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圆孔扩张理论对CFG 桩处理公路软粘土的成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依据工程实例对沉管引起的桩间土超静孔压、地表隆起量及土体挤密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CFG 桩沉管的“隔桩跳打”工艺,解释单桩沉管过程对相邻已打桩成桩质量的影响,以及复合地基桩间距的合理设计均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春景 《中国水运》2007,7(12):111-112
灰土桩挤密是加固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依据了位移贯入法理论,对静压灰土挤密桩成空过程进行了模拟,从而实现了桩在土体中的贯入,验证了小孔扩张理论中沉桩后土体在桩侧与桩端的扩张形式,为实际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宗豪  张青海  王翔 《水运工程》2012,(11):184-190
为了更好地改善国内沿海和内河地区的软土地基,解决水上建筑物的稳定问题,采用挤密砂桩对软土地基进行人工处理的方法在近年得到广泛应用.挤密砂桩KS-REACT工法是在振动作用下,通过控制套管内空气压力实现砂桩挤密扩径.该方法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软基处理中得到应用,具有成桩质量高、地基加固快、砂损失率低等特点.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合理解决,为今后挤密砂桩施工提供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4.
振动沉管碎石挤密桩,通过在地基中形成密实桩体和挤密作用,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加速地基固结,有效地消除液化,提高地基承载力。碎石挤密桩技术可靠,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约投资,工程进度快。  相似文献   

5.
冯创志 《中国水运》2013,(12):366-367
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加固效果明显,可以快速提高地基承载力,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文中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主体工程岛隧工程西人工岛的施工,对水下挤密砂桩打设的施工工艺、参数计算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发挥该技术在外海筑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八所港老港区1#~4#泊位改造工程,深入探讨了钢板桩的动力打入及振动沉桩机理,分别采用应力波动方程分析法和振型叠加法对该工程使用的U型单根钢板桩及组合式钢板桩进行了动力沉桩分析,并将计算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动力打桩导致土体发生塑性流动或挤密侧移,而振动沉桩则使土体出现振动液化;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可以有效地模拟动力打桩过程,应用振型叠加法求解运动方程可以有效地模拟振动沉桩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饱和软土地基中沉桩时,产生挤土效应会导致土体的垂直隆起、产生较高的孔隙水应力,妨碍施工的速度,甚至威胁已入土邻桩和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不同的土质特性,桩基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也不相同。本文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对天津某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这一特定土质情况,分析不同桩型和不同桩径在沉桩就位后,地面隆起量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可对桩基施工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来说,路基沉降控制是工程建设成功与否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地基处理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是施工控制的重点。本文结合西宝客专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实践,对水泥土挤密桩与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提出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打入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软土地基上打入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静载试验,对承载力时间效应进行了探讨,供在设计和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灰土挤密桩最佳桩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土挤密桩因其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廉、施工设备简单、工期较短、能很好地消除黄土湿陷性,在处理深度要求适中、承载力要求一般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以某电厂地基处理为研究背景,通过3种不同桩距灰土挤密桩试验效果对比分析,寻找最佳桩距,从而达到消除湿陷性、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