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20世纪末,主跨890m的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日本多多罗大桥建成。进入21世纪后,多个国家争先开展适应越江跨海超大型工程的千米级斜拉桥的规划研究,千米级斜拉桥的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核心技术成为了代表新世纪世界桥梁工程技术发展的第一制高点。经过8年多的艰苦攻坚和工程验证,"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技术研发团队"率先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重大技术难题,支撑了世界上首座突破千米的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建设,实现了桥梁技术新的跨越,引领了世  相似文献   

2.
桥梁工程项目中运用BIM技术能有效提升设计与施工水平,降低各类故障问题的发生几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文章分析了BIM技术应用于桥梁工程的优势,并从数字化加工、桥梁设计、施工模拟、施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运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效果,概述大跨径连续桥梁,对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期有效提高桥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工程质量,推动我国基建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针鱼岭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径斜拉桥前支点挂篮的改造设计方法,并通过Midas Fea有限元软件对改造后的挂篮系统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该大跨径斜拉桥前支点挂篮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提出了挂篮改造注意事项,为前支点挂篮改造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不仅介绍了BIM技术具有的特征,还从桥梁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研究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体现了BIM技术应用对桥梁项目建设带来的重要作用、为桥梁工程生产模式带来的重要变革.通过总结BIM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桥梁工程领域BIM技术的改革和应用提供思路,希望能为桥梁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装配式桥梁设计与施工信息不对称、成本和时间超支、质量等问题,保障装配式桥梁建设进度与质量,以BIM技术应用展开分析,从设计环节、施工环节探讨BIM技术的应用方法。研究表明,BIM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数据整合和可视化分析,旨在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BIM技术的目标是将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的信息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以便项目管理者、设计师、工程师和承包商等各类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协作、共享信息,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大跨径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技术,结合某跨铁路大跨径连续梁桥转体施工项目实际情况,在分析跨铁路大跨径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对跨铁路大跨径连续梁桥转体系统结构构成及其施工技术要点展开详细论述。实践表明,跨铁路大跨径连续梁桥转体施工工艺能够较好地解决桥梁施工中的难题,克服施工障碍,确保桥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属于大跨径桥梁,而随着斜拉桥跨径的不断增大,桥梁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稳定性分析也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模拟的方式对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非线性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斜拉桥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稳定安全系数,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传统桥梁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并以杨家岭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桥梁工程设计优化进行了尝试探索。研究表明,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桥梁设计过程中施工场景展示、静态及动态的干涉及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桥梁工程建设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对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技术特点;其次,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其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再次,基于上述内容总结当前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的技术要点;最后,指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桥梁建设质量,需要对该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桥梁建设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沿海及西南地区风力较大,大跨径桥梁在风的静力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分布的扭转变形,对桥梁寿命及车辆行驶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文章为研究风力作用下大跨径斜拉桥的抗风颤振性能,基于弹簧悬挂阶段模型试验开展了大攻角条件下大跨径斜拉桥抗风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攻角条件下桥梁出现了两类不同的颤振现象:小攻角下的发散型弯扭耦合颤振现象和大攻角下的自限幅非线性颤振现象。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桥梁抗风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塔与基础方案的选择是斜拉桥设计建造的关键。文章概述了公铁两用斜拉桥在跨径、结构形式、工程材料、施工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开展了斜拉桥主塔设计、索塔锚固设计、索梁锚固设计、基础设计等方面的方案比选,探讨了各方案的特点,并对结构创新以及新材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可为我国钢桁梁斜拉桥的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铁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较为粗糙,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文章针对该问题,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的大跨度铁路无砟轨道斜拉桥BIM+GIS模型,实现了图纸审查、工程量精确分析、钢筋自动化加工以及三维技术交底等信息化功能,并应用于斜拉桥施工管理中,为铁路斜拉桥的建设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BIM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实现我国“智慧桥建”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某大桥施工图设计为例,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桥的设计工作进行研究,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结合现行公路及相关市政设计规范,采用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对桥梁冲刷进行了计算,极大地提高桥梁冲刷计算的准确度和效率,可为桥梁工程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部交通科技》2014,(4):I0004-I0005
<正>广西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日前,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负责施工的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跨径——合江长江一桥(波司登大桥)完成的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核心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鉴定验收,鉴定结果认定该课题研究成果创新性突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课题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该课题以530m跨径的合江长江一桥(波司登大桥)为依托进行科研攻关,解决了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核心技术问题,确保了大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路桥梁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结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目前,在城市桥梁建设中,中小跨径斜拉桥正逐步成为最佳的选择方案。与一般结构形式的桥梁相比,斜拉桥的跨域能力更强,并且造型也更加美观。虽然中小跨径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相对简单,但其结构形式丰富,针对其独塔形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部交通科技》2014,(4):I0004-I0004
<正>青海首座大跨径双塔斜拉桥浇筑第一桩3月29日,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哇加滩黄河特大桥北塔主墩第一根桥梁桩基(直径2.8米、深50米)完成混凝土浇筑,共浇筑混凝土328立方米。这是青海省首座大跨径双塔斜拉桥,也是我国西北地区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哇加滩黄河特大桥是牙什尕至同仁高速公路的主要工程之一,主桥全长1000米、主跨560米、宽28米,主塔最高达193.6米,计划于2017年建成。据介绍,根基浇筑前,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在桥梁设计中大跨径吊桥(悬索桥)以其优越的跨越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跨径较大,其力学特性也较为复杂。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分析了大跨径悬索桥在不同桥塔组合时的静力特性和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多塔结构会增加主梁挠度、梁端纵向位移,从动力特性看整体刚度会有所下降,其面临的抗风安全稳定性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某跨径布置为180m+110m+46m的双索面独塔斜拉桥,进行各施工阶段工况下索塔锚固区局部应力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对该独塔斜拉桥选取索塔上部索区的4个节段,考察其截面正应力的分布规律,以发现独塔斜拉桥索塔锚固区位置的受力机理,用于指导设计和施工,供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九江长江二桥主桥结构为六跨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主跨跨径为818m。大桥首次在长江主干堤近距离迎水坡面平台设置大规模桥梁主塔基础,设计中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有效保证了大堤的安全。总结了斜拉桥设计过程中关于边跨与中跨跨径比、结合段位置等方案选择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