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2车道隧道扩建成4车道隧道扩建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在一些山区高速公路中,双向4车道乃至双向6车道公路隧道已不能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原有公路隧道基础上改建或新建成为双向8车道公路隧道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单洞原位扩建隧道有单侧扩建、两侧扩建和周围扩建3种形式。通过大帽山隧道IV、V级围岩3种原位扩建形式的数值分析,得出采用单侧原位扩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变形及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原位扩建需要将原有结构拆除后再进行隧道扩挖,形成大断面隧道.从原隧道的开挖形成小断面隧道到拆除原有结构再扩挖成大断面隧道,围岩经过多次扰动后,经受的应力状态错综复杂.以大帽山隧道原位扩建为例,介绍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建立新建4车道和原位扩建4车道隧道的力学计算模型,得出原位扩建隧道的围岩变形及力学特性,为该隧道的支护结...  相似文献   

3.
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即广韶高速公路是国内首次进行中间扩建的项目.该路段按双向六车道规划,路基、桥涵及隧道工程已按六车道建成;路面工程按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中间预留两个扩建车道;预留带内建成的路基上铺有防水土工布并回填了耕植土,建有排水系统及植有草树.本工程在不中断现有交通的条件下将路面扩建成为双向六车道.  相似文献   

4.
金鸡山隧道位于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上,该隧道全长虽仅295m,却为双向8车道连拱隧道,单洞净跨为18.198m,开挖总跨度达41.498m,行车时速lOOkm,已于近期开建。工期为20个月,是我国国内开挖跨径最大的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中导洞先行,即先开挖中隔墙,并以此为支撑点再进行隧道左右洞开挖。在该隧道两侧10m远处还要建设两条双车道的福州市三环路辅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探究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及安全性的问题,以福州市马尾隧道原位扩建工程为背景,在准确确定塌方体空间范围及工程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回填-台阶法”施工技术,并对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回填-台阶法”动态施工力学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探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地获得既有隧道塌方体的空间范围和尺度;②兼顾施工技术与工期双重目标,提出了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即塌方冒顶区通过地表注浆与洞内中空玻璃纤维锚杆进行加固,扩建开挖采用“回填-台阶法”,实现快速施工;③“回填-台阶法”施工时,隧道上半断面(1#部)的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结构内力增长迅速;受隧道上方塌方体和既有隧道影响,最大正弯矩出现在左拱肩处;地表最大沉降量出现在隧道中线右侧3 m处,主要由上台阶开挖引起;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3#开挖前,4#开挖时围岩变形基本收敛。马尾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围岩及支护体系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监测结果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超大扁平断面隧道的修建技术,并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单洞2车道的公路隧道扩建成4车道的工程实例和相关研究已有不少,但对单洞3车道隧道扩建成4车道隧道的相关案例及研究鲜有报道。以某公路隧道扩建项目为例,基于对既有3车道隧道受力状态的不同认识和技术措施所起的不同作用,提出3种扩挖方案,并对扩挖方案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思考,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单洞4车道公路隧道在2种不同围岩条件下3种开挖方案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得到了4车道公路隧道在相似模拟开挖中的位移规律和隧道围岩最终位移,并对依托工程隧道施工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宛坪高速公路是上海至西安国家重点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6座双向6车道、大跨度的双连拱隧道是宛坪高速公路重点控制工程。通过对双连拱隧道设计、开挖、支护方案的比选论证,总结了连拱隧道的受力特点和开挖经验。  相似文献   

9.
梁超 《隧道建设》2007,27(4):79-81,84
厦门机场路JC3标梧村山隧道位于市区繁华地带,为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下穿67栋浅基础建筑物,围岩软弱,开挖跨度大,埋深浅,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主要阐述了该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从隧道开挖方法、房屋加固、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监测等方面所采取的地表沉降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2009,(4):50-50
泉厦高速公路扩建中的关键工程——大帽山隧道左线隧道于2009年5月15日顺利贯通。大帽山左线隧道是在既有的大帽山两条隧道中间再造一条隧道,隧道要满足单隧道4个车道的通行要求,跨径达22m,断面面积达255m^2,是目前国内首例最大跨径的公路隧道;又由于它是夹在两条既有隧道中间进行开挖,  相似文献   

