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向东  刘明 《时代汽车》2008,(10):72-73
继2007年成功登顶国内轿车市场销量冠军之后,一汽一大众在2008年上半年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1—6月累计销量超过26万辆.同比增长27%,累计市场份额达到9.6%,依然是目前国内市场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2008,(2):136
截止2007年12月25日,广州丰田凯美瑞已顺利完成了16.7万辆的年产销目标,并向17万辆产销量发起冲刺。据广州丰田有关负责人称,从目前的订单情况看,凯美瑞的市场销售形势依然火热,完成产销17万车辆没有任何问题。这一成绩不但让凯美瑞以较大的优势夺取了2007年中高级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更创造了中高级轿车市场年产销量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12005年轿车市场形势分析与评价1.1轿车市场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导致中国汽车总体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到新的高度2005年我国国产轿车销量达到278.7万辆,比2004年增长24.4%;国产汽车总销量达到575.8万辆,同比增长13.54%,加上进口车汽车总销量预计接近590万辆。中国  相似文献   

4.
《当代汽车》2008,(4):7
19124辆,凯美瑞再创中高级轿车市场新纪录。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凯美瑞的上牌量高达19124辆,占中高级轿车月度总销量的17.25%。凯美瑞以无可争议的市场优势,夺取2008年中高级车市的第一个月销量冠军。在2007年凯美瑞捧走中高级车市销量冠军,并创下17万辆的纪录。  相似文献   

5.
一、2005年轿车市场综述2005年中国轿车市场一季度基本消化完前期库存,其后虽然各月销量不断波动但均在20万辆以上,并保持了较高增速,年末迅速拉升,12月份在没有明显库存的情况下,月销量创出历史新高,轻松突破30万辆,达到了年初月销量的2倍有余,使年度总销量恢复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2006年1月份轿车销量仍保持在30万辆以上的情况看,2005年12月销量的突破是有效突破,说明中国轿车市场已经站在一个新台阶上。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5年国内轿车市场生产轿车276.77万辆,同比增长24.42%;销售轿车278.74万辆,同比增长24.31%,与上年…  相似文献   

6.
《轿车情报》2008,(2):21-21
2007年12月25日,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深圳召开了2007业绩暨2008年事业计划发布会。2007年,广州丰田二度上调产销规划,连续12个月蝉联中高级轿车市场单车型月销量冠军,最终以170294辆顺利实现年产销目标,同时也创下了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年产销量的最高纪录。在2007年的成就之上,广州丰田对08年做出了产销21万辆的规划,同时,在08年度中期雅力士将正式投产上市。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研究》1995,(2):33-36
1994年我国轿车市场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呈低速增长态势。总产量可达25.5万辆,销量约为24.5 ̄25万辆。存在轿车整体市场小有起色,具体品种畅、滞并存,价格总体水平回落,购车者结构发生变化及轿车需求潜力大和实现低等特点。1995年宏观环境将拉动轿车市场适度增长,轿车需求可达32.5万辆,计划产量40万辆,轿车价格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崔吉男 《世界汽车》2002,(11):45-46
入世第一年,轿车市场的发展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国产轿车前8个月累计实现销售71.6万辆,超过去年71.2万辆的全年总销量.预计今年国产轿车销量将突破100万辆,而按照去年年初公布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预计到2005年轿车工业产销规模才达到110万辆.可见,一年多来轿车市场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9.
海外信息     
◎奥地利2007年自行车产量、进出口量、国内销量及市场销售渠道奥地利有关统计机构前不久汇总的一份统计报表显示,2007年奥地利自行车总产量达14万8000辆(2006年:14万8000辆),出口量为11万5000辆(2006年:10万辆),进口量为35万5000辆(2006年:33万辆),国内市场总销售量为43万辆(2006年:38万辆)。  相似文献   

10.
张少华 《汽车情报》2005,(22):18-24
在3月份轿车市场迅速升温后,二季度整个轿车市场延续了较好的成长惯性,每月的销量都超越了2004年同期,连续4个月的轿车销量均在22万辆以上。其中6月份的销量高达26万辆,同比增长61%(见图1)。  相似文献   

