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禹  杨文仲 《江苏船舶》1990,7(2):10-14
<正>一、问题的提出根据交通部要在运河发展顶推运输的指示精神,1983年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设计了千吨级半分节驳顶推船队,使用单位是江苏省运河航运公司。于1984年起试造一个船队。 1000t半分节驳主尺度如下: 总长 67.5m 水线长L 65.5m 型宽 10.8m 型深 2.9m 吃水 2.2m 排水量 1457.3t 载货量 1150t(2.2m吃水) 1260t(2.4m吃水) 设计满足1978年《长规》对A级航区大统舱的要求。全船采用横骨架式,肋距0.55m。其横剖面图见图1。  相似文献   

2.
张哲辉  卢成 《水运管理》2009,31(1):23-25
分析嘉陵江发展集装箱运输潜力及集装箱运输船舶船型相关因素,根据嘉陵江航道、通航建筑物、现有船型的特点及我国内河航运标准,提出嘉陵江水路集装箱运输的推荐船型:载箱量为54TEU的自航船、机动驳顶推船组(1推1)和分节驳顶推船队(1推2),并对这些船型进行经济性论证与分析,认为机动驳顶推船组和分节驳顶推船队优于自航船。  相似文献   

3.
针对湖南内河干支直达货物运输载重量小、能耗高,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可分解机动驳顶推船队货运,船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可分解机动驳顶推船队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内河货运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顶推驳船队与机动驳顶推船队是两种最好的内河散货运输方式 顶推驳船队在内河大宗散货运输中显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世界各国航道条件好的地方推广很快.顶推驳船队越大,其优越性越显著,但是相应对航道条件要求越严格.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分节驳顶推船队有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地淘汰了原有的拖驳运输。其重大的技术因素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航行实践和模型试验,证明顶推船队在减小航行阻力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推进器前面的两侧加设倒车舵后船队的操纵性能得到大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1.在河运的专业化进程中,我国特有的梭形顶推船队发展到分节驳顶推船队,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监。2.进一步完善我国河运驾驶理论教育的过程。3.逐步推广长江雷达导航和增进通讯联络以提高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航道条件为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基础 ,从分析国内外理论计算结果着手 ,阐明了内河航运船型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 ,认为我国内河船型应发展大长宽比船型和机动驳顶推运输船队 ,后者更适合我国当前的航道、港口现状。  相似文献   

8.
钱徐涛 《船艇》2001,(5):33-35
我国内河通航里程历来仅次于俄罗斯,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航道网。论船型技术,除长江等大型分节驳顶推船队外,小型机动驳(其中挂桨机船占了大部分)和一列式拖带船队是当前航运的主力军。还有不少“三无”船  相似文献   

9.
锚设备虽然简单,但对船舶营运和停泊确实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关系到整个船舶的安全.笔者在实践中了解到,分节驳顶推船队首驳断链丢锚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操作者因素外,造船时的《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以下简称《长规》)以及现行《内河钢船建造规范》(以下简称《内规》)对分节驳锚设备均是以单驳舾装数为依据,没有考虑到分节驳顶推船队这一特殊性.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作者借助电子计算机对长江下游分节顶推船队所作的大规模技术经济论证。在论证中,以综合经济指标 E 评定船队方案经济效果的优劣,对于船队阻力的计算采用作者提出的方法。通过推轮功率与船员工资、驳船队、油价等最佳匹配的函数关系式和大量的实例计算资料,分析了运输成本结构对分节顶推船队经济性的影响;阐明了船队运输成本结构是确定推轮功率和驳船队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对两万余个方案的论证计算与分析,根据长江下游目前的、以至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间内的分节顶推船队运输成本结构和年运量,作者认为长江下游在近期内以发展2000吨分节驳型、1200~1800马力推轮所组成的2×4船队及以2000吨分节驳型和540~1200马力推轮所组成的2×2船队具有最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