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公路改扩建勘测设计项目受航空管制、人工上路实测难等因素限制而难以满足工期要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车载激光扫描与卫星图像测量的公路改扩建协同勘测设计方法。利用车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快速采集既有道路高精度点云数据,处理得到设计所需的原有道路路面车道标志线、断面、中央分隔带等信息;基于车载激光点云强度信息识别出地面特征,作为卫星图像测量的地面控制点,以此生成所需的1∶2 000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地形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产的车载激光数据与卫星测绘的地形图可以高精度吻合,并满足公路改扩建工程定测与施工图设计精度要求,可以有效解决公路改扩建工程高精度信息快速获取难题。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东潮州市国省道改扩建工程设计,就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特点、原则、一般步骤、常用问题的处理方法等进行论述,总结介绍了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对沿线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对喀喇昆仑公路典型施工路段路侧地袁径流和冰川融水支流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并对K754+ 400~K788+ 000路段内公路弃渣对河道压缩情况进行了现场勘测.结果表明: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施工对沿线地表径流中悬移质浓度、离子浓度影响很小,沿线地表径流也未受到石油类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影响,局部路段路侧径流中悬移质浓度的迅速增加与汇入的冰川融水支流水质特征有显著关系.改扩建工程部分路段施工弃渣对路侧河漫滩地(老路路界至水体距离)产生了一定的挤压和占用,占用比例在12%~100%不等,但尚未对河道过水断面形成挤占.最后针对公路与河道的典型位置关系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精度机载激光扫描测量的自动化勘测设计及其协同方法。首先,对海量高密度的激光雷达扫描数据进行高效组织和管理,快速生成生产所需的大比例尺3D数字产品和道路特征信息。然后,通过与公路CAD协同设计,快速生成设计人员所需的各类断面地面线数据。最后,协同平、纵、横线形数据自动交互,实现既有道路线形要素恢复,并进行道路工程的改扩建工程优化设计。工程实践表明,激光扫描测量成果满足道路改扩建工程定测与施工图设计精度要求,显著提高测设效率和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
何乃武 《路基工程》2016,(3):157-161
季节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往往会发生冻胀、融沉破坏。多年来,由于对季节冻土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忽略了季节冻土的特殊性,季节冻土公路路基在建成运营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冻胀病害。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需要对既有道路进行检测评价,尤其是既有道路的冻胀病害,并通过改扩建工程措施进行一次性改善。结合国道332 线拉布大林至哈达图段公路改扩建工程,对季节冻土特点及季节冻土区改扩建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其主要特点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建设和路桥事业的发展,我国公路基础建设重点向普通公路改扩建转移;加上新标准的实施,使得桥梁改扩建成为普通公路改扩建的重点及难点。文中总结了新标准对桥梁改扩建的新要求,确定了桥梁改扩建的原则,通过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桥梁主体结构和桥面铺装的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7.
喻沐阳  张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7-30,49,M0006
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地形地质复杂,征地拆迁困难,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为了将绿色公路的设计理念贯穿在项目设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首先系统研究了公路工程绿色发展理念;然后在总结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要点和原则;最后以省道S478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从线位优化、指标选取、断面布设、景观规划等方面开展设计实践,最大限度降低对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绿色公路理念在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以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公路经过区域各景观要素信息,应用景观生态学分析软件Fragstats3.3计算该公路不同距离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定量化地研究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对公路沿线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改扩建导致不同缓冲距离带内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景观分割指数增加,蔓延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减小;公路改扩建前后各景观指数的变化幅度随缓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加剧了路域景观格局破碎化,对景观格局影响集中表现在200 m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9.
基于GPS、GIS技术的公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6.1的应用研究,提出一种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公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方法,探讨应用GPS-RTK技术和MapGIS6.1进行公路地形数据采集与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的方法,改革传统的公路勘测设计模式,提高公路勘测设计工作的效率和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草原地区改扩建公路安全评价体系,以G303线(原省道101线)别力古台至锡林浩特段改扩建公路项目为依托,对草原地区改扩建公路进行特征分析,得到人-车-路-环境全系统中相关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草原地区改扩建公路安全评价体系,并通过运行速度法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与V85评价方法结论一致,通过增加车道数、降坡、增加拐角和交安设施等措施后,升为一级公路的G303安全性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石红兵  曾学贵  魏庆朝 《公路》2000,(10):67-70
结合开发勘测设计一体化软件的实践经验和体会,通过分析公路勘测设计的过程和数据库流程,提出了公路勘测设计一体化工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功能、结构、数据模型以及实体的数据项和库中的标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早期建设的公路因交通量急剧增长而不得不进行改扩建,但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对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往往有很大影响。保持高速公路本身的正常安全运营是改扩建工程的前提条件,也是改扩建工程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清连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各种交通组织方案,为今后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交通已成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现有道路交通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道路机动车辆出行导致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鲜有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系统性碳排放研究。通过识别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勘测设计、工程施工和交通组织三个主要环节中的各类碳排放源,构建“从下到上”的高速公路改扩建碳排放测算方法,并从路面材料、施工工艺、交通组织和能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化改扩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旧路改扩建工程,实现道路功能的升级、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但旧路改扩建因旧路的状况不同、所处区域环境不同,改扩建设计方案也各不相同。基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彩湾吉彩路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对二级公路改扩建为一级公路从现状调查到改扩建方案设计的确定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拥有便捷、安全、快速的交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交通服务水平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使得公路改扩建项目在逐年的增多,尤其是二级改扩建为一级公路的项目占据着重要比例。针对公路改扩建实施过程中,就如何科学的做好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措施以便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出了设计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方案设计进行分析,结合S318线是黔西南东西向的一条交通道改扩建实际情况,提出了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遵循原则,内容有:安全原则,畅通原则,确保施工进度原则和效益最佳原则。结合这些内容,探讨了公路工程改扩建期间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最后探讨了如何进行交通事故处理。  相似文献   

17.
公路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美真 《公路》2007,(9):144-149
在分析公路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根据新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探讨公路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识别费用效益,提出相应计算公式和应用要点,并辅之以案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如何在公路勘测设计中进行政府监督的步骤 ,并说明加强公路勘测设计中政府监督力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公路、铁路勘测实践,对用GPS导线网测量代替常规导线测量方法的精度、GPSRTK技术进行路线定测放线的精度进行了验证,介绍了GPSRTK技术在公路、铁路勘测中进行断面测量、地形测量方面的应用情况,为公路、铁路勘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区改扩建公路的提档升级,提出拟合既有公路平纵面线形、对局部不达标路段进行改线及优化设计、地形地质条件困难路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的设计方法,并运用于湖北478省道利川市汪营至打杵坳段改扩建工程,从减少工程投资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分析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