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研究了高速公路中面层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以AC-20C连续型密级配为基础,采用相同油石比与SBS改性沥青的条件下,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冻融循环试验、车辙试验,并结合现场钻芯法路面压实度检测,分别对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耐久性、高温稳定性及路面压实度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热拌混合料相比,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能将平均生产温度降低20~30℃,其水稳定性与耐久性略低,高温稳定性较高,施工路面压实度两者基本一致,以上性能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模量沥青稳定碎石的力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沥青对沥青稳定碎石的动态模量值影响比较大,而对静态回弹模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高模量沥青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大于普通沥青稳定碎石和SMA改性沥青稳定碎石。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长寿命路面设计提供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3.
廖光华 《铁道建筑》2006,(6):101-104
文章介绍改性沥青SMA(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路面,在施工中原材料质量控制过程和要求,沥青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控制质量的措施及SMA的路面质量检查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乍浦-嘉兴-苏州高速公路路面施工实践,介绍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在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SMA路面结构是近几年引进的一项新技术,SMA混合料生产质量是保证SMA路面施工质量的基础.结合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的施工实践,介绍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特点、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掺加湖沥青的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延性.本文结合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中,湖沥青(TLA)加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道路上面层应用的实际情况,从材料的选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探讨了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一种合理的评价SBS改性沥青性能的针入度测试方法,在3种针重、4种温度条件下,对不同改性剂掺量和结构类型的SBS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试验,同时,采用车辙试验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标准针入度测试方法下测定的针入度难以反映不同改性沥青的稠度差异及高温性能差异。在对试验条件修正为"试验温度30℃,针重150 g,贯入时间5 s",即修正针入度法后,所测得的针入度能较好地评价SBS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且SBS改性沥青针入度大小与混合料高温性能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泡沫温拌SBS改性沥青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沥青发泡机理,结合SBS改性沥青材料特性,得到了SBS改性沥青发泡的影响因素,并重点针对SBS改性沥青加热温度和用水量对沥青发泡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过高的SBS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会降低沥青发泡效果;确定SBS改性沥青最佳发泡条件时,需要同时考虑沥青加热温度和用水量的影响;以膨胀率不小于8倍,半衰期不小于20 s为标准,确定了SBS改性沥青最佳加热温度为170℃,最佳用水量为2%。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与混合料高温性能相关的SBS改性沥青软化点评价方法,通过变化试验条件(加热介质、测试板距)分析不同结构类型和掺量的SBS改性沥青软化点变化规律,并进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条件下的SBS改性沥青软化点与其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没有直接关系,也很难鉴别不同SBS改性沥青之间软化点的差异。在对其试验条件修正为"测试板距10 mm,加热介质采用甘油",即修正软化点法后,所测得的环球法软化点可显著区分不同SBS改性沥青之间的差异,且与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指标——动稳定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SMA沥青路面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抗水损害、抗老化和抗滑等特点,目前被广泛使用。通过合肥市长江西路高架桥桥面SMA沥青的施工实践,对改性沥青SMA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如何克服路面泛油以及路面与各检查井及雨水井的衔接对于我国沥青路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结合路面施工现场实测数据,及工后养护对路面的影响,力求找到更有利的通车时间方案,希望能够为将来的路面泛油与各井口施工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生物油改性效果及改善生物沥青的性能表现,采用生物油和有机化蒙脱土为原料,分别制备生物沥青和有机化蒙脱土改性生物沥青,利用流变性能试验、布氏黏度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性能试验,揭示生物油和有机化蒙脱土对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与石油沥青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生物油改性后生物沥青的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和低温抗裂性能较好,黏度稍有提高;有机化蒙脱土可形成独特的片层结构吸收沥青组分,沥青中重组分含量增加,掺加有机化蒙脱土后,改性生物沥青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进一步改善,黏度提升效果显著,达基质沥青的2倍以上,但低温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性能要求;详细阐述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类型、级配及其施工要点;结合其在福建浦南高速公路上施工和试验,介绍其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并总结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板式无碴轨道用CA砂浆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对CA砂浆(水泥-沥青砂浆)垫层的要求出发,比较国产和日本的CA砂浆性能,阐述CA砂浆及专用乳化沥青的关键技术。我国的无碴轨道研究开发已经有了多年的基础,完成了一系列从试验室试验到现场试验、改进试验、再上道试验的过程,确立“从最终的使用性能要求出发”这一新概念进行CA砂浆的设计;通过对CA砂浆集料性质的反演,研究集料的特性,进行混合料设计和性能分析,确定新材料的合理配方;按照使用性能要求研究CA砂浆的质量检验方法。采用阳离子乳化剂进行沥青的乳化,增强合成材料的包容性;使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添加剂进行沥青改性,改进沥青的结构—力学性能;设计适应不同温度地区使用的材料配方和添加剂;指出CA砂浆的制备和施工设备必须专业化,以满足大规模生产和施工时稳定CA砂浆质量的要求。建议从使用性能出发,建立CA砂浆的质量检验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金桂大道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确定、摊铺与压实施工工艺,机械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接缝处理等施工技术,并成功地运用阶梯式摊铺施工和平接缝施工方法,保证了路面施工的平整度,使I标段的路面质量达到了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16.
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层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基床表层防水用沥青混合料为SAMI混合料。在归纳水工、建筑、铁路等工程用沥青混合料特点的基础上,阐述沥青混凝土用于路基面防水的优良特性。同时,对设计级配曲线偏级配范围上限、中值和下限的3类典型级配的混合料开展室内试验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混合料空隙率和渗透系数随沥青用量的变化规律,提出1%~3%可作为路基面防水的SAMI混合料空隙率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7.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建设中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被用作轨道板与混凝土底座板之间的弹性垫层,其性能对轨道结构的平顺性、耐久性、列车运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均有重大影响,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工程结构之一。由于对其施工经验的缺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工艺工法掌握不当以及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垫层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质量缺陷,从而破坏其对轨道板及底座板的粘接力,因此对其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很有必要。研究结论:通过某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垫层施工实例,对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垫层施工中常见的灌注后在板和砂浆的结合处出现微缝隙或在局部出现砂浆不饱满、分层现象;灌注后表面出现大量的微小气泡、较大的气泡、上下连通的气泡以及灌注后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垫层析出沥青颗粒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从轨道板封边工艺、灌注工艺、搅拌工艺、原材控制等方面给出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使其施工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给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天津特大桥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经验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介绍原材料进场检验、储存及管理,砂浆车选型、计量及维护,施工前准备(清洗、紧压、封边、排气孔设置、预湿),砂浆的拌制、灌筑、养护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施工中的临时路面系统是解决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的重要手段.南京地铁2号线云锦路站施工期间,采用了贝雷桁架临时路面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地铁车站施工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并从结构设计、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项、临时路面系统的监控量测等方面对该贝雷桁架临时路面系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方明镜  陈豪 《铁道建筑》2020,(3):112-117
沥青混凝土铺装轨道结构中,沥青混凝土支承层的厚度设计目前以经验为主。本文建立了轨道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层状弹性体系理论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和实测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以沥青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变、路基面竖向应力、路基面竖向位移为关键设计指标的沥青混凝土支承层厚度准静态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设计。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有限元计算结果偏于保守,两者都在实测数据取值范围内;理论模型修正后可用于无砟轨道沥青混凝土支承层的厚度设计;设计指标的阈值可控制设计层的最小适宜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