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与公众建立关联,实现"超链接的博物馆",是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界关注的话题。对于航海类博物馆而言,建立"公众与航海的关联",是指博物馆通过呈现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与资源,逐渐消除普通公众由于历史、地域、行业、文化等因素造成与航海的心理隔阂,真切感知航海与社会生活乃至个体日常的紧密关系,对公众的航海历史记忆与文化认知起到引领、启示、激发、活化的作用。2018年9月,笔者随队出访英国格林尼治国家海事博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位于伦敦格林尼治区的格林尼治公园内,与皇家天文台、皇后屋、19世纪运茶船"卡蒂萨克"号(Cutty Sark)共同构成格林尼治皇家博物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规模之大、藏品之丰、积淀之深堪称世界海事类博物馆标杆。追溯该馆发展历程,其浓郁的航海氛围、丰厚的航海文化遗产,令人印象深刻。一、格林尼治区的航海背景格林尼治区历史悠久,航海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伦敦  相似文献   

3.
《水上消防》2014,(3):F0002-F0002
<正>中国航海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室内展示面积达到了21000m~2。馆内展区分为三层,第一层设置了航海历史馆、船舶馆、海员馆,以及渔船与捕鱼专题展区;第二层设置了航海与港口馆、海事与海上安全馆、军事航海馆,以及航海体育与休闲专题展区。博物馆还建有天象馆、4D影院和儿童活动中心。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建成对于推动航海事业发展、弘扬我国航海文明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是一个航海  相似文献   

4.
测绘新技术日新月异,图面表现形式多样化,加上海事测绘成果的复杂性及海事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等特点,对海事专题图制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海事专题图的分类特点、设计与制作,并提出编制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红 《中国海事》2008,(9):58-59
海事档案管理是海事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海事业务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的开发与开放,海事工作业务也随之扩大.形成大量的海事业务档案。文中通过阐述海事档案特征,分析海事档案管理与海事文化建设的关系,探讨创新海事档案管理形式,目的是充分发挥海事档案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海事文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内首家以中国传统帆船福船文化为重要载体的专题博物馆——“福船文化馆”,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建成。以展示中国四大传统帆船“沙船、浙船、福船、广船”之一的“福船文化”内涵与精髓,使公众感受中华传统舟船海洋文化的魅力,体会福建海洋文化的根脉传统,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陈兆云 《珠江水运》2006,(Z1):86-87
广东海事局、天津海事局、上海海事局的三支海测大队,担负着全国沿海各港口的海事测绘及海图出版任务,为海事监督部门提供了海区及港口的第一手监督必需资料。特别是在近几年来,海事测绘与海事监督在同一个海事系统中已经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海事测绘已经成为海事监督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6月26日,第二届内河海事论坛暨长江水系海事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武汉举行。本届内河海事论坛的主题是"和谐、救助、文化",分为"海事一家人"建设、内河水上人命救助、安全文化建设三大专题。由交通部长江海事局、中国水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塑造区域文化形象、引领区域文明的重要坐标。在这一趋势下,如何为公众阐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成为区域博物馆面临的挑战之一。以长春博物馆为例,在目前的阐释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议,以期为区域博物馆向公众阐释抽象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走进新加坡海事博物馆新加坡海事博物馆与其他国家的同类博物馆相比,因为建馆时间不长,若按时间年限划分,充其量是小老弟。但与众不同的是,该博物馆有中国历史元素,那就郑和宝船模型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而且馆中是中文、华语,中国人看了哪有不亲切之感。过去当海员,年年航经新加坡,每次上岸多则半天时间,想去也没有时间。今年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航海之人,哪有对海事博物馆不感兴趣之理。  相似文献   

11.
<正>文物古建筑作为各历史时期留下的物质文化遗存,反映了人类本身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情况,在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了社会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意识,城镇化建设推进了文物古建筑(区域)的赢利性商业开发,在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建设过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显现出薄弱或滞后,频发的火灾事故,在将历史文化瑰宝化为灰烬的同时,对文物古建筑消防  相似文献   

12.
海博 《航海》2014,(5):36-36
2014年9月5日至6日,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与香港海事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海洋遗产与博物馆"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香港顺利举办。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22位涉海类博物馆馆长、国际海事博物馆协会、香港船东会、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等代表,共同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大背景,以"海洋遗产与博物馆"为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3.
海博宣 《航海》2020,(1):7-8
长三角地处祖国东部,拥有数量众多、品类广泛、内涵丰富的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航海博物馆牵头,长三角地区25家博物馆参展的"长三角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于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展期将持续至2020年3月31日。展览荟萃精品200余件,涵盖50余项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阐释长三角航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助力"上海文化"品牌打造。  相似文献   

14.
内河海事监管如何从一个不被公众所理解的“尴尬局面”中脱颖而出?如何形成独具特色的监管模式为广大同行所效仿?佛山海事用其五年之功完成的“佛山内河海事监管模式”解答了我们这一困惑,为此,本刊特别制作《“佛山内河海事监管模式”好榜样》系列专题报导,从源头管理、信息管理、应急管理和渡运管理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该模式的独到之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1日,全国海事系统智慧海事现场推进会在福建泉州顺利召开。部海事局副局长李世新,部海事局科技信息处,船舶动态监控中心、各直属海事局及长江和江苏海事局科技信息处负责人,部分省级地方海事局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长江航务管理局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应用系统开发单位相关人员,共计60余人参会。现场会以专题讲解方式对智慧海事在二级中心的建设、应用情况做了全面介绍。在听取大家的讨论发言后,李世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海事行政法规、规章为主线回顾了历史,阐述了“海事”、“海事处理”等基本概念,海事工作与海事“立法”的关系。提出了对海事管理自身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海事法制文化的概念,分析了海事法制文化建设的现象、意义,并结合芜湖海事法制文化建设的实践,引导出对海事法制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海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海事管理机构和人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安全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其特有的、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管理理念、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近几年,海事行业对文化建设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之中。在2009年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上,部海事局党委提出,要深入开展海事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小断深化海事文化内涵,增强海事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风格海事测绘专题图是以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展示海事测绘专题要素的地图,具有美观、大气、典雅等特点。文章结合《北方海区交通形势图》的设计与实现,论述了中国画风格海事测绘专题图的内容、色彩、符号、注记设计等方法以及该图的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正>汕头海事与书有不解的渊源、与书有深厚的情感。这种渊源和情感得益于这个集体共同的认知,那就是书本传播力量,文化传承历史。建局十五载,职工书屋一路成长。与建家同行,与文化同行,与传承同行,与发展同行,见证了汕头海事的峥嵘。从陋室渐成规模,成就了海事的气质。"十二五"末,书屋规模近1000㎡,拥有4大门类、近5000册的藏书量。书屋除图书借阅功能外,还配套休闲、文化、展示等辅助功能区。借助"广东海事职工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