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秦沈快速客运专线箱梁架设任务,是影响全线施工的控制性工程.本文在分析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架设施工方法与设备配置的基础上,结合秦沈线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对JQ600型架桥机的特点、主要结构及架设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以期对今后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预制场设置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引言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桥梁上部结构大量采用简支箱梁结构形式,而简支箱梁体积大、梁体重、受既有铁路运输条件限制,因此,目前简支箱梁一般采用现场预制、架桥机架设的施工方法。该方法生产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单孔造价经济,已建成的秦沈客运专线采用这种方法施工的桥梁比  相似文献   

3.
秦沈客运专线桥梁新结构综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所采用的桥梁新结构设计特点和施工要点 ,及其对今后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借鉴作用 ;并对今后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桥梁板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于秦沈客运专线桥梁上的一种新型轨道结构——板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 ,主要包括轨道板的制造、CA砂浆的研究及配制、混凝土底座及凸形挡台施工、轨道板铺设、CA砂浆灌注、充填式垫板的施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对城市高架轻轨、高速铁路桥梁等工程推广此项新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桥梁设计,包括设计技术标准、桥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设计以及3类代表性的特殊桥梁结构,详细介绍3种特殊桥梁结构类型,包括它们的结构尺寸、细部构造、施工方法以及主要工程数量等;结合高速铁路桥梁的发展现状和受力特点,对武广客运专线的桥梁设计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通过总结我国在建的3座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特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今后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起到借鉴作用.研究结论:大跨度桥梁的基础施工技术的大幅进步,提高了施工质量的可控性;铁路大跨度桥梁的桥面采用整体桥面结构形式,可改善结构受力和确保轨道的平顺性及列车行车安全;大跨度桥梁整体施工技术是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桥梁设计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2,他引:3  
参考国外高速铁路桥梁设计,结合秦沈客运专线设计,针对客货共线、客运专线的桥梁形式的设计研究,提出建议的桥式方案和桥梁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8.
以平原地区某新建客运专线连续梁并行既有高速铁路简支梁地段为背景,运用Plaxis 2D软件建立模型,分别对新建客运专线桥梁施工阶段、运营阶段既有高速铁路桥梁的沉降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承台基坑开挖、施工阶段,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略向上隆起,其余阶段均为下沉;在25.41 m线间距的条件下,新建客运专线桥梁的施工及运营阶段,既有高速铁路桥梁的差异沉降量、轨道平顺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Rheda 2000型无碴轨道设计与施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前言R heda2000型无碴轨道(德国技术)已计划在武广客运专线武汉试验段使用,是我国客运专线准备采用的无碴轨道形式之一,也是当前客运专线建设技术研究的重点。此文是在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实地考察荷比高速铁路在建工地,以及在无碴轨道专项研究的基础上,对R heda2000型无碴轨  相似文献   

10.
