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根据公差中心尺寸控制原理,研究了移动公差设定技术.结合车身具体实例,通过设定移动公差,解决了零件在匹配过程中的干涉问题,避免了实际生产中修正模具和强行装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前、后大梁搭接区域匹配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搭接区域前、后大梁单件的产品结构以及大梁冲压件尺寸公差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总结出前、后大梁搭接区域产品结构的所有可能失效模式,再针对各种可能失效模式给出相应的单件大梁产品结构解决方案,并从前、后大梁冲压件的尺寸公差控制方面给出相应的偏公差支持。最后,综合分析大梁搭接区域结构特点,对搭接区域给出产品分段结构要求以及尺寸公差控制方面的完整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跳动公差因其检测直观、方便,因而在生产实际部被广泛应用,本文就跳动公差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跳动公差具有特定的功能意义,跳动公差与其它形位公差间的控制关系,并阐述了在一定的条件下选用和二基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设计人员正确、合理地选用跳动公差将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4.
赵哲 《汽车技术》1995,(5):1-10
根据汽车车身薄壁件的功能要求,提出了车身薄壁件采用形位公差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现行形位公差用于车身设计时所存在的问题。在对现行形位公差标准进行适当的补充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比较切合实际和较为完善的汽车车身薄壁件形位公差体系,并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位置公差,许多机械设计人员把它与形状公差混淆,也像标注形状公差一样,盲目地给零件加上不必要的位置公差.还有更多的设计人员则给零件加上过多、过严过松的位置公差.有的位置公差明显与尺寸公差矛盾。为此,首先讨论位置公差与形状公差的区别,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区别这两种公差,并合理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设计制图中,我们常常对一些零部件除了有尺寸公差要求外,还有形状公差的要求和位置公差的要求,有时甚至同时对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有严格的要求。国家标准GB1182《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详细介绍了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正确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和标注法,根据产品零件功能要求标注零件的形位公差时,力求做到简洁、明确,使制造和检测方便。避免出现设计人员在机械制图时形位公差标注不当或重复标注的现象,给零件的制造和检测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目前工程设计、制造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差模型的建模、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于面向刚性件和柔性件装配的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综述和评价,通过对比说明各种分析方法的算法、应用范围及不足。最后,展望了公差模型和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及其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8.
胡敏 《上海汽车》2007,(10):22-24,36
针对轿车装配过程复杂、零部件种类多的特点,在介绍传统的公差设计方法的同时,着重将三维公差设计和有限元公差设计方法引入到轿车开发过程,论述了公差设计既是轿车产品设计,又是驱动优化轿车工艺设计的输入的辨证关系,以实现轿车精致制造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尺寸工程在车身设计及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展示了用尺寸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优化的过程,阐述了常用的尺寸公差分析软件及其基本原理——蒙特卡罗方法.通过对分析过程及输出物的阐述,得出尺寸工程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对质量保证做出重大贡献的结论,为白车身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兴杰 《长安科技》2000,6(1):47-50
形状和位置公差在企业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就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能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等五个国家标准的宣贯实施情况和公差值选择进行了阐述探索,旨在研究今后宣贯实施国家标准时提高时效。  相似文献   

11.
焊装白车身车门安装精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对整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提高车门的安装精度也成为各主机厂的一项重要课题。车门的安装精度主要受生产中公差累积的影响,文章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合理的公差分配,并借鉴优势安装结构等方法,使各安装工序的公差累积可控,使安装精度得到了有效提升,满足了顾客的要求。该方法虽然无法彻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误差,但是可以对误差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控制,将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薄壁件的装配误差诊断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薄壁件装配几何误差溯源,诊断与控制这一新领域的研究进展,特别针对汽车工业中车身装配几何精度质量诊断与控制中的几何量测试、统计质量控制、几何误差形成机理、误差分析与综合及其在误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VisVSA技术的汽车装配公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sVSA是一种以服从正态分布的蒙特卡罗法为计算核心,可以为机械系统装配提供高信度计算依据的公差分析软件。本文利用VisVSA技术对整车不同类型的集成分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论述。在可能影响到装配性能的因素中,通过对比分析方式,重点论述了装配顺序对车门缝隙和面差的影响及装配公差在设计载荷下对底盘系统转向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整个车身制造过程实施快速、准确的控制,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面向白车身制造的质量信息流管理体系,实现了车身制造质量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论述了质量信息流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各信息模块的功能:通过实际质量案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质量信息流管理系统可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了形位公差国家标准之后,一般仍用尺寸公差或线轮廓度公差评定凸轮,用径向圆跳动公差评定凸轮的方法优于前两者,更适合于凸轮的评定。径向圆跳动公差评定时,凸轮的误差(测量)值和公差(评定)值都是径向值,便于测量、处理和评定,方法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整车开发周期、成本和质量的冲突变得愈加明显。剖析了汽车开发中的内容、时间、成本和质量相互作用形成的三角形关系,并提出了在重要环节需要完成的关键任务以达到最终高性价比的整车开发,针对实际项目过程控制中面临的客观市场因素和主观人为因素的挑战,提出了利用新科技(云端技术)来进一步优化整车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燃料电池轿车中CAN总线的实际运用,引申出CAN总线在高压电环境下应用的思考。由项目中遇到的实际网络故障,具体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通过验证各种改进方案,最终明确需要从零部件控制器节点的硬件设计、高压电缆的制作工艺、高低压电缆的走线等方面的优化来提升整车CAN总线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合龙前的最合理扣索索力,将最优化理论与正装计算运用到拱桥施工至最大悬臂状态下扣索索力的确定与调整中,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单元生死和优化功能,编制了拱桥施工过程中的索力优化程序。该优化计算采用1阶分析法,将有约束问题通过添加罚函数转化为无约束问题,以成桥后的拱圈截面控制弯矩最小为目标函数、扣索索力为设计变量,对合龙前的扣索索力逐根调整获得理想成桥内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成桥后的拱圈受力,是拱桥施工过程分析的有效工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 method to reduce steering pull phenomenon. One of the biggest causes of steering pull phenomenon is tolerance of suspension system such as hard point, spring, damper and bush.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pension systems and steering pull phenomenon has as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ut, it can be very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analytical design sensitivity. Thus, it is impossible to directly apply a well-develop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gradient information. To avoid these difficulty, this study uses sequential approximation optim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a meta-model. The robust design process has 28 random design variables with tolerance. For efficient design process, the sample variances for the design goals are approximated from meta-models. The proposed approach required only 62 evaluations until it converged. Optimal design reduced the drift by 80% and its deviation by 38.7%,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 proves that the suggested design method of suspension system is effective and useful.  相似文献   

20.
装配尺寸链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确定零件制造公差、校核产品装配精度、处理零件加工质量和产品装配质量的过程。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只有对装配尺寸链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才能既经济,又保证产品装配精度,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