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动车组检修时发现制动缸的停放制动力输出不足,对停放制动夹钳单元检修时发现,停放弹簧力值的衰减是停放制动缸输出力不足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停放弹簧力值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弹簧应力松弛,而导致弹簧应力松弛的主要因素是弹簧长期处于高应力区工作。为优化弹簧应力松弛表现,提出通过更换材料和工艺的方法降低弹簧高应力区表现。最后,通过应力松弛对比试验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得到改善停放弹簧力值衰减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停放制动夹钳单元的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2.
停放制动是防止列车在静止状态下发生溜逸的一种制动方式。动车组上广泛采用空气制动缸与停放制动缸一体化结构的制动夹钳单元,由弹簧储能式停放制动缸来实现停放制动力输出,由空气制动缸实现空气制动力输出。基于某型高速综合检测车现状,对其设计了一种停放制动功能的方案,并根据方案中该型高速综合检测车停放制动夹钳单元的配置进行了停放制动力校核计算,为实现停放制动功能,对相关的硬件设备、电气原理和软件控制逻辑进行了优化设计。此外,利用AMESim软件对方案中停放制动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并与试验台数据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3.
中低速磁浮车辆因其具有的悬浮特性,其机械制动形式与一般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不同。文章介绍2种国内中低速磁浮车辆用制动夹钳单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根据中低速磁浮车辆的特点及使用工况,对制动夹钳单元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制动夹钳单元的设计建议,为制动夹钳单元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决现有轨道交通车辆用弹簧停放制动装置存在停放制动力大小不稳定、停放制动力随弹簧疲劳而衰减、机械结构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停放制动系统。方法:介绍了弹簧停放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原理,分析了其系统特性;介绍了空气停放制动系统结构组成及功能原理;分析了新型空气停放系统的特性。结果及结论:所提新型空气停放制动系统能够改变行车制动缸的工作模式,将制动缸的输出力转变为停放制动力。当向停放缸充入压缩空气时,停放缸内部弹簧被压缩,使停放缸与拉杆保持分离,同时非自锁螺纹也保持在解锁状态,此时制动缸具备行车制动和行车制动缓解功能。当停放缸内无压缩空气时,停放缸与拉杆保持压紧,同时非自锁螺纹被单向锁死,此时停放缸将制动缸锁定在最大行程处无法退回,实现停放制动作用。在行车制动控制模块和停放制动控制模块之间安装双向阀,双向阀的出口与制动缸连通,停放制动控制模块的另一出口与停放缸连通。在施加停放制动时,充入制动缸内的压缩空气由停放制动控制模块提供。该系统可实现全列车所有空气停放复合制动装置的停放制动力大小一致,也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单个停放制动力的大小,还可保持停放制动力的长期稳定,避免了现有...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车辆TFD型踏面制动单元停放施加后手动不缓解现象,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机车车辆用制动夹钳单元种类众多,结构特点各不相同。文章从安装接口形式、制动缸气压密封形式、力的放大机构形式、停放制动作用的力源形式、间隙调整机构的布置等方面对制动夹钳单元进行分类,并对各类制动夹钳单元的重要特点、技术参数及应用车型等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辆基础制动单元既可以施加空气摩擦常用制动又可以施加停放制动,但是2种制动作用方式不同,且不能同时施加在基础制动单元上,因此文中介绍了地铁车辆的常用制动和停放制动几种不同的制动防叠加设置方式,并对其防叠加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辆用四点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手拉缓解试验进行到9 000次时,出现手动不缓解故障,经拆解检查,发现停放螺杆异常磨损,导致非自锁螺纹副失效。从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其出现故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经试验后,故障消失,满足功能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制动夹钳单元是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动夹钳单元的性能影响到高速动车组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对在武广、京沪高铁上进行的夹钳振动试验数据的分析,对夹钳单元各主要部件的振动形式进行研究。研究明确了夹钳单元各主要部分的振动特性,并着重针对卡簧在运行中的振动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比对。通过本文研究,对夹钳单元的振动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夹钳单元的设计、改进提供了依据,以更好地保障动车组制动系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从机构设计原理、力学模型计算、极限工况校核等方面对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防偏摆机构进行了数据分析,深入介绍了防偏摆机构的设计过程,为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的国产化提供了设计依据.