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路》2020,(1)
新疆地区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沿线Ⅲ级、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约占项目总长度39%,设计中采用了强夯加固法。填方试验段施工中,针对湿陷性黄土中粉土含量偏多,若采用规范提供的"7~10d后,δS 0.015"作为强夯效果评价指标将导致检测数据合格、但土体湿陷仍未彻底消除的问题,提出由设计方优化设计,在保证施工过程控制的前提下,引入7d后土体不同处理深度处压实度、地基承载力作为强夯地基质量的参考评价指标,保证工程质量,为相关工程应用强夯法提供了检测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用强夯法对某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试验段施工的过程中,拟定施工参数并对施工过程加以控制,通过对夯后的效果分析,获取适用于该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施工中的适宜参数,并在该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涵地基及台背强夯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咸高速公路沿线湿陷性黄土分布范围大、湿陷等级多的问题,从强夯处理设计方案、处理工艺、质量控制及施工安全操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桥涵地基及台背强夯处理技术。实践证明:采用桥涵地基及台背强夯处理技术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陕甘界至永寿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勘察、地基处理为出发点,系统地介绍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等,对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上修建高速公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强夯法在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及施工,通过工程实践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参数的确定提出看法,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灵高速公路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表明强夯不仅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而且地基承载力得到明显提高,达到了设计要求;经在全线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鑫 《公路与汽运》2008,(3):135-136
文中介绍了强夯施工技术在青兰(青岛-兰州)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论述了强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检测。  相似文献   

8.
强夯法处理西湟路自重湿陷性黄土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鲲  刘念华 《公路》2002,(6):56-60
介绍西湟路自重湿陷性黄土部分路基采用强夯法处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确定等。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具有在自重压力下或一定压力下遇水湿陷变形的特性,针对湿陷性黄土的这一特点,从黄土产生湿陷性的机理出发,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对湿陷性的评价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予以总结,重点介绍了强夯法,深层密实法。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冲沟地区修建高等级道路、高填方路基时,应重点关注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本文依托晋中市环城东路北延高填方路基工程,提出“强基、稳堤、固坡、疏水”的设计方案: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Ⅱ级自重湿陷性冲沟场地并控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50kPa;采用分层强夯法填筑路基并动态监控路基变形情况;采用分级放坡、设置坡脚墙等措施增强边坡稳定性;在沟底设置双排圆管涵解决雨水横向过路问题。工后两年路基状况良好,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永咸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对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有很大危害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强夯法对其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工程实践,从施工组织、检测组织、检测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强夯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并对强夯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基础的处理是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桥梁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土质地区研究桩土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本文以西部某高速公路中一座桥梁的桩基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原状黄土和强夯黄土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地分析了桩侧土沉降及桩侧土压力、桩侧摩阻力和桩尖沉降的分布规律。表明了强夯黄土对改善桩的受力条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在具有严重的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采用强夯法处理的控制参数、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和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强夯技术在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靖  殷郑海 《路基工程》2004,(6):53-56,68
介绍河南省济源至洛阳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施工技术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发展 《隧道建设》2006,26(6):75-77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理主要是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大孔结构,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同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带,为确保路基及构造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冲击碾压法进行填前处理,使地基满足承载力与稳定的要求。介绍了该路段采用冲击碾压法进行地基处理的原理、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湿陷性黄土段公路路基强夯法的施工技术,以甘肃某公路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研究,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介绍和我国当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通用方法,总结出对该路段路基进行强夯法处理,在具体的施工流程中,探讨强夯法的优缺点,并且对施工后的试验路段进行路基平整度、压实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路段平整度、压实度指标能够明显满足规范要求,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路基作用明显,路基的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能够对失陷性黄土进行有效地压实加固,通过夯击能使黄土达到固结沉降,有效地改善并消除湿陷性,处理效果良好。通过对比2 000 k N·m、4 000 k N·m能级强夯法,得到对应能级的有效处理深度分别为4 m、7 m。根据强夯试验前的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可以推断2 000 k N·m能级强夯实验区的黄土可压缩性高于4 000 k N·m处,因此推断该场区平面上的黄土分布差异性较大。利用相关性分析软件SPSS,分析4 000 k N·m能级强夯法对黄土的影响程度与埋深H之间的关系,得到二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908,显著性系数为0.028,说明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工程中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具体实践,介绍了该方法的施工工艺、检测项目、控制标准等,并对强夯处理的前后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强夯法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地基处理具有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强夯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工程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原则和强夯处理方案进行了阐述,并对强夯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施工效果对比后得出通过强夯处理,可以使路基浅层、深层得到不同程度加固的结论,强夯处理可以成为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加固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湿陷性黄土分布较广,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黄土的湿陷性引起的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应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消除或避免因土质湿陷性造成的工程危害。该文以某机场二期飞行区土方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对原地基进行强夯处理,通过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对比,分析地基处理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研究采用强夯法处理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承载力、地基的有效影响深度与地基处理后土层的湿陷系数。结果表明:200t·m终夯面以下5m深度内,强夯后土基的压实度都达到80%以上,湿陷性均被消除,已达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