11.
双向8车道超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变形机理、初期支护体系、开挖工法等方面与常规隧道有所不同,且国内外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设计上无相关规范可依,可参考借鉴实体工程也较为缺乏。为更好地指导同类工程设计,以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工程为例,介绍了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规模双向8车道公路隧道群的工程概况及设计要点,对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支护方案和开挖工法等进行了研究,确定其分离双洞间合理净距为10 m~15 m,建议衬砌支护采用二次支护方案并给出了具体参数,规定了隧道开挖工法、前后洞掌子面距离和施工步距离要求。该工程现已按时完工通车,实践表明实施效果良好,成果对类似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可为后续规范的修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京石高速公路改扩建段采用两侧拼宽方式将原有双向4车道改为双向8车道。原有公路建成较早,路(桥)面横坡采用值为1.5%,本文从多方面综合论证扩建后八车道路(桥)面横坡的取值,以求满足工程需要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南京九华山公路隧道主要用于分流中心区域的车流,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隧道主线长2884.744m,由4个隧道与玄武湖隧道和新庄立交相接,主线为双向6车道;隧道开挖宽度32.06m,行车道宽度10.33m,创立了“大跨度双连拱安全快速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7月13日,由中铁二十五局集团三公司承建的全国首例一次成型四连拱超大跨径隧道——长沙市银星路观音岩隧道全线贯通,为实现年底隧道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观音岩隧道全长497 m,在国内首次采用双向10车道四连拱隧道结构形式设计,主体工程包含2主线、2辅道、3导洞,4个隧道紧临,一次施工成型,施工工艺极为复杂。整座隧道开挖跨度达64 m,属超大跨径,开挖跨度创国内隧道纪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传统CD法在大跨隧道Ⅳ级围岩施工过程中的低效率、误工期问题,以山东滨莱改扩建项目5座双向8车道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乐疃隧道、佛羊岭隧道Ⅳ级围岩将传统CD法创造性改进为上台阶CD法开挖工艺,该法在保障安全质量前提下,确保了工期,大幅节约成本,应用成效突出,可供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超浅埋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杏林大桥连接线隧道位于厦门市区交通繁忙地带,为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嘉禾路和鹰厦铁路,围岩软弱、超浅埋,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阐述超前管幕加固、双侧壁导坑开挖、复合式2次衬砌、铁路吊轨加固等施工控制技术在该隧道中的应用,其对于控制沉降,保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岙岭隧道为双向4车道分离式隧道,全长近6.0km,采用对头施工,最大开挖断面达到110m2。较全面地介绍西岙岭隧道西侧长度超过3km的左右两条隧洞的施工工艺与技术。隧道采用钻眼爆破法开挖,两洞同时推进;根据围岩破碎程度,采用了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上下台阶法和全断面法等多种开挖方法;采用气腿式凿岩机钻眼,装载机、挖掘机装渣,大型汽车运渣;采用大型砌筑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隧道开挖初期采用对旋式风机压入式通风,随着隧道的推进,改为巷道通风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长大隧道的通风问题。其施工工艺与技术的成功实施,可为相似的长大隧道工程提供施工经验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宛坪高速公路大跨度连拱隧道开挖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海君 《中外公路》2007,27(5):109-112
根据宛坪(南阳-西坪)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连拱隧道大跨度、围岩条件差和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该文按照实际隧道设计和进洞施工情况,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中导洞开挖、中隔墙浇筑完成后,再开挖左右正洞"和"中导洞、左右洞侧导坑同时开挖"两种不同的开挖方式进行模拟,分析两种开挖方式下大跨度连拱隧道的施工效果,并建议中导洞与左右侧导坑同时进行开挖以加快隧道的施工进度,在宛坪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历经4年建设,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超大断面曲线管幕隧道——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于2016年12月28日贯通,标志着我国在超大断面曲线管幕领域的技术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全长2 741 m,由海中隧道和城市地下隧道两大部分组成,下穿拱北口岸,按照"双向并行与上下重叠相互变换"的双向6车道方案进行设计。特别是穿越拱北口岸255 m长的隧道暗挖地段,开挖断面达336.8 m~2、宽19 m、高21 m,其管幕长度和管幕面积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20.
北京至石家庄高速公路为京港澳高速公路在河北境内的一段,其改扩建段采用两侧拼宽方式将原有双向4车道改为双向8车道。原有公路建成较早,路(桥)面横坡采用值为1.5%,本文从多方面综合论证扩建后八车道路(桥)面横坡的取值,并同时研究其路面方案,以求满足工程需要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