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纯电动汽车受到追尾碰撞时乘员舱结构稳定性及电安全性能的相关要求;针对某纯电动汽车追尾碰撞安全性能开发,参照GB 20072-2006对燃油车追尾碰撞的强制性要求,建立整车追尾碰撞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指导纯电动车追尾碰撞安全性能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针对纯电动汽车追尾碰撞,后部车身结构的安全性能设计需遵循逐级变形压溃的原理,充分提高变形吸能区的吸能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包固定结构及其周围结构的稳定,使其免受刚性结构挤压,同时避免挤压乘员舱。实车后碰撞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车辆可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车身机舱框架结构是汽车发生正碰时吸能和传递载荷的重要总成,其耐撞性和轻量化设计影响到整车碰撞性能及轻量化水平;基于某款纯电动车型,采用钢铝混合材料完成机舱的框架结构设计,保证50km/h全正碰试验及64km/h偏置碰试验过程中,机舱框架稳定压溃变形,吸能模式合理,达到碰撞性能目标;同时保证机舱框架上重要安装点的性质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迪 《世界汽车》2023,(11):60-63
<正>2023年10月,史上首次由汽车制造商举办的电动汽车对撞在斯图加特落下帷幕。相比既有的电动汽车碰撞测试规则,本次对撞测试难度加码,在原有50%的碰撞重叠率基础上,将质量增加为约3t的EQS纯电SUV与约2.2t的EQA纯电SUV对撞,相对碰撞速度更是增加到112km/h,极大增加了碰撞瞬间产生的能量,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4.
虽然纯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较好,但伴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近几年电动汽车发生的自燃事件,也使其电池安全性能受大众所关注。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安全吗?下面小编从电池系统的设计、整车碰撞测试、电池安全性等多方面角度带大家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某MPV在正面碰撞中出现驾驶员伤害值超标的问题,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50 km/h 整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通过将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数据进行对标分析,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出整车的运动及变形状态,基于对标好的有限元模型,对未配备安全气囊的整车结构耐撞性进行优化,使B 柱加速度波形满足约束系统匹配要求,并最终使假人伤害值满足GB 11551—2014 的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增程式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保证其正面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其车身与关键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设定了优化目标函数。对整车一阶模态对主要零部件厚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选取对于一阶模态影响较大的车身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并建立车辆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比轻量化设计前后白车身的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预测轻量化设计后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能。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了轻量化设计后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轻量化水平在同类车型中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某轿车设计开发初期阶段,以其前端结构在正面碰撞过程中所受到的平均压溃力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16 km/h正面40%偏置刚性壁碰撞、50 km/h正面刚性墙碰撞和56 km/h正面40%可变形壁偏置碰撞等3种碰撞模式进行结构优化分析,得到较好的车辆前端结构.在具备整车碰撞分析条件下,将优化结构进行整车碰撞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端结构在整车碰撞分析中表现理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汽车公司设计的纯电动汽车EV01为基础,研究开发适用整车控制策略,以提升纯电动车整车性能。文章首先对纯电动车动力装置进行分析,再确定整车的驱动控制策略、能量管理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最后利用AVL CRUISE软件搭建整车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搭建控制模型,分别对增加整车控制策略及不加控制策略进行联合仿真,分析整车的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爬坡性能、续航里程的变化,确定整车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借助GT-suite仿真软件建立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仿真模型的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仿真精度。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整车性能优化方案,证明了仿真模型在纯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故障现象一辆北汽EV160纯电动汽车,行驶3 930km,事故修复后(左前侧碰撞)车辆无法行驶,动力电池断开故障灯和整车系统故障灯报警。故障诊断与排除钣金工拆下机舱内所有高压部件和二次支架及机舱线束,进行钣金校正和外围部件更换,线束和高压部件外壳未变形受损。更换主副安全气囊,更换安全气囊电脑板。当我们到修理厂时该车的钣金工作和装配工作已完成。通过目测机舱内低压线束和高压线束(包括保险盒)没有破损、变形和挤压,高压部件(MCU、DC/DC、高压控制盒、车载充电机)外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动力总成布置方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分析,结合整车布置空间和产品的动力性、经济性需求,通过对整车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0~80km/h加速时间三种工况下的需求功率进行计算,并根据纯电行驶里程需求,对主要动力总成进行选型,完成电动机、增程器和动力电池匹配,得到满足整车需求的动力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09,(4):133-133
2月16日,奇瑞首辆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S18顺利下线。奇瑞S18电动汽车是在S18整车平台上开发的一款高速纯电动轿车.整车搭载了336V40kW大功率电驱动系统,配备了40Ah的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充电对消费者来说也非常快捷和方便.利用220V民用电充电即可,充电时间一般在4~6h;还可以进行快速充电,30min即可充到电池容量的80%。该车最高车速可以达到120km/h.一次充电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20~150km。  相似文献   

