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汽车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还没有像样的轿车工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轿车工业,决定寻求国际合作。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二十多年来,与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合作,在我国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随着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也都来华投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国轿车工业目前的总体水平,阐述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发展轿车工业的影响,提出了我国轿车工业只能走吸收外资、与国外厂家进行全面合资合作,借用外力来发展的路子,并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车型和零部件产品。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给我国轿车工业带业的挑战、机遇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美、中欧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因此,到2006年中国的轿车关税将由目前的80%-100%降到25%;进口配额以60亿元人民币为基数,每年增加15%,到2006年全部取消;在部分零部件关税将在2006年降至10%;并且也将允许外国公司提供汽车融资。中国汽车关税降低的过渡期正好是我国“十五”计划期间,也就是说在“十五”计划时期,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幼稚工业的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诸多机遇。本文在分析中国轿车工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就政府和企业两个层次提出了关于我国轿车工业发展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汽摩配》2004,(4):51-51
前不久,日本自动车协会向通产省及几大主要汽车制造商提交了一份“非正式”的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和发展的报告,其中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些描述和预期,比较客观、直率。该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珠光体水平“还很脆弱”,报告指出,中国1540家零部件厂支撑着国内15家轿车公司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概括中国轿车工业目前的水平状况,介绍国外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剖析中国轿车工业成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提出从现在起,到中国加入WTO之后对汽车工业的保护期结束之前的几年,是中国轿车工业有可能获得发展的最会机会,呼吁以政府为龙头,全社会共同努力,争取中国轿车工业的最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出现4次周期性波动,其波动具有与我国经济发展同向、同步,与汽车工业投资增长周期性波动基本相同的特征。第1次(1977 ̄1986年)为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起步阶段;第2次(1982 ̄1985年)汽车工业发展明显加快,但仍处于“缺重少轻、轿车空白”阶段;第3次(1987 ̄1990年)国家加大对汽车工业投资规模,轻型汽车发展加快,已冲击中型车市场,“缺重”有所缓解,“少轻”并  相似文献   

7.
由于轿车及其霍部件企业没有形成经济规模、生产集中度低、科技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品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等原因,中国加入WTO后,轿车工业将要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货车、客车及其零部件工业的主要企业已进入经济规模。具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与轿车工业相比。受到的冲击较小,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我们要继续坚持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主导思想,轿车及其零部件工业要选择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纲  相似文献   

8.
饶斌作为建设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代表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与创新”,这是老一辈汽车人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饶斌的年代,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充满艰难、曲折、拼搏的探索史。他领导和组织了创建一汽、开发“红旗”轿车,自主建设二汽、筹划三汽和发展重型汽车事业、组织汽车工业战略转移、推进轿车工业的兴起、安排零部件国产化重大方针的实施……这都是充分体现出饶斌“追求和创新”的思索和实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有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像泉水一样喷涌而起,但历史长河,前后相继,我们仍要把握住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涌动着的潜流,发掘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的路子。那么,21世界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更加辉煌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型轿车的发展道路很不平坦,甚至还有点尴尬。《汽车与配件》2002年第21期陈晓胜先生把经济型轿车发展中的问题,同汽车投资体制问题挂钩,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完全如此。 首先纠正陈先生在文中的一个观点,陈说:“在中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正式提出了经济型轿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差距,分析加入WTO后轿车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中国轿车工业未来前景,并提出企业集团应对WTO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1.
以兵器工业“军转民”的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高度分析了发展长安奥拓轿车的意义,较全面地分析了长安奥拓轿车作为家庭用轿车的独特优势,对奥拓轿车的选型和发展进行了概述,并根据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了发展长安奥拓轿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轿车工业由于技术水平较低,车价高,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在中国加入WTO后,受到的冲击将会很大,轿车零部件工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因此,我国轿车工业应实施强强联合战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与国外大汽车公司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企业人员素;持形成相当的自主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走近轿车、认识轿车 1980年,中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决定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中国船舶工业公司等全国性的专业公司,将原来的行政管理经济转变为“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1980年下半年,我被告知,国家将要筹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我是筹备人员之一。我的汽车生涯又出现重大转机。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一年,年产销量均超过40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建设带动了商用车的发展,进入以10万元计的消费水平带动了轿车的发展,而从汽车工业本身来说,又主要得益于合资。以东风和日产的合资为标志,2003年是汽车工业的合资高潮年。至此,中国主要汽车企业基本上都与汽车跨国公司合了资,世界上的主要汽车跨国公司也都进入了中国,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夫多妻”制,如上汽和通用、大众合资,大众又和上汽、一汽合资。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走上了一条“合资兴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出炉已数月,在“十一五”主要量化指标中,有些指标被常人看来不高或很不高,而有些指标要实现则需花重力气。这些指标的拟定,体现了“十一五”规划中,好中求快的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世纪论辩:中国汽车工业何去何从 长期以来,围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向的讨论一直沸沸扬扬,论辩不休,见智见仁,莫衷一是.70年代封车节油的论辩,80年代中期"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和"合资发展轿车工业是不是卖国主义"的论辩,1987年"如何发展轿车工业",以及90年代以来的"路与车"和"发展私人汽车"的论辩.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多年、市场竞争日趋充分的现在,汽车工业该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并保持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值得人们思索。我国汽车工业以往的发展都是以“做大做全”、“扩大产能”为指针和蓝图的。但是,现实变了,管理思路也要变。去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而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令人赧颜的现实表明:惟有做强,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普及轿车需要漫长的历史进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多数居民和家庭还不会拥有轿车,因此,客运业应实行两个方针,一为“少数人轿车化”;二为“广大群众的便民行工程”,按我国经济发展和轿车发展情况,大约到21世纪20年代轿车才能大量进入家庭。  相似文献   

19.
以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及汽车工业、家庭轿车发展历史,现状为参照,结合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探讨了新技术革命对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中国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追求发达国家那样的轿车普及水平,轿车工业只可获得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不难发现,中国轿车工业正在走向一条有悖于国情的发展道路。尽管上上下下都念念有词要发展家用轿车,要生产5~10万元国民买得起的车,还有什么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让汽车进入家庭等等。但实际做起来却动则以大手笔,投资多少个亿;宣传起来都是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