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车用能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2009年起政府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政策、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针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并在2013年开始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考核评价为核心的全新汽车节能管理模式. 在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下,节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形成,我国乘用车行业的节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经测算,2010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71L/100km,到2012年已经下降到7.38L/100km,年均下降2.16%.  相似文献   

2.
当前燃料电池轿车的技术水平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节能与环保的日益重视,使得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成为世界汽车科技发展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几种新型燃料电池轿车的介绍,对比汽车用户对现代内燃机汽车的使用要求,分析了当前燃料电池轿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世界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桑涛 《驾驶园》2014,(12):40-41
<正>汽车燃料主要有汽油、柴油、天然气,燃料费约占运输成本的25%—30%。因此,节约燃料对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意义重大,同时也可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净化空气、减少环境污染。影响汽车燃料节约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车辆的使用因素、车辆的技术状况、道路条件及车辆负荷等。一、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使用因素1.发动机技术状况对节约燃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节能汽车,促使汽车企业开发节能车辆的积极性,2009年8月6日,工信部公布的<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管理规定>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轻型汽车都必须张贴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标明车辆在市区、市郊、综合3种工况的燃料消耗量.  相似文献   

5.
《时代汽车》2010,(12):55-55
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国家将大力扶持传统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及支持研究开发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汽车。小型化和汽车电气化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计划达到100万辆,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的应用状况 想必大家还没有忘记2007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10月的东京车展和今年1月底特律车展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节能环保的主题。与使用汽油、柴油作为燃料的常规汽车不同。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代用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以下简称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  相似文献   

7.
存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下,汽车节能成为主要部分,商用车节能是汽车节能的重要组成,而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设定将成为下一阶段汽车节能管理的重要工作。本文对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设定方法深入分析基础上,基于权威的重型商用车数据,采用领跑者制度,以目前产品结构及技术水平,2020年中国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难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需加快技术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在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下,汽车节能成为主要部分,商用车节能是汽车节能的重要组成,而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设定将成为下一阶段汽车节能管理的重要工作。本文对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设定方法深入分析基础上,基于权威的重型商用车数据,采用领跑者制度,以目前产品结构及技术水平,2020年中国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难以接近世界先进k平,需加快技术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一辆汽车能否节油,驾驶员只是外因,汽车本身技术状况的好坏才是汽车节油的内因。而技术状况的好坏与车辆的保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现代汽车设计科学、技术复杂、零部件多,为了节油就必须要求车勤人员对车辆进行认真、细致的保养。但由于零部件太多,不能每次都一一保养,而与节油有关的零部件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节油就要着重做好以下部件的保养工作。 1.燃料系的保养与调整 燃料系是汽车动力的源泉,是发动机的血液供应系统,它担负着发动机的燃料供给任务,并按定量按比例把燃料雾化成可燃混合气后输送至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能源危机压力下,商用车节能是汽车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设定将成为下一阶段汽车节能管理的重要工作。文中在对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设定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权威的轻型商用车数据,采用领跑者制度与产品结构预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设定2020年中国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为6.26U100km,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