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地铁4号线某区间隧道穿越砂性地层,局部土层震动易液化.针对穿越该区间地层特点,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并与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工况相比较,根据计算结果针对结构及液化地层采取相应的设防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隧道工程,对盾构段和明挖段典型断面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盾构段与明挖暗埋段静力荷载为控制工况,其所产生的内力大于地震工况,依据静力作用效果进行结构配筋可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隧道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为加强构造措施,包括设置变形缝、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管片纵缝设置螺栓接头连接、管片环缝采用剪力销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抗震与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震荷载对于隧道结构是不重要的,因为历次地震中,与地面建筑物相比,隧道结构的震害都较少且程度较低,因此关于隧道结构的抗震研究就没有受到重视,隧道结构抗震研究的水平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4.
现今《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以及《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反应谱计算有较大的差异性。以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区为例,仅讨论规则桥梁在三种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情况下,采用反应谱法计算得出的E1地震作用下水平力。最后通过比较,得出桥梁结构在不同场地土以及不同地震动参数分区间三本规范的差异、比值大小及其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5.
根据功能要求、使用情况等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及设防目标,对拟建连续刚构桥建立全桥整体分析模型,选定不同概率水准的参数,采用纵向+竖向、横向+竖向的方式作为地震动输入,以寻求结构在纵、横向地震作用时各桥墩的内力分布规律,综合分析评价桥梁抗震性能.反应谱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可以满足预期的设计性能.建议应更深入开展基于性能的抗震理论研究,并逐步将该方法应用于桥梁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6.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设防标准要通过抗震桥梁使用功能进行分类,通过实践分析得出桥梁结构抗震设防的安全度,实现公路桥梁经济性与安全性均衡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标准,为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实现公立强烈抗震设计设防标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行  张锐  居恒 《北方交通》2020,(1):85-89,94
以功山至东川高速公路工程响水河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地震动力仿真运算,研究高烈度断层破碎区不同的减震材料、减震层厚度及设置方式、变形缝的设置间距、断层破碎区设防长度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围岩-隧道衬砌结构体系的减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隔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减震新技术,对地面建筑效果显著。本文在分析了地面结构隔震原理的基础上,以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从隔震角度出发,提出了地下结构减震模式的基本构思。根据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的结果,论述了这一构思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供地震区隧道和地下工程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桥梁的抗震性和耐久性设计直接关系到桥梁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某B类桥梁抗震设防措施按照Ⅷ度地震烈度区设防,桥涵结构物需进行抗震设计。同时基于100年设计基准期,为了使桥梁在预期作用和预定的维护条件下,能在规定期限维持其设计性能,对桥梁进行了耐久性设计,提出了该桥梁的抗震性和耐久性设计技术措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工程实践效果表明,通过采取增加结构的阻尼或利用桥墩的延性消耗地震能量,以及提高结构混凝土标号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满足桥梁抗震及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围岩—隧道衬砌结构体系的减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减震新技术,对地面建筑效果显著。本文在分析了地面结构隔震原理的基础上,以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从隔震角度出发,提出了地下结构减震模式的基本构思。根据模型和数值分析的结果,论述了这一构思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供地震区隧道和地下工程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工程抗震的研究展开以来,为了在结构设计和研究中更好地考虑地震作用造成的影响,科学工作者们分别在地震动分析和模拟、结构抗震性能两个领域进行着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对于如何将已经得到的地震动诸多特性考虑到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中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若简单参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圆形水底隧道抗震设计的近似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衬砌与土体的变形与它们之间的相对刚度有关。通过计算土体的位移,再采用传递系数,来计算衬砌的变形,最后求出衬砌的内力。而传递系数是Peck提出的柔度比或类似压缩比的函数。文中还简介了St.John的计算方法。并对SFBART的设计实例,按建议的方法进行计算,还将计算结果与St.John和SFBART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双线隧道衬砌纵向裂缝对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影响,针对《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IV级围岩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采用改进的静动耦合剪切模型箱,考虑隧道埋深、衬砌开裂位置和开裂形式3个影响因素,分析隧道衬砌的地震动应变和结构内力响应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震剪切波作用下,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衬砌结构的破坏形式分别为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破坏位置均首先出现在拱腰,对应的无裂缝衬砌破坏时振动台台面输入波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8g和0.9g;拱顶和边墙处裂缝对隧道衬砌结构抗震安全性影响较小,而拱腰处裂缝影响显著;浅埋和深埋条件下,拱腰处有裂缝的衬砌破坏时振动台台面输入波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5g和0.6g;纵向裂缝的开裂形式不同,衬砌破坏时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基本相同;在深埋条件下,相比于正截面裂缝,拱腰处斜截面裂缝导致衬砌结构破坏后变形速度加剧.   相似文献   

14.