板式轨道结构分析计算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式无碴轨道是一种新型的轨道结构型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但是,我国无碴轨道结构计算理论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当前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应用的需求.分别采用叠合梁法和有限元法,对板式轨道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和内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MATLAB编程实现,计算结果符合无碴轨道结构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所得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均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1.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沈哈段桥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运营的第一条高纬度严寒地区客运专线,桥梁工程设计中创新使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国内铁路桥梁中首次应用钢箱叠拱桥型及实体圆钢吊杆形式,小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上设置42号高速无缝道岔,严寒地区客运专线联长最长的连续梁桥,客运专线大跨连续梁长节段支架现浇及平转。并结合沈哈段所属高纬度严寒地区的自然环境,介绍设计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速铁路桥梁技术的飞速提升。本文从常用跨度简支箱梁建设、大跨度混凝土桥徐变控制及极限跨度、混凝土梁拱组合结构、大跨度桥无砟轨道技术、大跨度钢桥及拱桥技术、斜拉桥及悬索桥在铁路中的运用等方面对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回顾了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探讨了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新技术,提出了开展新材料、新设备研究等中国特色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客运专线建设中,影响客运专线工期的重要因素就是关键设备的施工组织。通过对在建客运专线的调研,统计了客运专线的路基、桥梁、隧道等长度及比例,同时对在建客运专线的提运架设备投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实地测量了运架作业时间,最后提出了客运专线提运架施工设备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客运专线箱梁竖向温差荷载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对比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及中国四种不同桥梁规范给定的非线性日照温度曲线,结合3跨变截面连续箱梁实例,计算不同桥梁规范非线性日照温度下结构截面的温度应力,表明我国铁路规范规定的温差荷载对结构使用阶段受力影响相对较大。结合我国客运专线桥梁结构实际情况,考虑桥面轨道结构对桥面温差的折减效应,提出我国客运专线箱梁桥竖向温差选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约占线路总长55%,主要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和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主,其中标准跨度简支梁占全部桥梁长度的90%以上。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积累,我国已经构建了标准梁式桥成套技术体系。回顾了我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发展历程,对高速铁路桥梁技术参数体系、刚度和变形控制设计技术、制运架建造技术等进行总结和思考。基于高速铁路标准梁式桥应用经验的积累和信息化、智能化铁路建设需求,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既有标准梁优化及应用智能建造、运维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运专线900t箱梁提运架设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建设目前已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大趋势,而实现900t箱梁的吊装、运输和架设的提梁机、运梁机和架桥机则是客运专线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施工装备,是决定客运专线能否如期建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研究,以配合实际施工。研究结果:成功研制提梁机、运梁车和架桥机,并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达到广泛应用。对设备选型应重点考量的问题、设备的应用和管理也获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7.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铁路桥梁综合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客运专线的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板梁铁路桥和连续组合箱梁铁路桥的综合动力性能试验,测试在高速列车通过时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自振特性、动挠度、竖横向振幅、竖横向加速度、墩顶横向振幅、支座位移、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轨道力等动力响应和安全指标。采用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对2座组合梁桥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对桥梁的动力性能、试验列车运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进行预测,结合已有相关规范,分析实测资料并综合评价2种类型组合梁铁路桥体系的各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2座组合梁桥梁体及墩身应力增量很小,支座位移也很小;实测梁体竖向自振频率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在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梁体跨中挠度、横向振幅、竖横向加速度和墩顶横向振幅以及桥梁中跨跨中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轨道力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30‰坡度上架设箱梁在近几年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出现,特别是在西南山区的客运专线线有部分出现并通过架桥机改造和调整架桥工艺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结合在成绵乐客运专线30‰坡度上架设箱梁和通过高窄防风屏障工程实例展开叙述,根据HZQ550型架桥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适用范围,通过稍加改进架桥机前支腿、导梁前后支腿和增加临时后支腿等措施后,满足了该复杂工况桥梁的架设。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经济比选及施工组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支箱梁施工是客运专线与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此文结合我国在建客运专线实际情况,对简支箱梁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并对箱梁施工技术进行经济比选,为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借鉴。此文还对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中制梁场设置方案、架梁进度及保证工期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可为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轨道约束对铁路减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旭  王炎  陈列 《铁道学报》2012,34(6):75-82
轨道是限制铁路桥梁减隔震装置在地震中发挥耗能作用的一个可能因素。为了分析轨道约束对铁路减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两座采用不同减隔震装置的32m简支桥梁为对象,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道床的纵向位移阻力关系,建立地震作用下桥梁与轨道共同作用的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对其进行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对铁路减隔震桥梁纵向自振频率的影响不可忽视,影响程度与道床阻力系数有关,随着道床阻力系数增加,结构的自振频率增大;轨道约束虽然对墩底的最大地震剪力影响不大,但对桥梁纵向地震位移和减隔震装置变形的影响出现增大和减小两种现象,设计时应考虑轨道约束产生的不利因素,适当提高相邻梁间的结构允许相对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