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两年一届的北京车展从1990年开始,到2014年已经是第十三届。翻看历届车展的照片可以明显看出来,北京车展其实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和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缩影、一个风向标,而北京车展的魅力和影响力也恰恰就在这里。如今,有每年2000万辆新车市场做后盾,北京车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跻身国际顶级车展之列,与北美、巴黎、日内瓦、法兰克福和东京五大车展并称"国际六大A级车展"。事实上无论是展出面积、参展商数量,还是展出车辆、观众人数,北京车展在数据上完胜其他五大车展。但是,北京车展并不受待见,在别人的眼  相似文献   

2.
两年一度的北京国际车展无疑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件大事,参展厂家最多,投入最大,而且时间正值汽车市场比较冷淡的6月份。举办者的目的或许也想通过车展刺激一下汽车消费。因此,从此次北京车展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很多特点和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3.
两年一度的北京国际车展无疑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件大事,参展厂家最多,投入最大,而且时间正值汽车市场比较冷淡的6月份。举办者的目的或许也想通过车展刺激一下汽车消费。因此,从此次北京车展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很多特点和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4.
《上海汽车》2024,(2):1-2
<正>2023年的中国车市可谓精彩纷呈。从上半年惊艳全球汽车业的上海车展,到年尾若干重磅车型连续发布,在这一年里,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不少里程碑式的事件。具体而言,以下几点令我们印象极为深刻。50%——自主品牌市占率首次突破50%2023年上海车展闭幕后,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好的卡车公司,我们基本上与每一家都有过接触,现在正和两三家企业进行深入详细的探讨,我们希望找到双赢的方案之后就开始进行合作."2012北京国际车展期间,佩卡集团副总裁赛达瑞(Darrin Siver)作客"商用汽车会客室",谈到佩卡在中国合资合作的进展时作上述回答. 重复可以加深印象.本次北京车展,佩卡携旗下的3款达夫卡车首次参展,与2011年首秀上海车展时没有太大区别,1款XF牵引车、1款CF自卸车、1款LF轻卡,2款发动机及部分零部件产品,只是在展台搭建上规格要更高一些.之前很少在中国市场露面的佩卡为何选择连续参加中国的顶级车展?"有2个主要原因: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佩卡将通过车展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关注度,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第二,佩卡希望通过车展,让更多用户切实感受到佩卡的产品.目前,卡车出口是我们的重要业务,希望通过车展推动出口销售,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赛达瑞的回答简短而直接.  相似文献   

6.
新年寄语     
201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汽车市场赶超美国,整车市场的井喷,汽车后市场也随之迎来了自己的机遇。而随着私车保有量的激增,汽车后市场的"蛋糕"也变得越来越大。规模空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业已触摸到了汽车工业的脉络。而国际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大举进入中国,汽车用品需求的高端发展,无论从前景、规模还是利润来看,都显示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尚存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7.
《时代汽车》2014,(12):40-42
过去的10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已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在这10年里,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谓百花齐放,来自全球的汽车品牌同台竞技,共同促进了中国车展行业的蓬勃发展。根据本刊掌握的有限资料,2014年全国举办的各类汽车展览(包括汽车博览会、汽车文化节等)活动初步统计约为250场左右,这些车展活动在介绍国际新车、促进市场销售的同时,及时传播了汽车文化、丰富了群众生活。  相似文献   

8.
每年临近5月的时候,汽车市场便开始唱响了出征的号角,从北京车展开始(或上海车展),5月末天津车展、7月长春车展、8月大同汽车文化节、9月成都车展、10月澳门车展、年末的重头戏——广州车展。每一次展会都是一场盛大的狂欢,厂商各显其能、新车纷纷亮相、媒体争相报道。中国汽车市场的大跨步迈进彰显了所有汽车人的信心与豪情,更展示出我国汽车行业的强大实力。  相似文献   

9.
李景升 《世界汽车》2010,(8):110-112
<正>7月15日,第七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盛大的开幕式。本届汽博会无论是展出面积还是参展阵容都空前强大,为夏日的车城再添热度。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火爆发展,各地方车展层出不穷,如果有人问中国一年到底有多少个车展,这个数字恐怕很难回答。与众多促销型地方车展不同,长春汽博会从名  相似文献   

