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及地下工程界的各相关单位:根据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期间,由大陆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同台湾隧道协会共同协商,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暂定于201 0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将围绕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科研、设计、施工、环保、节能、设备、防排水、风险、新材料等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进行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隧道建设》2011,(3):283-283
作为在铁路施工企业从事隧道工程建设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幸拜读了《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一书,感触颇深。该书全面展现了我国隧道建设的水平,相信会对我国隧道建设技术进步及今后我国隧道建设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8—19日在台湾高雄市召开。两岸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大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台湾隧道协会共同举办。此次会议的主题是:隧道工程与环境保护。研讨论文涉及的方面主要有: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规划与调查、设计与分析、营建管理、地下水环境课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由中铁隧道集团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设计部联合申报的"地下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于2011年12月26日顺利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地下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河南省隧道技术与装备院士工作站,团队带头  相似文献   

5.
<正>21世纪前10年,中国公路建设年均"催生"隧道555km。2011年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净增已超1 000km。在4月9日举行的"2015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公布的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第一大国。据截至2013年底的统计,中国已有公路隧道11 359座,总长9 606km。进入新世纪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增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隧道的设计及建设理念,提高隧道的养护技术,推广隧道建设的新技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公路学会筑机分会联合主办,北京哈奇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2007中国(西安)隧道高峰论坛”将在2007年4月18-19日在陕西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7.
正1981—2021年,《隧道建设》从创刊到发展成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学术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美国EBSCO、《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收录,目前已成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英文科技期刊。《隧道建设(中英文)》的发展见证并记录了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40年的蓬勃发展历程。40年来,穿山、入地、越海,一代代隧道人不畏艰难险阻,用智慧和汗水攻坚克难,建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工程,不断刷新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纪录。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标志着中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8.
郭陕云 《隧道建设》2019,39(10):1545-155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重视和解决当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困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从国家基本建设的发展态势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的优势分析,得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有着良好的历史机遇。通过实例说明目前隧道的发展困局主要是隧道工程巨额亏损。然后,从工程理念、技术运用、管理体制和实务操作等方面分析导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困局的原因: 1)处于主导地位的理念措施造成专业领域建设指导思想的混乱,包括低造价“王者称霸”、“狂躁症”害人害己、旧思维难以生新; 2)在技术方面,主要是工法运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 3)隧道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失调和管理实务操作失控,造成的不良后果明显。最后,从事业和产业进步的角度出发,提出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建议: 1)改革建设管理体制; 2)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3)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之路; 4)培养和造就隧道建设专业队伍; 5)重视和提倡工程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7,37(2):123-134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地下工程渗漏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下车库、矿山地下工程、地铁隧道为例简要介绍了地下工程的防渗漏处理技术。分析了地下工程渗漏的原因,并且针对不同形式的地下工程给出了处理渗漏问题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姚云晓 《隧道建设》2012,32(5):619-625
虽然建筑行业已普及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健康管理始终是薄弱环节,隧道及地下工程作业空间相对密闭,尤其是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情况更不容乐观。为引起业内人士对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国家在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结合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点,系统分析了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和地下工程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特点及现状,从法规标准、政府监督、安全投入、现场管理、防控技术推广与使用等多方面提出了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对防控技术推广与使用做了重点介绍,指出确保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政府重视、费用合理、劳动保护用品合格,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应当重视对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监控、分析以及对施工技术及装备研发的引导与扶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24日,全国隧道监控量测与反分析专题研讨会在重庆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联合主办,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路交通技术》杂志社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14.
由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和台湾隧道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1日至22日在山东济南市举行。  相似文献   

15.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行业特点、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出路,指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国家快速发展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需求巨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产业化前景辉煌。同时建议国家和政府给以适当的扶持。  相似文献   

16.
<正>《隧道建设》是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1981年创刊,由中铁隧道集团主管,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主办。其办刊方针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进步服务。《隧道建设》聘请了多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一直是《隧道建设》编  相似文献   

17.
郭陕云 《隧道建设》2011,31(6):648-651
分析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现状,指出着力执行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是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阐明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概念,以隧道建设期岩溶地质风险的控制为例说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主要时段及操作要点。剖析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过程的重要特征及管理的突出难点。指出关键在于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提出提高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有效性措施:一是必须实施动态化管理,二是正确坚持专家评审制度,三是走专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17至18日,全国"第三次隧道与地下工程信息化设计施工暨地质预报技术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华商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175名隧道专家、技术人员参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  相似文献   

19.
本用欧洲许多地下工程的火实实例说明交通隧道安全的重要性,并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以求解决,如有关危险品的运输;对长大公路隧道采用双洞,每一洞仅以单向交通流通行;增设平行隧道,在火警时疏散交通及人流;紧急出口的距离;机械通风系统运行情况;洒水车和其他消防系统的效率;新的防火材料和火警预报方法等研究均已取得了不少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来袭的艰难形势下,2019—2020年无论是质还是量方面,铁路、公路、地铁等领域的隧道工程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比分析近2年我国铁路、公路、地铁等领域隧道整体建设情况,从工程特点、工程难题及对应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佛莞城际狮子洋隧道、郑万铁路小三峡隧道、汕头海湾隧道等已建隧道工程,及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等新开工隧道工程进行分析阐述。系统梳理近2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及未来发展中仍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建设技术需求:1)基于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汕头海湾隧道等工程的建设,高地应力软岩变形控制技术、硬岩岩爆监测及处置技术、高地震烈度区海底隧道修建技术等,取得了较大突破与成功应用;国产大直径TBM和异型大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及应用技术迈上了新台阶,国产盾构主轴承及整机再制造装备得到了成功验证与应用;高压水耦合辅助破岩技术、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盾构/TBM巡航掘进技术等在隧道行业中进行了尝试应用。2)面对穿江越海、川藏铁路等极端环境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需求,新型破岩方法、多功能混合型TBM装备、低真空管道磁浮隧道建设技术等亟需取得突破。3)针对传统隧道工程理念方法难以解决川藏铁路隧道等极端复杂地质隧道工程的关键性难题,提出隧道场的概念,指出应逐步建立并完善隧道场解重构理论与方法,革新极端复杂地质隧道设计理念;结合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智能建造"、"5G"等先进技术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