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对青岛市91条总长约153.4 km的重要道路车行道上14 780座各类检查井病害情况进行的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出了青岛市检查井分布、种类及病害特点,并基于对病害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可指导研究开发检查井病害快速处理技术(青岛市建设科技计划内项目),亦可为检查井其他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城市市政检查井病害问题,介绍了检查井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城市道路检查井病害产生的成因,通过对国内外检查井病害处理措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综合处理城市市政检查井病害的初步防治对策,即要解决检查井的病害问题需要从科学规划设计、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推广新材料新工艺、强化日常养护等多方面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道路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检查井病害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经常出现的检查井病害类型,针对不同病害类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不同防治对策;分析认为鉴于检查井与路床及路面的材料不同,两者的变形系数不同,在车辆动荷载长期作用下两者产生的沉降量势必不同,只有加快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减少路面检查井数量,才能彻底解决检查井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已成为城市道路中运用最广泛的路面,然而依附于道路上的各类检查井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使用性能、危及车辆及行人的交通出行安全、影响路面行车的舒适度.采用可调式防沉降井可以解决检查井沉陷、井周沥青混凝土脱落等问题.结合近年来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运用于工程实际的经验,重点阐述该井运用于不同施工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检查井沉陷及井周路面破坏是道路检查井的主要病害类型,尤以机动车道和交叉口处多发且病害也最为严重。它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近年来,道路检查井病害问题也日益引起了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等多地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项维修整治,措施多样,效果不一。针对道路检查井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工作,详细阐述了应用现浇钢纤维速凝混凝土处治道路检查井病害的优势、主要技术要点等,从而为检查井路面病害处治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调研福州实际基础上,将检查井病害分为多年来常见问题和近年来新生问题,其中,多年来常见问题又分为井盖问题、井体问题与安全防护设施问题,近年来新生问题即地铁施工便道上的检查井及井盖损坏问题。从井盖、井体和基础进行整体、系统地剖析检查井病害成因:在对各种病害问题进行逐一表层成因分析后,从材质、施工、交通、环境与维护5方面进行深层成因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理念与技术,从管理、施工、检查井选型、井盖选型等方面对道路检查井病害整治工作提出建议,对于提高道路检查井的适用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甚至根除检查井周边道路病害,对检查井的作法、施工工艺和维修加固及实际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检查井周边道路病害的原因,提出能与道路同步施工且可防止病害再次发生的新型检查井加固作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检查井周边道路病害,对检查井的作法、施工工艺和维修加固及实际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检查井周边道路病害的原因,得出现有检查井作法已不适合道路施工,探索能与道路同步施工的新检查井作法。  相似文献   

9.
在调研市区典型道路检查井质量状况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可知检查井的主要病害是沉陷和井周破损,产生病害的成因包括低质量的井盖、无固定圈梁、井周混凝土土强度不足等。推荐了检查井病害处治措施,并重点探讨了利用黑色混凝土处治检查井病害的工艺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两项专利技术,探讨了车辆碾过井盖时易产生噪声、井盖缺失时易造成行人跌落井内这两种城市道路检查井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检查井井口进行改进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上检查井沉陷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城市对此进行过探讨和研究。由于其危害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因此备受人们关注。该文在剖析检查井沉陷原因的同时,结合武汉近几年来对治理检查井沉陷做的一些探讨和取得的效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道路路面养护中检查井路段的养护施工问题,介绍了检查井周边路面的破损形式、破坏机理等;结合实际路面养护工程,通过长期跟踪对比两种不同的养护方式,对路面检查井周围路面的养护效果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显示:在开槽后灌注水泥土,能够明显地改善养护后检查井周围路面的沉降,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检查井发生病害的原因:由于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等各阶段过程中不规范、不科学的作业,造成了检查井下沉、开裂、凹陷等病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原有道路进行改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城市道路改建设计时,针对现状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的利用,现状构筑物的补强、加固,合理削减道路与两侧高差,地下管线检查井与机动车道路面的连接及路基搭接等方面的针对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城市道路路基土含水量、温度监测,引用稠度作为判定路基稳定性的标准,对于有效揭示季冻区城市道路路基破坏机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数据、理论依据。城市道路病害产生因素众多,但根治病害较为困难,往往都是在路面结构层范围内作维护,所以,城市道路建设应首先做强路基,避免路面结构层病害的影响。通过路基温度监测,可直观判断本区最大冻深,各冻结层位路基土温度变化规律,冻结线的引入,直观表述冻融过程稳定冻结期、临界冻结期、稳定融化期、冻融临界期4个阶段路基土冻结规律,揭示了地表以下1.3~1.5m范围内处于最后的冻融临界期,自由水分在期间向该层位聚集,并在多点监测数据中得到证明。季冻区城市道路应加强路基土冻结层的处理工作,应在冻结层范围内填筑透水性材料或在冻结层下设置隔水层,作隔水层以上路基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道路路面施工中 ,通过严格控制检查井和雨水收水口的标高 ,避免在沥青路面摊铺时检查井和收水口对摊铺机造成影响 ,从而保证了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相似文献   

17.
《中外公路》2021,41(4):64-69
为研究井周路面病害特性及路面平整度模型,对济南市经十东路、新泺大街、天辰路、雪山路总计600处检查井及井周路面展开病害调查,分析病害特性,测试经十东路井周路面及常规路面平整度,基于谐波叠加法构建井周路面及常规路面平整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检查井及井周路面病害以检查井沉陷及路面裂缝类为主;井周路面病害区域半径一般为0.4~0.8 m;检查井沉陷量一般为0~10 mm,检查井上、下行处沉降差导致的坡度差一般为-1%~1%;经十东路上,常规路面平整度标准差、国际平整度指数、最大间隙值、行驶质量指数和路面功率谱密度分别为0.6 mm、1.02 m/km、3.0 mm、95.2和9.0×10~(-6)m~2/m,路面行驶质量评价为优,平整度等级为A;而井周路面相应指标分别为6.2 mm、10.3 m/km、35.0 mm、4.5和41.0×10~(-6) m~2/m,路面行驶质量评价为差,路面平整度等级为B,井周路面平整度状况明显比常规路面差。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软土地区混凝土检查井的特点,提出采用板壳理论对混凝土检查井壁厚进行计算,推导出检查井壁厚计算的精确解,通过天津开发区南海路工程验证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检查井可满足工程需要,避免了工程的浪费.软土地区大型检查井壁厚薄壁壳解,为城市道路检查井壁厚计算提供了一种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专业规范设计的排水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该文为此提出了改进雨水管道出水口和收水口、建设管道之间的连通管、建设住宅小区雨水管道等改进意见;对污水系统提出了检查井井底设置沉泥坑、检查井内设置闸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向道路交通参与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路径引导信息,针对西安市指路标志存在的版面形式不统一、设置位置混乱等问题,基于道路网络结构与等级、交叉口流量与性质,从信息选取、汉字高度、版面内容、支撑方式及点位设置等角度出发,提出了西安市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化设计方法.以期使城市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更加完善,以保障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对交通流的引导与路网的交通功能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