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铁盾构区间施工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按设计正确贯通.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东湖站一黄花站盾构隧道施工实例,详细阐述地铁盾构区间施工测量管理机构、精度、程序、方法、盾构姿态控制等基本内容,验证了该方案在隧道施工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地铁盾构区间施工的特点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轨道交通》2011,(10):15-16
北京最大规模的地铁车站——6号线常营站9月底封顶。9月7日从施工方北京住总市政公司获悉,常营站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米,是普通车站的3倍。站内将设2个岛式站台和4条轨道,出入口将达“史无前例”的7个。北京住总市政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地铁6号线一期6标段包括黄渠站和常营站,以及褡裢坡站一黄渠站一常营站的地下隧道盾构区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09,(11):15-17
天津地铁9号线中山门至十一经路站双向贯通 10月8日,由中铁一局承建的天津地铁9号线大直沽西路站至十一经路站盾构区间右线隧道安全贯通,这意味着9号线实现了从中山门站至十一经路站盾构隧道的双向贯通。天津地铁9号线大直沽西路站至十一经路站右线盾构区间,是9号线中山门站至十一经路站之间的最后一条盾构隧道。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丰台科技园站-科怡路站区间单线全长574 m,根据整体工筹,区间盾构从丰台科技园站盾构井下井组装始发掘进区间左线,穿越南四环后到达科怡路站南端接收,在科怡路站内调头后二次始发掘进区间右线,穿越南四环后回到丰台科技园站接收、解体、吊出,完成整个区间的盾构施工。  相似文献   

5.
以杭州地铁7号线建设三路站—耕文路站区间盾构下穿2号线既有建设三路站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析新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和新建区间盾构下穿既有车站结构过程中,既有车站结构和盾构隧道的变形趋势及最大沉降区域的分布概况;结合相关工程经验,提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州地铁四号线的仑头~大学城站盾构区间及五号线的杨箕~珠江新城站盾构区间盾构施工实例.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分析在盾构施工中的重要指导性及如何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盾构机在特殊地层中掘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招宝山站前后2个区间分别采用圆形盾构和类矩形盾构施工,然而目前对于与类矩形盾构隧道衔接的车站型式研究较少。文章基于招宝山站两侧采用不同的盾构型式,研究提出地铁车站与不同盾构型式区间衔接方案及车站型式。  相似文献   

8.
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余杭高铁站~许村镇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杭州运营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竖向净距仅3.2m。需要研究合理控制盾构掘进地层损失率,保障地铁运营区间隧道的沉降值在安全允许范围内。为此利用FLAC3D三维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对运营地铁区间的沉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降量与地层损失率密切相关,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损失率在5‰以内,可减小对已运营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施工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沉降分析及控制要求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解决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施工面临的诸多难题,总结在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的若干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通过工程类比、现场试验及监测等手段,对盾构施工相关工法、材料及技术等进行了引进、研究和实践。研究结果:广州地铁五号线大坦沙南-中山八站盾构区间首次成功应用了盾构始发SEW工法,并完成江中超浅埋泥水盾构过江掘进;火车站-小北站盾构区间顺利通过溶洞群,填补该项国内空白;动物园站-杨箕站盾构区间超小曲线半径掘进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车陂南站-东圃站盾构区间首次成功应用了TAC高分子聚合物,辅助盾构顺利通过浅埋砂层。研究结论: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施工关键技术,有效控制了土体稳定和变形,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地铁某盾构出洞洞冻结加固施工为例,介绍地铁区间盾构出洞采用水平孔冻结加固的施工工艺(包括盾构出洞加固冻结方案、冻结施工技术参数、冻结孔施工前车站内衬墙的补强、冻结孔施工工序等)和过程控制;分析了冻结加固效果,为今后市政及相关工程采用该工艺施工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盾构法施工在城市地铁隧道中的应用,使得在盾构法施工中面临到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以上海市12号线东兰路站~虹梅路站区间隧道为工程实例,介绍了一些在盾构施工中面临小半径曲线下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技术,对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隧道施工中,为避让建筑围护桩而采取的盾构曲线始发方案.在施工中,调整始发角度,利用盾构机的自身转弯最小半径达到250 m的极限值,采取一系列洞内、洞外措施,通过精心组织和施工,取得小半径曲线始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全断面砂砾地层盾构法旋工土体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地铁隧道施工的重要工法--盾构法,以沈阳地铁1号线小什字街站--滂江街站区间为例,通过对全断面砂砾地层中长距离盾构法施工土体改良技术的分析,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亮马河站区间盾构隧道旁穿南小街8号楼工程,分析两条盾构隧道小间距、长距离并行临近楼房的工程难点,介绍设计与施工采取的措施以及监测数据分析等工程实践.通过总结分析,得出工程实践中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小间距、长距离并行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和对楼房沉降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富水砂层盾构渣土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富水砂层中选择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施工,对渣土改良有更高要求和难度。北京地铁6号线东部新城站~东小营站间地质构造为典型的富水砂层,结合该工程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成功案例,对富水砂层渣土改良技术加以总结,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上海地铁唐镇东站~华夏东路站区间盾构穿越沼气地层,提出并实施了地面钻孔释放、沼气浓度监测、隧道通风、优选盾构施工参数等综合措施,实践证明措施可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盾构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结合盾构下穿北京地铁4号线宣武门车站动态掘进过程,分析了车站底板处板凳-桩托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及稳定性情况,以及盾构施工对上层车站结构、地表的竖向沉降和整体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区间盾构工程与筹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京地铁盾构工程实施情况的思考,分析影响盾构工程筹划的控制性因素,比较盾构通过车站的方式,提出地铁区间盾构工程筹划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从掘进控制、姿态控制、注浆控制三方面,介绍了福州地铁1号线03标斗门站~树兜站盾构区间在全断面淤泥质层中掘进的关键技术。该技术不仅全面阐述了如何应对盾构在全断面浅埋淤泥质层中掘进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及风险,更节约成本,提高了成型隧道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时引起的地表沉降及既有地铁沉降问题,以北京市东六环拟建隧道下穿既有北京地铁6号线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盾构施工过程获得不同控制位置的变形及应力数据.结果表明:拟建盾构隧道下穿地铁6号线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及6号线衬砌结构沉降均在变形控制标准内且影响不大,安全风险可控;拟建盾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