11.
《汽车导购》2006,(4):11
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厂家销量排名再次发生逆转,上海大众最终以2.356万辆的成绩夺得行业销量榜首。同时,在中高级轿车市场上,上海大众也成为最大赢家。帕萨特品牌继1月份力压中高级车老牌冠军雅阁后,2月份再次以8402辆的终端销量拔得国内中高档轿车头筹。  相似文献   

12.
海外信息     
巴西2007~2011年自行车产销量、进出口量及国内市场销量据海外有关新闻媒体报道,巴西2007~2011年的自行车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及国内自行车市场销量分别为:①2007年(产量:5330000辆;进口:91000辆;出口:21000辆;销量:5318100辆);②2008年(产量:5325000辆;进口:191000辆;出口:16000辆;  相似文献   

13.
马戈 《运输车辆》2008,(3):62-64
2007年,我国重卡市场呈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产销重型卡车48.7万余辆,同比增长58.6%,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 2007年国内重卡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07年国内重卡市场销量继2002年、2004年之后,再次出现“井喷”的发展态势,超出了所有重卡企业2007年初时最为乐观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份,国内生产汽车近74万辆,与2004年相比基本上没有增长,增长率仅为0.96%;销量为68.5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94%。其中轿车产量为30万辆,同比下降7.96%;销量为28万辆,同比下降15.89%。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低迷,曾有业内人士和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市场形势会变好,产销增幅至少会升高3~5个百分点;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作出了同样的预测。然而,前两个月的产销形势让业界深感迷惑:2005年后几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走势将会如何,私人购车的时机、价位、品牌到底该怎样选择,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宋璐 《汽车情报》2005,(18):22-23
1999年,本田公司开始了在中国的汽车生产,当时年产量为3万辆。经过5年的汽车市场扩张,到2003年,本田公司共生产了117178辆汽车,占公司全球汽车总产量的3.9%。为了提高在中国轿车市场的销量,公司到2004年底共创建了3个汽车合资企业,总产量为32万辆。另外,公司还计划在2007年以前,将年产量提高到53万辆,  相似文献   

16.
《汽车导购》2007,(9):86-91
2007年上半年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增量在10万辆左右,由于雅阁.领驭.君越、马自达8、锐志,蒙迪欧和天籁等车型的销量和与2006年同期相差不多,而新车型荣威和戈蓝的销量并不理想,这些增量由凯美瑞贡献了80%以上。上半年凯美瑞的销量就超过了8万辆,仍然有1.5万个订单没有交付,全年将轻松完成15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国和亚洲市场对新奔驰C级轿车的需求上升,戴姆勒公司2007年的全球销量提高了2%。这家总部位于斯图加特的德国公司,其品牌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和斯玛特,2007年的全球总销量为128万辆,超过了2006年的126万辆。其中,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销售约120万辆,较2006年的110万辆提高了3%。  相似文献   

18.
徐瑾 《摩托车信息》2007,(24):11-11
据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我国摩托车产销均突破2000万辆,发展状况是近年来最喜人的.进入2007年,国内摩托车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步表现出国内摩托车市场的总销量下降和国家销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宋璐 《上海汽车》2005,(9):45-46
1999年,本田公司开始了在中国的汽车生产,当时年产量为3万辆。经过5年的汽车市场扩张,到2003年,本田公司共生产了117.72万辆汽车,占公司全球汽车总产量的3.9%。为了提高在中国轿车市场的销量,公司在2004年年底前共创建了3个汽车合资企业,总产量为32万辆。另外,公司还计划在2007年以前,将年产量提高到53万辆,将占公司全球总产量的13.6%,这就意味着中国将成为本田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大合作伙伴,进而取代了加拿大、欧洲和东南亚联盟。2004年3月,本田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广州本田公司,汽车年产量已从原来的12万辆提高至24万辆。同时,本田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5日,主题为“和谐和顺 携手08”的奇瑞汽车2008商务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宣布,2008年奇瑞汽车市场销量总目标为48万辆,其中国内销售目标为30万辆,海外销售目标18万辆,另将有3款全新车型陆续投放市场。2007年,奇瑞总销量38.1万辆,增幅24.8%,以领先第五名8万余辆的显著优势稳居国内乘用车四强,市场份额较2006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位居自主品牌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