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循环模拟计算机程序的使用,已成为涡轮增压柴油机研究和发展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以往这些程序的应用,受到工作点燃烧数据资料的限制。通过以经验关系式模拟燃烧过程(放热)的研究,克服了这个困难。这种模拟是通过其控制参数与气缸内工况相关联的分析表达式来实现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仅以最低限度的试验数据来推导控制参数的方法,但能在很宽广的工况范围预估性能。 使用燃烧关系式,能自动预估改变环境条件、涡轮增压器匹配、气门定时和其它发动机结构参数的影响,以及这些参数对燃烧以及涡轮增压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一、4缸机替代6缸机宝马公司轿车所搭载发动机的功率范围为130~200kW,迄今为止,在汽油发动机方面,该功率范围已被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所覆盖。此款6缸自然吸气汽油机型在宝马公司内已具有多年历史,因此,也是宝马公司发动机品种中销售量最多的机型。宝马公司在6缸机及小型4缸直喷式汽油机上都应用了全可变气门机构和双蜗道涡轮增压器,这是涡轮增压汽油机提高效率和提升功率的必由之路。目前,这种新型2.0L增压直喷式汽油发动机也将这些技术扩展到该公司产量最大的功率区间,并继承了6缸增压汽油机的结构特点,例如双涡道增压燃烧过程(可变气门机  相似文献   

3.
Audi公司已将卓有成效的EA888型4缸汽油机系列的第3代机型——1.8 L增压燃油分层喷射汽油机投放市场。这种汽油机经不断地降低摩擦功率、优化燃烧过程,以及采用单涡道涡轮增压器和电动废气放气阀等新的增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有效功率和燃油效率,并能满足全球未来最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介绍了新机型的混合气形成、燃烧过程和增压。  相似文献   

4.
本田公司近期开发出了1款1.0 L汽油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兼具出色的环保性能和优越的驾驶性能。与配备了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TEC)的直列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一样,该款发动机采用了相同的设计理念,并通过相关技术尽可能降低摩擦。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节气门式发动机上,发动机的控制装置是同步而协同地进行控制的(按照适当的燃烧管理策略),使所有的参数都适合于燃烧,这当然要通过各个专用的子系统的完满执行。这些子系统例如燃油喷射(燃油的数量和质量),用于空气动作的传统装备,点火装置(点火定时),EGR废气再循环装置,废气涡轮增压(增压压力)装置。  相似文献   

6.
<正>1991年6月18~19日,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对“增压柴油机供油系统研究”课题进行了技术鉴定,20~21日,对“增压燃烧过程研究”课题又进行了技术鉴定。 “增压柴油机供油系统研究”与“增压燃烧过程研究”这两个课题均是兵科院下达的“七·五”重点预研课题,均由山西车用发动机研究所燃烧与供油系统研究室负责研究。燃烧与供油系统研究室的同志经常24h倒班,在室温5℃的喷油高压泵考核试验室里工作,历时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测小缸径增压中冷柴油机气缸压力,分析其燃烧过程及放热规律。结果表明,负荷增加,放热率增大,燃烧始点提前;采用较小的供油提前角,可降低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大燃烧压力;采用增压中冷技术,可降低峰值温度,因而对降低NOx 有利。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用四行程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变充气系数 (VVE)系统 ,装在一台 6缸柴油机上进行了性能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在不放废气的情况下 ,最大扭矩工况可使柴油机得到足够的进气充量 ,标定工况时最高燃烧压力不超标 ,而且可以降低燃油消耗率和NOx 排放。VVE系统可代替车用增压柴油机高工况放气  相似文献   

9.
全球领先的汽车涡轮增压器制造商霍尼韦尔公司宣布,将为中国领先的运动型多功能轿车(SUV)、皮卡制造商长城汽车提供柴油机可变截面涡轮增压(VNT)技术。采用这一技术的长城哈弗H5和H6 SUV将受益于霍尼韦尔最新VNT技术带来的优异燃油经济性和增强的发动机性能。相比于传统的废气旁通涡轮增压技术,霍尼韦尔VNT技术能够将扭矩提高高达30%,改善发动机在低速运转状态下的车辆加速性能并且实现更清洁的燃烧。  相似文献   

10.
燃料富氧重整和双燃料燃烧模式是改善燃烧过程和降低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方法.在一台四缸增压中冷的高压共轨柴油机上,采用进气道喷射甲醇、缸内喷射P50(50%体积比例柴油与50%体积比例PODE)的双燃料模式,研究掺混比对P50/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柴油模式,P50及P50/甲醇双燃料燃...  相似文献   

