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结合山西某高速公路弃土场的设计实例,对弃土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弃土场所能取得的效益,为山区高速公路弃土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服装企业选址特点,在分析服装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AHP)对物流区域配送中心的选址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区高速公路在建设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土石材料,项目完工后,弃土场将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面积的重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恢复的要求。本文从山区高速公路弃土场自身特点出发,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用地状况、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按照经济、技术可行、效益高效的总要求,利用弃土场设计技术和土地复垦技术,将弃土场用地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弃土场用地进行复垦变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某标段弃土场高边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暴雨扰动下弃土场高边坡的安全稳定性,运用毕肖普(Bishop)法、摩根斯坦-普赖斯(Morgenstern-Price)法和瑞典圆弧(Ordinary)法计算,使用Geoslope软件模块,建立边坡分析模型,模拟分析连续1 h、6 h、24 h、72 h的极端暴雨工况下,弃土场高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的弃土场高边坡,在暴雨工况下,内部开始出现微小滑弧,随着雨水内渗,滑弧逐渐增大,而后形成清晰滑面,滑面呈S型,形成清晰滑面后,降雨会使滑面面积继续增大,贯通之后边坡滑塌。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的取、弃土场及施工便道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极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文章通过总结实例研究,探讨了高速公路取、弃土场与施工便道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施工方案,对高速公路取、弃土场及施工便道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触发城市成长的诱导工具,私家车增长改变了交通结构,增强了空间可达性,从而拓展了城市居住范围。在居住区位的选择问题上,时空替代效应为居住选址决策提供了新的方法,从居住——就业的通勤角度,利用时空效应分析,私家车节省了通勤时间,使家庭效用增长,扩大了居民选址范围,促使居住区向更远空间扩散。同时,以GIS技术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连私家车与居住空间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较大的相关性,私家车数量随居住空间扩展而增长。  相似文献   

7.
党杨瑞 《综合运输》2023,(12):104-108+170
针对高铁车站选址问题,考虑其主要控制因素,构建高铁车站选址方案指标评估体系,并借助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对高铁车站选址方案进行评价。首先,分析高铁车站选址方案控制因素,将其划分为因素层、指标层;其次,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评价结果;最后通过成都东站实例验证,评价结果表明成都东站选址较优,可为高铁车站选址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AHP法在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HP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能等方面结合物流中心的功能,科学地分析了影响物流中心选址的各种因素,并将这些影响因素根据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和综合评价,大大简化了物流中心选址的复杂性,也使物流中心选址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体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弃土场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堆积体,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需要掌握弃渣体的物理力学指标。文章以厦蓉高速公路水都段典型弃土场弃渣体为研究对象,介绍采用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方法,对弃渣体的最大干密度和抗剪强度等参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不同颗粒成分弃渣体的最大干密度不同,但在通常推填方式下,弃渣体的强度指标基本不受压实度控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广西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并针对中央分隔带、路堤与路堑边坡、互通式立体交叉区、服务区、路侧台地及取弃土场的功能特点和绿化要求,提出了适宜的高速公路绿化植物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公路施工过程环保定义出发,结合规范化施工实践,从路基施工、桥梁施工及取、弃土场的规范化作业三方面阐述了环保监理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GIS航道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介绍了GIS系统在航道管理中的用途,并结合广西GIS数字航道系统应用实例,分析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了GIS系统在航道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面向中欧陆海快线在中东欧国家的一级物流中心、二级物流中心、需求点(供货点)双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研究了一级、二级物流中心优化选址问题。首先通过模糊Borda法对中欧陆海快线一二级物流中心进行初步选址,确定了7个国家作为备选地址;之后通过考虑返程货源的中欧陆海快线两级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并采用免疫优化算法对物流中心选址模型进行求解,从而为中欧陆海快线提供了在中东欧各国的选址方案。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通过中欧陆海快线运输的货运量变化对中欧陆海快线物流中心选址结果的影响进行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供应链视角下应急物流中心选址的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实例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解决供应链视角下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从而为应急物流中心选址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步骤,常用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层次分析法、重心法和Baumol—Wolfe(鲍姆尔—沃尔夫)法等。根据运筹学的理论,对各种选址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确定了适合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采用过滤法求解整数规划数学模型,确定了物流配送中心的最佳地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弃渣场作为废弃土壤、垃圾等的处理场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弃渣场的不断增多,其边坡稳定性问题也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某弃渣场为案例,利用极限平衡法对该弃土场在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指出该弃土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能够满足规定要求,整体稳定性较好,发生失稳破坏概率低。但其局部区域在地震或集中降雨等不利工况下仍然存在小型滑塌风险,建议对评估区内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点开展系统的长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梁慧丽  隽志才 《综合运输》2015,(2):76-81,87
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客运场站基础设施的研究已成为城乡客运一体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不同形式的枢纽选址、运输枢纽场站选址算法、运输枢纽场站评价指标和客运枢纽场站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综述了客运枢纽场站选址研究的发展及该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天山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特点,综合分析了公路改扩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运用生态恢复的理念,根据边坡所属的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公路沿线的气候特征、植被状况、土壤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天山公路沿线的边坡和取弃土场,因地制宜的采取相适应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方法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物流中心选址的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影响物流中心选址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一个评价体系,对枢纽型物流中心的选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输油管道泄漏诊断系统,充分利用GIS平台,并结合现有管道泄漏定位理论,具有地理信息在线显示、定位准确、响应迅速、声光报警、无极缩放等优点,具有广阔开发和应用价值。文中在分析国内输油管道泄漏诊断面临诸多问题的同时,提出应用GIS进行泄漏诊断系统开发,并通过模拟仿真试验进行论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