动。我国的多年冻土地区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高山区及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 ,总面积达 2 1 5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 2 3 .3 % ,位居世界第三位。冻土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使冻土地区的路基、路面、桥涵工程等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据悉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公路修筑技术的工程地质研究、公路病害和机理研究、公路养护与维修技术研究等 9个方面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启动…  相似文献   

4.
从多年冻土及不良地质的划分入手,结合青藏高原曲麻莱-不冻泉公路的施工,对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及不良地质施工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同时给出了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采取的工程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修筑公路,由于冻土土质、温度、水及荷载的作用引起应力场变化和重新分布,易使路基出现冻胀、翻浆、融沉等病害和桥涵出现冻胀隆起、融化下沉等病害。基于漠河—洛古河公路路基设计的实践,探讨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公路路基勘察手段、设计方法及工程中采取的措施,以有效减少多年冻土给公路建设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于1987年5月6日特大森林火灾过后公路路基融沉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袋装粘土封冻堵函洞基底与泡沫塑料保温等技术措施治理公路路基融沉的方法,并提出;在多年冻土地区进行大规模基建活动或营造林工程,一定要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省道308线伊尔施至柴桥段公路为例,介绍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境内多年冻土的特征和对公路产生的病害,在分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产生病害原因的基础上,以地基稳定为核心,提出了针对不同冻土路段的路基设计原则,以减少冻胀、融沉带来的工程病害问题,为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由于呼伦贝尔地区气候条件特殊,存在有大面积多年冻土,对公路路基修筑产生较大影响。文章以省道201线海拉尔-阿木古郎段公路为研究对象,总结气候条件的特点,提出该地区路基修筑的处理措施,以期减少冻土对公路性能的影响,提高运输效益。  相似文献   

9.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温度场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多年来的现场实测资料为依据,阐述了高低温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基下的地温分布及变化过程,提出了冻土路基的稳定性与多年冻土圻平均地温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温度场现场实验研究,在高寒地区公路修筑中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分析了多年冻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青藏高原西部的新藏公路、腹部的青藏公路、东部的青康公路及小兴安岭地区的黑北公路的4个观测场、5个观测站、100多个观测断面和1处桥梁桩基实验场30多年的观测研究,取得了各时期的观测数据200多万组。从冻土工程理论、勘察设计方法、工程稳定措施、冻土工程病害预防养护与工程寿命保障,到高寒缺氧恶劣环境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筑养路职工生命健康关怀等方面,对所取得的数据开展了系统研究,创新、集成了针对中国实际的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推动了中国冻土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公路冻土工程研究的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多年冻土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特殊路基的一种,通过对以往多年冻土路基填方处理设计方法的总结与介绍,提出一般多年冻土路基填方设计的简要技术路线。同时指出《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数值模拟计算成果用于设计的风险,提出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工程活动共同作用下,东北多年冻土退化显著,进而影响到修建于多年冻土之上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回顾了东北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工程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对路基设计原则存在的问题及近期需要开展的冻土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公路工程分类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的工程分类是冻土学研究中一个重点问题,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多年冻土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现行规范对多年冻土公路工程分类的方法,指出了现行规范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以影响多年冻土工程性质的综合因素为指标对多年冻土进行工程分类,对我国多年冻土地区工程的建设,尤其对青藏公路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含多年冻土层的公路隧道排水系统现有规范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行规范中隧道排水系统的一般规定和设计 原则,通过调研含多年冻土层的公路隧道的冻害情况,并考虑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可能穿越不同类型冻土段的复杂情况,分析现行 规范和设计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含多年冻土层的公路隧道不同类型冻土段排水设施的分段设计及各分段之间的衔接技术。结果表 明: 1)多年冻土区隧道由于埋深不同,所穿越的冻土类型也不同,不同类型冻土段的排水系统不同; 2)各冻土段的排水系统应相互 衔接,并应结合隧道坡度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多年冻土段与非冻土段连接时,可根据山体形貌或隧道左、右线间距情况,通过地 下排水洞将左、右线中心深埋水沟中的水直接排出或沿隧道轴向排出洞外。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昌敦虎  陈济丁  孔亚平 《公路》2005,(6):130-13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冻土退化而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文章利用“建没项目——生态环境要素”矩阵,在分析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各工程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得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为:植被、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土流失和冻土层。  相似文献   

16.
以青海省共和至结古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针对西部高海拔冻土区的地质情况,按扩大基础设计原则和冻土区桩基设计原则,对其公路桥的基础进行了设计,查穷玛桥采用扩大基础,K559处公路桥采用钻孔灌注桩,供高海拔冻土路段桥梁的基础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季冻区路基边坡的水稳定性影响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岩土的水理性质出发,采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季节性冰冻区公路路基边坡中水的侵蚀机理问题和公路路基边坡溜方的稳定性影响,得出公路路基边坡坡面径流流速的关系公式和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的滑动面平行于路基边坡坡面的结论,通过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的应用实践举例,提出季节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水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坡型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大量调查资料,归纳出了黄土路堑高边坡的8类地质结构模型。以"宽台陡坡"的设计思路,通过对不同坡型下黄土路堑高边坡的稳定性及应力应变分析,提出了按工程地质区推荐的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坡型设计方案。该方案已在陕西省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设计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对黄土地区的其他省区公路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