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车辆与非车载充电机在充电时的常见问题,设计一套试验室测试方案与现场测试方案,分析影响充电兼容性的主要原因,并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电动汽车与非车载充电机的充电互联互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健康有序发展。结果表明,目前影响充电互联互通的主要原因为报文、时序、功能以及其他问题等。文章最后对提高充电兼容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直流充电为基础的大功率快速充电是国家倡导的重要发展方向,GB/T 27930—2015和GB/T18487.1—2015是整车和直流充电设施进行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作为汽车公告强检项目,为验证整车通信协议实现与标准的一致性,本文设计了对待测电动汽车进行通信协议检测的系统。该系统不但包括正常充电流程的检测,而且能检验电动汽车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基于大量的检测数据,归纳出几种被测车辆容易出现的通信协议问题并给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在全球推广的过程中,面临充电接口标准不统一的制约,影响各类电动汽车的充电互联互通,造成电动汽车设计成本的增加以及充电设施的重复建设。因此,梳理了全球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标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标准之间的差异和关联,对后续标准的协调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和充电设备故障会造成无法充电,文章针对插入充电枪后充电口指示灯不亮、不充电的故障进行分析,具体介绍了纯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和排故流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应用需求中的功率传输特征,给出了常用的系统电路架构。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历程,对目前主流研究机构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面向市场商用的条件,对应用了无线充电的国内外主要车企以及设备制造企业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概况了目前国内外标准化的现状,此外,也对目前行业内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示范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面向商用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技术研究及市场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动汽车集中充电时电网负荷较大的问题,结合电网分时电价时段划分和局域配电波动情况,综合考虑充电站内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用户自主选择响应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电动汽车分时预约充电的设计方案,结合仿真与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非预约充电方式相比,每天预约谷期充电1次的电费可节省约16.03元,比平期时间段节省约6.97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纯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充电稳定性,对充电系统设计研究,并对不同设计方案中问题优化及问题处理进行详细说明,为我司纯电动车型的充电系统使用稳定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是可以翻转的开启机构,用于充电口的保护,并提供充电设备接口的通道。充电口盖外表面需要与前格栅外表曲面匹配。文章针对在前格栅上设计开发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系统,采用拉线和双铰链的方式有效的控制了开启机构的成本,解决开启格栅过程中的平度、间隙面差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车载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了能源供给,如果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现故障,汽车就会无法正常使用。文章主要就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故障诊断及检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汪俊 《汽车维修》2021,(1):13-16
本文介绍2019款比亚迪e5出行版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结构和原理,并针对两个交流充电系统的实车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来分享交流充电系统的检修工作过程. 2019款比亚迪e5出行版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主要包括:交流充电口、车载充电器(集成在高压配电箱内)、BMS(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包等.实车充电系统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车载端与地面端充电设施统一起来,实现不同电动汽车与不同地面端充电桩之间高效、安全地进行无线充电,保证无线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信协议标准GB/T 38775.2-2020进行解读,梳理得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的一般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一致性测试的软硬件架构;最后,提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有助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测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使用的能量存储部件,汽车行驶后,需要随时补充电量;现阶段,纯电动汽车采用外接设备充电方法进行补充电量,本文以1个实际充电故障案例为例,通过充电方法、充电系统基本组成及充电基本原理等方面介绍基本充电诊断原理。针对故障现象,进行了充电故障分析及排查,并排除了不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了解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及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电模式,介绍了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电系统架构,阐述了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电系统互感等效模型,分析了一种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组成及优势,旨在为促进电动汽车优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在逐渐增加,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问题时有发生。如果不能及时为车辆进行电能的补给就会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本文通过对交流充电系统结构组成和功用的介绍,了解交流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对交流充电系统故障的检测与维修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受天气、硬件质量、接口标准等的影响较大,制约了电动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因充电时无需直接接触,避免了统一充电接口制式的需求,可以很好且方便的解决充电问题。本文介绍无线充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的充电技术,针对无线充电技术应用方面的难点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提出3种可行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商业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动汽车推广及规模化发展,充电问题日益受到研究者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交流充电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电能补充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介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典型系统构成,分析研究整个充电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交流充电的适应性兼容性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车载充电系统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某款电动汽车进行ECE R10.05充电辐射与充电传导不合格试验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工程经验,对样车进行针对性整改后,解决相应问题,使其满足ECE R10.05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涉及电网、充电桩和车辆三方面,电能质量、充电设施和车载充电装置的性能、充电通信兼容性等均会影响充电过程,其中,电能质量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影响,在现有国家标准中,并未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对国内充电桩、充电站基数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电能质量调查、采集,分析所采集城市的电能质量相关具体数据,总结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研究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款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设计了适合PHEV的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对SOC动态估算、信号的处理方式、BMS的充电唤醒和退出流程以及继电器的辅助触点检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试验室和实车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PHEV电池管理系统SOC动态估算准确,绝缘状态检测可靠,充电启动和退出流程合理,满足车用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能源技术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建设,电动汽车得到迅猛发展。目前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方式和换电方式均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无线充电技术随之成为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有高传输效率和与汽车底盘高度的完美适配的充电距离,非常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应用。然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松耦合变压器模型,该系统存在无功功率,需要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添加相应的补偿网络来弥补无功功率。本文针对串串型的补偿拓扑进行分析研究,建立电路模型,推导其补偿网络参数,分析研究其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特性。分析研究表明,串串型补偿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