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铁的正常持续运行是地铁运营工作目标,其中调度指挥的有序化是工作的核心,在对地铁运营特点明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安全高效的调度措施,维护调度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地铁运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地铁运营中,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信号系统发生故障造成列车模式丢失时,行车运行方式会做出相应调整,直接影响到乘客的正常出行.为了保障列车的运营安全,提高运营效率,以上海地铁11号线为例,通过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对全线网络性能及无线设备进行了测试研究,多角度分析无线车-地通信不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联合专业单位实施整改,有效降低了列车模式丢失故障的发生率,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相似文献   

3.
地铁电视监视系统是保证行车组织、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行车指挥透明度的辅助通信工具。本文主要介绍沈阳地铁一号线电视监视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其构成主要就控制中心各调度员监视、车站站长及值班员监视、列车司机监视及图像录制等需求进行设计,便于沈阳地铁一号线用户操作与维护。控制中心和车站利用该系统监视列车运行、客流情况、变电所设备运行情况,提高行车指挥效率。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客流量极大,安全措施必须得到保证,因此,本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的辅助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地铁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4.
地铁作为一种另辟蹊径的城市交通形式,合理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方法。但是地铁在运行过程中因为运行环境的限制,其本身的运行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为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科学有效的行车调整方案和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立足于地铁运行的实际,从行车调整方式的角度出发,结合地铁运行的行车调整方案实例,对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行车调整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设备本质安全是地铁运营管理的目标,但有时设备故障在所难免。地铁道岔是列车折返、变更进路时必须使用的行车关键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行车组织安全、效率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结合道岔故障处理经验,总结了各类道岔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在道岔故障时能有效地组织边运营边抢修,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车门关闭且锁闭信号是地铁车辆重要的载客运行条件,传统的地铁线路设计将该信号接入列车紧急制动电路,使得车门紧急解锁与紧急制动关联。列车运行过程中,因电气接触不良、行程开关故障、机械卡滞等原因,车门关闭且锁闭信号频繁丢失,严重影响行车运营效率。为提高地铁故障救援的能力及行车运营的效率,厦门地铁功能设计时将车门关闭且锁闭信号不接入列车紧急制动电路,减少地铁车辆区间停车。介绍了功能设计方案及实施情况,有利于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铁一、二号线自运营以来均采用单一大交路模式组织行车,受各项条件限制,现有行车组织模式很难满足未来客流增长的需要。本文从客流情况、折返能力、车辆数量等运营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保证一、二线运力相互匹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运力,并且深入分析单一大交路模式过渡到大小交路模式后应急情况下的运营调整措施,最终确定沈阳地铁更加合理的行车间隔及运营交路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铁列车车辆、信号系统等设备技术不断提升、检修管理质量的日臻完善,因设备故障或司机业务技能不足导致的行车安全事故/事件逐步再减少,而作为运营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的地铁乘务司机岗位在控制驾驶安全、调度指挥安全、接发列车安全等方面发生的行车安全事故/事件却屡屡发生。数据显示,大部分的行车安全事故/事件是因为司机违反作业纪律、劳动纪律、标准化作业(简称"两纪一化")导致的。本文就从如何抓员工遵守两纪一化、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行车安全习惯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孙洁 《轨道交通》2010,(9):50-51
随着国内许多城市地铁轻轨项目建设的高速发展,同一城市不同地铁线路之间的列车混跑已经提上了日程。对于无线车载电台而言,运行在轨道线路上的任何时候,只能听从接收一条线路的行车调度员的指挥调度,当列车要实现混跑进入不同的地铁线路时,要求无线系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切换无线车载电台的行车调度通话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乘客将地铁作为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不断加大的行车密度,秉承为乘客提供"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的服务理念,我们调度日常的工作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在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而道岔失电故障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探讨广州地铁二号线终点站-广州南站在道岔失电时的行车组织,最大的降低对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恶劣天气是任何地区都不可避免的气象,在恶劣天气情况下由于地面线路不满足地铁运行条件,因此地铁采用正线摆放过夜车的方式保证次日运营。摆放过夜车涉及检修、信号、桥隧等众多专业,且考虑因素多、操作流程复杂,现从保证次日运营安全出发,探讨了摆放过夜车的位置、行车组织、摆车流程、次日运营流程等内容,并讨论了各个环节的行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客流数据和客流的特点将会产生变化,社会上也会产生新的运输需求,针对新的运输需求运营公司必须进行深入的客流调查与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运输组织和运营服务的调整,最常见的就是运营服务时间和行车间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铁路行车调度管理作为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对于维护铁路运输系统安全正常运行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基于此,对如何提高铁路行车调度管理工作效率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高铁行车调度的工作负荷与列车运行安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采用任务分析法在对行车调度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负荷模型,并以京沪高铁行车调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他们的全日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5.
研究公交与地铁调度协同发展,以地铁客流为基准匹配接驳公交的发车间隔和运力配置等,可有效减少乘客换乘等待时间,提升公交与地铁衔接一体化效益。首先建立以乘客换乘时间和公交企业运营费用的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运营计划优化模型,确定调度协同的综合启动阈值,通过分析接驳公交客流分布特征,初步制定各接驳公交晚高峰时段的发车时刻表;其次以满载率等为约束条件,确定初始车型建议,得到初始的调度协同方案;最后对线路的满载率分析,对于存在满载率过高或过低的线路调整发车间隔和车型配置,得到最终的公交与地铁调度协同方案。研究结果有利于解决广州市目前公交与地铁换乘时间过长问题,提高接驳公交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邓远华 《轨道交通》2010,(11):88-89
解决高速、大客流干线地铁与地面公交衔接的矛盾,支线轻轨是最佳方案之一。本文就未来新型支线轻轨的运营方案、车辆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其线路布置、站台设置、运营模式、列车编组自动调度调整、轻轨与地铁联网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车辆技术上采用橡胶轮转向架,涉及了电磁陀螺仪导向、电子稳定程序等先进技术,提出了作者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在地铁运营的过程中,客流产生明显变化时,行车人员运用的抽线、加开以及在信号系统中加入的设备干预等措施进行相应的行车调整分析,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数据分析、客流曲线生成软件的开发以及时刻表编制分析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兴建,新建工程上穿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工程大量增加,两个结构之间距离越来越近,有些甚至底板至结构顶板距离只有几十公分,施工风险极大。因此缜密、合理的监测设计方案对保证运营地铁安全将十分重要。既有线结构隆沉、位移、裂缝、轨道沉降和轨道几何形位的变化作为反映结构安全的监测项目,在监测设计中必须给予重点关注。这些监测项目应该实现实时化,这样不仅可以知晓地铁结构箱体的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地铁箱体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尽最大努力减小施工对既有线箱体的影响,确保既有线运营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8):172-173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地铁深埋在地下,建筑结构复杂、出入口少、疏散路线长、通风照明条件差、电器设备种类多、人员高度集中,空间相对封闭、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扑救任务将非常艰巨,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广州地铁发生火灾时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好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以及如何做好地铁运营行车组织工作,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铁运营安全危险源辨识是防止地铁事故发生的第一步,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具体的突发事件即火灾事故。在阐述地铁运营安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地铁运营系统的特点,构建火灾事故的故障树模型,结合布尔代数规则对故障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分析,总结出按人—机—环—管分类的危险源辨识表,为地铁运营火灾事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