13.
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完整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文章主要针对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研究空调风冷电池包系统,对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控制,使整车热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工况和环境温度的整车热管理要求。文章基于AMESim软件对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温度适应性研究及设计的方法为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相结合的行驶工况识别方法进行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估算。首先选取20个具有代表性的循环工况数据,将其划分为215个工况片段,并选用12个特征参数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模糊C聚类分析和行驶工况识别;然后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纯电动汽车整车模型,进行行驶工况识别、整车能量消耗和续驶里程仿真估算;最后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ECE15工况下实车测试验证,结果表明:续驶里程仿真估算值与测试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905km,平均绝对误差为0.742km,相对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5.
从变形模式、能量吸收和截面力传递等方面将零部件碰撞结果同整车碰撞结果建立关联,从而建立了保险杠-吸能盒零部件碰撞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试验,由此提出了一种通过零部件试验评价保险杠-吸能盒在整车碰撞中的性能特性的方法。运用该零部件碰撞模型进行了保险杠-吸能盒轻量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减轻质量的同时保证了优化前、后整车碰撞特性基本一致,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电气系统需要为常规低压电器及辅助部件供电,为确保整车电量平衡,需对供电系统进行详细的计算和选型.通过对汽车低压电器用电量及电器使用频率系数的分析,计算出DC/DC电压转换器满足纯电动轿车在各工况下所需的功率及蓄电池所需容量.经过对整车低压用电器用电量的计算,为满足电动汽车对铅酸蓄电池的要求,最终选取功率为2.16 kW的DC/DC电压转换器和容量为20 A·h的铅酸蓄电池.经3万km的可靠性试验,证明该低压供电系统的选型和分析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7.
以某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动力电池、主减速器等部件确定的情况下,依据整车设计目标,对该车的驱动电机进行了选型分析。利用AVL_cruise软件搭建了整车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电机特性对整车动力性、百公里电耗及续航里程的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真实可靠且电机选型合理。  相似文献   

18.
某纯电动汽车在粗糙路面匀速60km/h行驶过程中,车内后排乘客能感受到明显轰鸣声。通过整车声腔模态、TPA传递路径分析等试验分析,确认问题产生机理:路面激励-后副车架本体模态放大-车内声腔模态耦合。通过降低后副车架衬套硬度,整车轰鸣声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优化后衬套进行耐久分析,最终确认为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某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车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选取C-NACP全宽正碰工况进行碰撞仿真,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了电动汽车在碰撞中高压电部件和高压电线可能存在的电安全性风险。结果表明,该电动汽车前舱内的PCU、驱动电机连接失效的风险较大,PCU外壳有被侵入的风险;多处高压电线存在挤压破坏风险,有可能导致漏电短路;DCDC接口弯折变形严重。  相似文献   

20.
以TJ7101U轿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用于汽车碰撞模拟计算的非线性有限元法基本理论与算法,建立了夏利轿车的整车碰撞分析有限元模型,并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技术对该模型进行了车速为50km/h的轿车与固定刚性壁障正面碰撞的仿真计算?与已完成的该车型实车碰撞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计算的变形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