临吉东线S7光华中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吉高速公路东线S7光华中桥为三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墩高相差较大。本桥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针对该桥,分别从地震动输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抗震设计方案的选取以及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对采取和不采取隔震技术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推荐出较优的抗震方案。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在对都汶(都江堰-汶川)公路高速路段18座隧道进行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隧道的各种震害形式,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并对隧道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震害表明:地震引起隧道破坏的外因,除地震动外,还有坡面失稳和断层错动引起的灾害.研究结果可供隧道抗震设计、灾后恢复重建和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国外十几次主要地震事件中选取了320条强震记录,按照《铁路工程抗震规范》罕遇地震下6度、7度、8度和9度设防标准进行调幅,并利用弹塑性动力分析程序,采用Takeda双线性刚度退化模型,考虑了不同震级、场地类型、基阶周期的影响,进而对SDOF弹塑性体系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参数影响研究,为建立与《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相符的弹塑性反应谱提供合理的依据,进而为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上部结构由预制构件组合成整体的装配式桥梁应用广泛,选择了某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装配式规则桥梁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高烈度区装配式规则桥梁抗震计算方法,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对现有相关规范抗震设防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路路基工程特点和地震带来损失分析,提出了公路路基结构抗震设防目标的建议.通过分析得出:《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89)确定的抗震设防目标在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二级以上公路可以适当提高设防标准,所提出的公路路基结构抗震设防目标涵盖了破坏等级、通行条件和修复状态.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周期大幅值脉冲型运动效应、方向性效应等显著特征,近断层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存在明显差别,近场区的设计地震动需专门研究.文中建立了包含世界范围内23次主要地震事件中338条水平向记录的近场地震动数据库,对中、美相关的代表性抗震规范的设计反应谱进行了场地分组下的实际地震动检验,表明现行各规范与近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别,难以直接适用于近断层区的结构抗震设计.通过引入考虑近场地震动效应的近断层系数、衰减指数,分别对设计谱平台高度和中、长周期段衰减速率进行修正,并通过对特征周期的取值进行调整,给出了适用于近断层地区结构水平向抗震设计谱的建议.对比检验表明,所建议的设计谱和实际近断层记录分组均值谱吻合较好,并与代表性的跨越断层区典型高速公路桥梁桥址抗震设计谱相一致,可适用于近断层区域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20.
考虑桥梁结构的服役期对地震荷载的影响,应用等超越概率的方法将地震作用进行折减,将公路桥梁抗震规范中的两级设防标准扩展为三级设防标准.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应用概率理论将目标反应谱随机化,结合相干函数和相位差谱理论,采用MATLAB程序,生成在役桥梁结构空间相关多点非平稳随机地震动.模拟结果表明:应用等超越概率的方法可以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合理折减;应用概率理论进行反应谱随机抽样,得到的随机地震反应谱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动的随机性,其中30条随机反应谱的变异系数最大差值为0.064,精度符合要求;计算反应谱与随机目标反应谱拟合情况良好,1、2号目标点的拟合优度值分别为0.82和0.81,精度符合要求;合成的人工地震动能够反映在役桥梁结构的已服役期和地震动的随机性,接近实际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