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咸  尹淏  赵鑫  王冠群  高瑜 《中外公路》2024,(1):218-224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的安全关乎路域范围内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公路建筑物及下游环境敏感点等的保护,提出安全评估方法十分必要。该文基于云南省内1 369座弃渣场资料分析,提出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概括为选址和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区域地质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及资料完整性因素共5个一级指标,进一步提出18个次级指标。建立群决策AHP模型,通过64名技术专家,确定次级指标的权重,构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技术指标体系,提出风险等级分级标准。以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一处弃渣场实体工程为例,检验了弃渣场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证明了评价体系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权重优化需要实践大数据的支撑,该评价体系适合在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中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山丘区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复垦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建设特别是山区或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弃土、弃渣,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弃渣场.在资料收集和实体工程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并对弃渣场的复垦方式进行探讨,对于高速公路弃渣场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以及节约工程投资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大量建设,作为沿线重要附属工程的弃渣场数量剧增。该文通过分析和总结文献资料及设计经验,探讨了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弃渣场选址原则归纳为地形选址原则、地质选址原则、安全生态及环境风险最小化原则和成本原则;详细论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安全稳定问题,提出了基于远程自动化的安全监测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山区公路项目弃渣场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公路建设实际提出了山区公路弃渣场的主要恢复措施,并就弃渣场的验收标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弃渣场选址应在考虑项目区气候、地形、水文、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的同时,详细调查沿线地区土地利用情况以及水土流失状况。特别是在土地资源较为贫乏的山区,耕地占用应控制到最低,不可避免时尽量占用不易于耕作的低产田;水土流失是弃土场产生生态破坏作用的根本原因,故弃土场的设计应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体,结合其他辅助措施和方法进行综合设计。本文通过对黎城至长治高速公路弃渣场设置的土地利用评价和水土流失状况评价,以期对水土保持设计阶段的弃渣场地选择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的弃渣场设计是公路工程的重要一环,弃渣场的选址是弃渣场设计的基础。以往的弃渣场设计常常是在线外选取荒沟、荒地等地,弃渣后进行简易的支挡及排水。这种粗放型弃渣方式后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公路建设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等治理力度的加大,公路弃渣设计的思路也得到拓展。结合工程经验并借鉴其他行业的弃渣方式,提出了用于拓展公路弃渣的思路及设计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公路建设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洞渣综合利用技术的调研发现,结合工程特点,筹划科学的管理内容,制定合理的利用原则,落实洞渣碎石场与弃渣场的措施管控,可以在提升洞渣循环利用率的同时减少洞渣弃方,减少占地及破坏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南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公路网情况,搜集了51条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设计资料,通过统计研究弃渣场数量与线路里程、桥隧比、地形地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云南山区公路弃渣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建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平均每2. 01 km设置1座弃渣场;新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上,平均每1. 59 km设置1座弃渣场;改扩建高速公路上,平均每25. 78 km设置1座弃渣场。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高速公路桥梁占比、隧道占比与弃渣场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改扩建高速公路桥梁占比、隧道占比与弃渣场数量呈正比,即桥梁占比、隧道占比越大,则弃渣场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保障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中长期环境安全的弃渣场稳定性专题评估方法。依托当前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稳定性评估的对象,一般包括弃渣边坡、边沟、坡面截排水沟和拦渣墙的稳定状态、结构安全状态,分析其主要破坏类型及其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新方法以减小控制该类问题的产生。以多期次地面调查为主,终期整形边坡稳定性量化计算评价为辅,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交通工程弃渣场稳定性专题评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不足,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弃渣场稳定性综合评估方法。依托云南省某山区高速公路典型弃渣场应用并检验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综合评估方法的定性主要针对的是不良地质和地基承载是否安全,采用多期次地面调查的方法,工作前移至弃渣工程场地,宏观上把控弃渣边坡整体失稳风险;定量主要是针对弃渣边坡的稳定性是否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弃渣边坡稳定性系数的量化计算评价,在弃渣边坡整形之后,定量把控自然、地震、降雨工况下弃渣边坡的安全风险。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传统方法多数是后者,前者的缺失有可能造成弃渣场带病上岗。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地对高速公路建设期弃渣场进行监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高速公路建设期弃渣场监测方法。首先确定了弃渣场监测指标体系以及无人机监测的具体指标内容,然后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监测方案,包括无人机外业航飞、内业数据处理、监测信息提取三个步骤。使用本文方法在墨临高速忙六山弃渣场、晋红高速陆家屯弃渣场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厘清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渣体主要参数对弃渣场整体稳定性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弃渣场安全性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云南省待功高速4-3号弃渣场为背景,依据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弃渣体重度、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三个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弃渣体进行分类堆置设计和稳定性分析,以期通过合理的渣体结构设计,来保证弃渣场的安全。结果表明:S内聚力 S内摩擦角 S重度,且弃渣场安全系数与重度为负相关,与内聚力及内摩擦角为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弃渣体混和堆排和分类堆排稳定性,得出按照强度较低弃渣体堆置在上部,强度较高弃渣体堆置在下部原则,稳定性比混合堆排提高10. 92%;反之则降低13. 46%。  相似文献   

12.
