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平 《汽车与配件》2010,(33):46-46
<正>坐商的劣势、行商的优势早已被不少汽配经营者所认识,但要实现商用车配件的主动销售、理智销售、科学经营,未必被每个经营者所掌握。在当前汽配件的销售实践中,"等客上门,愿者来买"的被动销售方式,早已不适应了。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11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配件销售部联合全国各地"中国重汽亲人配件"销售中心、4S店、服务站等经营单位向全行业发出<选择亲人配件、杜绝假冒伪劣倡议书>,倡议全行业依法经营、保证质量、优质服务、诚信守约、打假维权,并向广大用户承诺:凡在中国重汽销售中心、4S店、服务站购买到假冒"亲人配件",以及在配件市场发现有生产,销售假冒"亲人配件"行为的,均可向中国重汽配件销售部投诉和举报,如举报属实,中国重汽配件销售部将给予用户现金奖励或购买配件优惠.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关联的产业,它所酝酿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正逐渐被释放.通常,汽车公司的配件销售均以产品和渠道为导向,它集成了汽车公司在开发整车产品时所拥有的大量零部件企业资源,以及生产销售中搭建构筑的整车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的网点.……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还是从事汽车配件的销售企业,它们在经营时预测销售金额和利润目标都基于以下的假设: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某一个车型从停产后算起,配件可持续经营10年。第二,在车型上市1年之后的时间段里其配件的销售数量开始攀升,重点客户群为超过质量担保期后的车辆,担保期一般为2年(6万km)或4年(10万km),其配件使用数量会显著增加,单车维修配件费用增高。这是汽车配件经营者重点关注的销售阶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为期10个月对国内汽车后市场配件销售、快修连锁业务的深入调查了解,结合在汽车企业第二品牌配件及2S店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首先介绍"维修信息公开、配件渠道放开对汽车后市场影响"和"汽车后市场配件销售经营模式的变化",然后提出"汽车企业如何获取汽车后市场配件销售最大红利的经营模式",最后给出获取汽车后市场配件销售最大红利的经营模式的建设意见。希望通过此文的论述,为汽车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借鉴,并尽早布局汽车后市场业务。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汽车配件行业习惯把汽车配件划分为"原厂件"和"副厂件"两大类。其中,"原厂件"是指纳入车辆生产厂家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体系的配件,而同一零部件供应商按照同样规格生产的配件,经自己的分销体系销售就被认为是"副厂件",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信任,不利于公平竞争,变相造成汽车供应商的配件垄断。同时,"原厂件"流通渠道的封闭和垄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假冒伪劣配件的流通。由于部分汽配经销商的不诚信经营、原厂配件价格过高、中国车主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原因,假冒伪劣配件充斥着整个市场,严重影响了国内汽配市场的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家对汽车配件生产、销售的指令性计划已经取消。配件供需的计划调节被市场调节所取代,部队所需的大部分汽车配件必须到市场上去采购。因此,如何掌握市场供求规律,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各种灵活的采购方式和军队配件消费的集团特性,组织好配件的采购工作,对于保证部队车辆维修,减少配件的流通费用,提高配件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修改意见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正式发布《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该规定对2005年发布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提出十项修改意见,其中,强制指定4S店维修、维修只能换原厂配件等要求被视为违规。在修改意见中,有几项内容较受业内关注。第一,车主可以自由选择修车地点。规定显示,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车主到指定维修点保养或修车;第二,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同质配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逛百货商店时,常常会被橱窗和柜台内的样品所吸引,并通过观看样品,了解到该商店到了什么新商品及商品性能、价格等情况,有没有自己要买的.我们汽车配件销售部门,应很好借鉴百货商店这一宣传手段.通过摆样品,使顾客对配件加深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重汽摘得2007年我国重型汽车市场的销售桂冠,与中国重汽重视销售服务并率先在中国汽车行业注册和经营服务品牌(即"亲人"服务)有着很大关系.优质服务是整车市场得以持续拓展的基本保障,是整车品牌的延伸和重要支点.实践证明,畅销产品不但要有好的性能、优秀的质量、合理的价格,还要有优质的服务,而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整车配件供应保障体系(或配件营销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