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检查井周边道路病害,对检查井的作法、施工工艺和维修加固及实际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检查井周边道路病害的原因,得出现有检查井作法已不适合道路施工,探索能与道路同步施工的新检查井作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雨水口周边道路病害,对雨水口的作法、施工工艺和维修加固及实际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雨水口周边道路病害的原因,指出现有雨水口作法已不适合道路施工,探索能与道路同步施工的新雨水口作法。  相似文献   

3.
检查井沉陷及井周路面破坏是道路检查井的主要病害类型,尤以机动车道和交叉口处多发且病害也最为严重。它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近年来,道路检查井病害问题也日益引起了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等多地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项维修整治,措施多样,效果不一。针对道路检查井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工作,详细阐述了应用现浇钢纤维速凝混凝土处治道路检查井病害的优势、主要技术要点等,从而为检查井路面病害处治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调研市区典型道路检查井质量状况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可知检查井的主要病害是沉陷和井周破损,产生病害的成因包括低质量的井盖、无固定圈梁、井周混凝土土强度不足等。推荐了检查井病害处治措施,并重点探讨了利用黑色混凝土处治检查井病害的工艺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方便施工和提高道路施工水平,依据传统检查井产品作法并结合实际道路施工方法,将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制件创新改造成可以套接的检查井分层模块,每层的外露层高与道路相应放置层的层厚相同,从而检查井能和道路结构保持同步施工,施工时能达到能够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省费用和环保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青岛市91条总长约153.4 km的重要道路车行道上14 780座各类检查井病害情况进行的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出了青岛市检查井分布、种类及病害特点,并基于对病害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可指导研究开发检查井病害快速处理技术(青岛市建设科技计划内项目),亦可为检查井其他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调研福州实际基础上,将检查井病害分为多年来常见问题和近年来新生问题,其中,多年来常见问题又分为井盖问题、井体问题与安全防护设施问题,近年来新生问题即地铁施工便道上的检查井及井盖损坏问题。从井盖、井体和基础进行整体、系统地剖析检查井病害成因:在对各种病害问题进行逐一表层成因分析后,从材质、施工、交通、环境与维护5方面进行深层成因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理念与技术,从管理、施工、检查井选型、井盖选型等方面对道路检查井病害整治工作提出建议,对于提高道路检查井的适用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与路面多层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同步施工,结合实际道路施工工艺传统检查井、双层检查井产品作法,依据沥青混凝土层数和层厚将单层或双层支座的检查井升级可以套接连接的多层支座检查井,具有内优外美、提前工期、降低成本和环保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围绕着城市市政检查井病害问题,介绍了检查井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城市道路检查井病害产生的成因,通过对国内外检查井病害处理措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综合处理城市市政检查井病害的初步防治对策,即要解决检查井的病害问题需要从科学规划设计、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推广新材料新工艺、强化日常养护等多方面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道路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检查井病害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经常出现的检查井病害类型,针对不同病害类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不同防治对策;分析认为鉴于检查井与路床及路面的材料不同,两者的变形系数不同,在车辆动荷载长期作用下两者产生的沉降量势必不同,只有加快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减少路面检查井数量,才能彻底解决检查井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或增强检查井五防效果,对检查井的防坠落、防响、防盗和防位移作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新做法不仅方便制作和施工,而且质优价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形、地势、土地及历史方面等原因,青岛市区大部分城市道路未设置非机动车道,而人行道和绿化带的宽度有限,导致大量的市政管线检查井不得不设置在车行道上,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问题较为突出.通过近几年的检查井整治工程实践,青岛市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功的检查井病害处置措施,并编制完成了地方性的《城市道路检查井技术导则及通用图集》.相信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国内其他城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通超载严重,导致检查井井盖周围的路面下沉,给车辆行驶造成不便。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建立了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的简易力学模型,仅从力学角度分析在轴载作用下,井盖及其周围路面的受力状况,为对其周边路面加固提供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现有人行道出入口存在陡坡,行人稍有不慎,容易被绊倒;人行道上的各种各样的检查井,由于损毁、偷盗等原因,常会发生井盖缺损等现象,甚至演变为"夺命陷阱",对行人的安全通行构成威胁。井盖和井框磨损后很容易产生噪声,车辆碾压造成的井盖噪声,严重影响路边的居民休息。该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三面坡形式,并在实践中采用新型的"隐藏式检查井",减少了以往检查井的一些常见病害:窨井盖不容易丢失,也避免了井盖不平引起的道路噪声等,方便行人通行。在人行道表面,铺设了识别砖,提示该处下有检查井。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原有道路进行改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城市道路改建设计时,针对现状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的利用,现状构筑物的补强、加固,合理削减道路与两侧高差,地下管线检查井与机动车道路面的连接及路基搭接等方面的针对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S20外环浦东段自2006年开始逐段实施大修,2006~2017年期间,维修方案主要为道路基层局部挖除补强加固、沥青面层整体铣刨加罩,修后发现次生道路病害多发,路况差,造成维修周期缩短。2018年,在S20(S1~沪南公路)内圈道路及排水管道维修工程中试验了道路结构层整体抬高加固方案,修后路面质量稳定,次生病害明显减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此对道路结构层整体抬高加固方案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检查井发生病害的原因:由于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等各阶段过程中不规范、不科学的作业,造成了检查井下沉、开裂、凹陷等病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雨污水管线的检查井及检查井盖周边区域往往是市政道路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区域,这对于城市秩序的维持及城市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问题。结合分析有关文献报道及工程实践经验,对于市政道路机动车道下雨污水管线的设计特点以及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行车安全以及市政管线与市政道路设计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优化市政道路机动车道上检查井及检查井盖的设置方案,以期实现地上道路与地下管线协调配合,减少汽车行驶时车轮直接作用于检查井井盖的概率,提高车辆通行舒适度、安全性和井盖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道路路面养护中检查井路段的养护施工问题,介绍了检查井周边路面的破损形式、破坏机理等;结合实际路面养护工程,通过长期跟踪对比两种不同的养护方式,对路面检查井周围路面的养护效果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显示:在开槽后灌注水泥土,能够明显地改善养护后检查井周围路面的沉降,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综合管廊口部等浅埋地下结构周边路基路面极易产生裂缝、差异沉降乃至错台等病害。以杭州亚运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为依托,对覆土较浅的地下结构,尤其是道路综合管廊口部周边路基设计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病害机理分析,结合工程建设经验,提出了基于病害预防的浅埋地下结构周边路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