基于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新建沟道型、2级防护、堆放高度35.00 m的弃渣场,设计并验算弃渣场的排水系统,论证弃渣场建成后河道排洪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并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排水沟尺寸能满足100年一遇洪水过流要求,且至少有0.66 m安全超高;弃渣场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边坡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弃渣体前缘临空面高6.00 m,最大剩余推力848.6 kN/m,设计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防护。  相似文献   

13.
遥感对优化后的取弃土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省张承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将遥感技术运用到取土场、弃渣场的研究中,对优化后的项目区取(弃)土场生态环境进行安全评价,对受地形限制不能改变位置的取(弃)土场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黑山共和国南北高速公路复理石隧道弃渣的路用性问题,通过建立复理石隧道弃渣路用性评价体系,对黑山南北高速公路Smokovac-Matesevo段复理石隧道弃渣开展了路用性能评价。针对不能直接用作路基填土的复理石弃渣,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高液性弃渣常用改良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理石弃渣的改良方案。利用Flac3D软件研究分析了复理石弃渣填土路基典型剖面的沉降,给出了路基断面设计的合理建议。研究结果有效指导了工程施工,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成武高速公路沿线隧址区含有大量的泥岩弃渣,将其利用作为路基填料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工程成本。为了明确成武路沿线泥岩弃渣作为路基填料的适用性,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别针对2种工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路基沉降量较小,成武路沿线泥质软岩弃渣作为路基填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工程聚焦     
<正>广乐高速公路有望2012年通车记者从广东乐昌市获悉,广东省重点工程广乐高速公路乐昌段建设作为先行工程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目前乐昌段已经全面动工,广乐高速公路有望2012年通车。2009年11月中旬,广乐高速乐昌段控制性工程大瑶山隧道(T4合同段)已进场施工,标准化项目部驻地及便道、弃渣场等附属工程均已完成,累计完成洞身掘进800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隧道弃渣作为筑路材料,应用范围很广。本文在对现有弃渣利用的基础上,归纳了隧道弃渣综合利用技术,首次明确提出了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筛分流程,并将其应用在整个忻阜高速公路全线的建设中,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广元发生特大暴雨,广甘高速公路受洪水影响严重,8处弃土场存在安全风险。本文在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出对8处弃渣场尽快进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成武高速公路沿线隧址区围岩含有大量的泥岩,在开挖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泥岩弃渣,如何处理堆放这些渣料将是本工程面临的难题之一。另外,该高速公路位于甘肃省陇南山岭重丘区,修筑路基的填料取土较为困难,代价很高。因此,若能将隧道弃泥岩渣成功作为路基填料将不仅解决弃渣场地的选取问题,而且将大大降低路基填料的成本。本文采用现场试验的手段对泥岩弃渣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开展研究,通过工后沉降监测表明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分析及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马少杰  刘国东 《公路》2006,(10):128-134
高速公路的修建往往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以西南地区的4条高速公路为基础,阐述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并积极地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以期搞好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从而有效地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