10.
<正>2015上海国际车展已经落下帷幕,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上海车展已经从过去的区域性展会升级为国际性车展。109辆全球首发车、44辆亚洲首发车、47辆概念车,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上海车展的重要性。此外,从出席车展发布会的各企业高管数量及级别来看,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车企来说日渐重要,并已成为战略重地。此次上海车展各帮车企业纷纷打出"技术"牌,展示了融入最新科技元素的车型及技术。为了满足未来节能减排以及多元化出行的需求,各汽车生产商的研发重点聚焦在  相似文献   

11.
2015上海车展     
《汽车杂志》2015,(5):18-27
从中国式车展到中国的车展,2015年的上海车展好像一下子让大家看到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这绝对是国内近年来秩序井然的一场车展,没有车模,没有小孩满场跑,翻翻朋友圈,能值得吐槽的也就剩下场馆不一般的大而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及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中国国内各种不同级别的汽车展览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2009年中国国内共举办大小车展将近100个,这对于车展市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相似文献   

13.
刘勇 《驾驶园》2010,(6):82-87
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喧闹已去,但兴奋犹存。"汽车的‘中国时代'已经来临",组委会发言人的铿锵话语,似乎仍在国人心中回荡!从这次车展的规模和各方参与程度可以看出,世界汽车制造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各大厂商越来越看重这个市场,中国汽车市场也开始空前繁荣起来。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展厅,品车、评车,汽车与国人生活的距离正在被无限拉近……  相似文献   

14.
<正>2019上海车展已经落下帷幕,虽然车市尚处于低迷期,但从车展现场来看,无论展商还是观众,都给予极大热情。尤其零部件展区,专业观众的数量明显多于往届。大家对于新技术渴求和关注的背后,是新一轮汽车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其市场规模和潜力也注定了其"江湖地位"。尤其,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使得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最快的市场,这也使得本届车展电气化成为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试看当今全球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如火如荼,新车像赶集一样扎堆上市。与之相比,国外汽车市场就冷清了许多,甚至可以用惨淡经营来形容,时不时更是传出像德尔福这样的大公司要破产的消息。在继今年3月日内瓦车展后,时隔半年,9月12日全球车迷瞩目的法兰克福车展终于开幕了。这  相似文献   

16.
<正>广州车展不仅是车企展示新车的舞台,也成为了车企发布新车及战略规划的重要阵地。尽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大大放缓,但各汽车品牌并没有收缩扩张步伐。作为本年度汽车界的最后一场盛会,广州车展不仅是车企展示新车的舞台,也成为了车企发布新车及战略规划的重要阵地。汽车企业无不希望在车展上一展实力提振信心,并探索明年中国车市的新风向,谋划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面对近年来车市的高速增长,后车展时代,车市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18日,北京国际车展正式举办,这是中国汽车最高层次的车展盛会之一,也是向世界展示汽车产出实力的大舞台。透过本届车展的展区面积、参展展品以及参展主题可以预见,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全面发力的时期已经到来,自主品牌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3月23日.搜狐汽车“2010北京国际车展前传”正式上线.预热和曝光这场车界盛事,重点车展新车提前看、汽车老总揭秘展台、最爱主播火热招募……囊括了一系列车展未揭幕前不可不看的前沿资讯。4月23日至5月2日.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将如期召开。首次将展期延至10天的北京车展,不仅将承载更多重磅新车的登场.更将展示2010年全球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的第一次强力角逐。  相似文献   

19.
<正>(接上期)三、2015Q1汽车后市场电商用户分析1.汽车后市场电商APP男性用户为主基于2015Q1(易观智库.中国数字消费用户雷达)312万移动端活跃数字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行为监测,结果显示:2015Q1汽车后市场电商APP用户性别结构中,男性用户占65.6%,女性用户占34.4%。可见汽车后市场电商APP以男性用户为主,男性用户对于汽车维修保养自主能动性更强;2015Q1汽车后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2017上海车展已经落下帷幕,从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共有1000多家国内外车企参展,展出整车140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达113辆。上海车展的风头可以说已经盖过全球五大车展,其背后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在颇为严峻的制造业形势和经济大环境下,汽车业可谓一枝独秀。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从此次车展上所展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