通过合理设计防偏摆机构,有效减轻制动夹钳单元在列车运行中产生的偏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铁5号线部分增购车辆的制动系统首次采用了适用于直线电机车辆的JCP型制动夹钳单元,但该制动夹钳单元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心轴螺栓断裂导致制动不缓解的故障。从制动夹钳偏心轴螺栓强度、材质等方面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5号线增购车辆制动夹钳优化后,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未出现制动夹钳偏心轴螺栓断裂的情况,验证了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辆从应用了三十多年的止轮器、手制动机发展到现代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的停放制动技术,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停放制动装置利用列车风源压力的变化,有风缓解、无风制动,与列车制动系统中踏面制动单元有风制动、无风缓解,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从而彰显出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4点吊挂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的技术特点与运用领域,通过分析其特点与差异,总结出4点吊挂夹钳单元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制动夹钳单元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归纳了轨道交通车辆几种典型的制动管理方式,分析了各种制动管理方式下的网络通信数据流以及VCU(车辆控制单元)、EBCU(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和TCU(牵引控制单元)的相关功能.同时,在对比分析4种制动管理方式优劣势的基础上,基于轨道交通车辆不同的制式和运用场景,建议高铁列车、动车组采用方式4,市域车、地铁列车采用方式3,其他类型车辆采用方式1或方式2的制动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停放制动械缓解装置的技术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详细介绍了新型停放制动机械缓解装置的组成、结构设计和功能原理。模型车试验验证和真车型式试验验证表明,其性能满足用户提出的在车上、车下均能操作机械缓解停放制动的需求。同时,新型停放制动机械缓解装置的操作受到车辆监控系统的监控,更加安全可靠。该新型停放制动机械缓解装置已经批量应用在出口美国波士顿的地铁车辆上。新型停放制动机械缓解装置的设计思想给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和铁路动车组车辆设计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制动系统气制动原理,参考用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6改8工程增购列车的克诺尔EP 2002架控制动系统,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对架控制动系统的供风、停放制动模块,以及制动控制模块中的远程缓解、紧急冲动限制、制动、连通等模块进行建模,进而对架控制动系统气制动整体建模。仿真分析常用全制动、紧急制动、停放制动等制动模式,并与EP2000架控气制动系统设计指标进行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常用全制动、紧急制动和停放制动等制动模式与1号线车辆的设计指标相符。  相似文献   

17.
时速高于140km的部分铁路客车及特殊车辆在新造设计时采用整套进口制动夹钳机构,在车辆大修时须对其进行分解检修、更换易损零件。由于配件难以采购、国外检修周期长及检修成本过高等因素制约,需要对其进行国产化改造。以我国早期制造的动力集中型车组为例,阐述进口制动单元及夹钳机构国产化改造设计,以此解决其日常维护及检修难题,满足车辆正常安全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欧洲轨道交通技术的协调,基于欧洲互换性准则的技术规范和欧洲标准在欧洲已经生效,对其中包含的关于制动系统(除了停放制动)设计的描述进行了解释和评价,其关注的基础是制动过程的机械学。采用最小时间间隔的瞬时减速度(减速度特性),可以对轨道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设计和评价。据此,可以计算出瞬时制动力和车辆阻力,由瞬时制动减速度可以确定所要求的轮轨粘着力。当今根据UIC544-1对传统结构的车辆采用的关于制动评价的经验方法依然保留。总体思路是根据物理基础确定轨道车辆制动设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地铁1号线车辆为例,分析新型地铁车辆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救援的影响。事故救援多因列车走行部重要部位(排障器、安装支架)断裂、齿轮箱吊挂装置脱落等恶性事故引发,此时当事司机无力回天,专业抢险队伍的迟缓往往造成运营瘫痪。HRDA型制动控制装置实用、简便,但其制动压力信号采集却存在着隐患;SFM型城轨车辆安装了NABCO的制动控制装置、KNORR的踏面制动单元及带停放制动装置的踏面制动单元,但列车制动系统与停放制动系统却没有形成完美的组合,致使停放制动成为列车故障救援时的桎梏,因此,在新型车辆的应用中,解决好列车的停放制动,就是为运营线上列车的故障救援提供最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四点紧凑型制动夹钳单元几种防偏摩机构的结构原理,论述了制动夹钳单元防偏摩机构的设计、运动分析等关键技术。根据制动夹钳单元的具体使用车型,通过几种方案的对比,选择适用的防偏摩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