11.
车用增压柴油机最佳供油提前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性能试验、排放测试和缸内燃烧过程分析,揭示了增压柴油机的特点,综合考虑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噪声和可靠性,确定了增压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12.
传统柴油机是以扩散燃烧为主的燃烧方式,其NOx和PM排放物的控制难度较大,可通过延迟喷油、废气再循环、高压共轨、增压中冷等技术的组合来改善燃烧过程,也可组织新的燃烧方式进行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13.
缸内直喷汽油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缸内直喷(GDI)发动机技术发展过程及现状。对比分析了GDI发动机与气门口喷射(PFI)发动机的性能特点,GDI发动机相对于成熟的PFI发动机仍具有较多优势。分析了GDI发动机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排放、燃烧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分层稀燃GDI发动机普遍应用。探讨了GDI发动机燃烧系统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了过量空气系数a=1的GDI均质混合燃烧方式、分层充气或均质(a=1)充气的涡轮增压技术、优化燃烧系统扩大分层稀燃区域、实现GDI发动机的HCCI燃烧等4个GDI发动机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汽车杂志》2005,(1):69-69
一汽大众宝来1.9TDI:宝来的涡轮增压直接喷射柴油发动机装备了高压泵喷嘴、喷嘴增压、废气再循环(EGR)和双质量飞轮等一系列世界最前沿的先进技术,排放达到了欧Ⅲ的标准。高压泵喷嘴使柴油与空气混合更充分,燃烧更彻底。  相似文献   

15.
增压柴油机燃烧循环变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量直喷式增压柴油机燃烧过程,分析负荷、转速及供油提前角对燃烧过程循环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负荷速度特性下,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较小,最大压力升高比循环变动率较大。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随负荷增加而减小,供油提前角变化时,燃烧过程循环变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在增压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102增压柴油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在柴油机的一部分工况采用现有的扩散燃烧方式,另一部分工况采用柴油引燃醇燃料均质混合气的组合燃烧方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燃烧后柴油机的NOx排放和燃料的消耗率较原机有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增压汽油机燃烧过程中的爆燃问题,作者研究了一种辅助顶隙点火燃烧法,即采用副火花塞使爆震区提前点火燃烧,从而避免或减小了爆燃。  相似文献   

18.
丰田汽车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符合经济型高热效率燃烧(ESTEC)开发理念的发动机。继2.0L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8AR-FTS投放市场后,介绍8NR-FTS发动机的开发。8NR-FTS发动机为1.2L直列4缸火花点燃式的小型化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基于8AR-FTS发动机相同的基本理念,8NR-FTS发动机集成了各种节能技术,诸如集成排气歧管的气缸盖、通过带有中间锁止装置的智能广角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W)实现的阿特金森循环,以及为实现快速燃烧采取的缸内强化涡流。该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的直喷涡轮增压(D-4T)系统,替代了兼备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的涡轮增压高版本汽油机(D-4ST)系统。结合单涡道涡轮增压器和VVT系统的控制,实现了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的高扭矩特性。该发动机还采用了起停控制策略,通过在第一个压缩的气缸内分层喷射,实现了快速无冲击重新起动。发动机可以匹配6档手动变速器(6MT)或无级变速器(CVT)。尤其在CVT模式下,通过换档控制,减小了涡轮增压器的滞后期;通过“常规”和“运动”两种驾驶模式的转换,能够实现具有驾驶乐趣的动力性能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14,(21):46-48
<正>PBS(Pneumatic Booster System)主要用于克服柴油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迟滞(延迟)问题,并且改善燃油经济性。在车辆起步加速的过程中,PBS直接将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充入发动机进气歧管,之后较多的燃油可以喷入燃烧,以此解决车辆起步过程中发动机转速不高的情况下,废气涡轮增压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提升陆用与船舶柴油机中低转速工况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搭建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分别从增压系统性能、柴油机燃烧和整机性能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低压级增压、高压级增压、两级增压和两级相继增压四种增压方式对某型柴油机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运行在推进特性中低转速工况下,与其他增压模式相比,两级相继增压模式能显著提高进气流量,而不引起增压压力的大幅度增加,缸内最高燃烧压力远离极限值,因此可适当增加喷油量,实现中低转速工况较高的扭矩输出;在高温富氧燃烧条件下虽然NOx排放略有增加,但两级相继增压模式通过排气能量的合理利用,获得了泵气功的收益和燃油消耗率的降低;在推进特性30%负荷下,与低压级增压相比,两级相继增压泵气平均有效压力提升0.019 3 MPa,燃油消耗率降低4.9 g/(kW·h),经分析得出两级相继增压为柴油机在低负荷工况下最优的增压模式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