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用汽油机HC生成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车用汽油机HC排放物控制的必要性,探讨了HC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各种车用汽油机HC排放的控制技术,分析了各种净化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车用汽油机碳氢(HC)排放物的危害及其控制的必要性,探讨了HC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各种车用汽油机HC排放的控制技术,并分析了各种净化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降低车用汽油机排放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限制汽车废气排放污染,降低车用汽油机废气排放的技术迅速发展,文中概述了这些技术,介绍了汽油机前沿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研究国内外一些车用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的不稳定因素入手,分析了影响发动机性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492Q汽油机稳定性的工艺措施。对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使用因素对车用汽油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汽车保修、驾驶和油料使用等方面,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使用因素对车用汽油机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氮氧化合物是车用汽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之一,形成过程较复杂,影响其生成浓度的因素很多,采用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文中采用模糊聚类理论对其生成浓度与各工况因子间的模糊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外学者近期的研究成果,分别以汽油机、柴油机为侧重点,阐述影响车用发动机排放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希望能对从事发动机排放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2010年上半年中国车用汽油机市场发展概况,分析了汽油、柴油机增长贡献度,不同排量汽油机产量增长情况。文章还介绍了产量位居行业前10名的企业的产销情况,增长因素,拉动增长的主要机型。对2010年上半年中国车用汽油机市场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一些主要新机型,并对2010年下半年及全年产销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高原地区解放牌汽车的涡轮增压试验,对车用汽油机涡轮增压的若干重要影响因素,如增压压力、化油器供油量、点火提前角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汽油机过渡工况下各种影响进气流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进气流量预测方法。通过该方法提取了汽油机过渡工况的动态特征参数信息,建立了进气流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以车用汽油机加、减速工况实测数据为样本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实时预测汽油机过渡工况的进气流量,同时能够消除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滞后特性。  相似文献   

11.
汽油机具有重量轻、升功率大、加速性好、振动小、声轻、烟少等优点,是较好的车用动力。然而,它也存在油耗高、排气污染严重等缺点。近些年来,由于世界性的石油紧张及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推动了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研究工作,其中能够兼顾节油和减轻排气污染的分层进气稀混合气燃烧受到了广泛重视,并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车用汽油机实现稀薄燃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汽油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两种稀燃关键技术的论述及对比分析,提出了车用汽油机实现稀燃是提高车用汽油机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气流量的精确测量是车用汽油机空燃比精确控制的基础,发动机工作在过渡工况时,因进气状态变化,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滞后响应影响了过渡工况空燃比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汽油机过渡工况各种参数信息融合的过渡工况进气流量预测方法,分析了影响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各种工况参数,提取了特征参数并建立了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预测模型。对车用汽油机加减速工况试验数据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实时地预测汽油机过渡工况的进气流量,同时能够消除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滞后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车用汽油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几种常见控制策略,基于这些控制策略,EGR使车用汽油机NOx排放降低;说明了各种控制策略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利用AMESim软件为某车用汽油机冷却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在发动机冷起动过程中节温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对冷却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节温器的布置位置、时间常数和滞后温度等。  相似文献   

16.
对二次空气改善车用汽油机排气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车用汽油机排气中CO和HC生成与热反应净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试验探讨了二次空气对提高车用汽油机排气热反应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发动机高速大负荷工况下 ,足量的二次空气能使CO和HC的排放浓度大幅度降低 ,而在发动机中等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 ,由于排气温度低 ,二次空气对热反应净化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过去汽油机增压主要是用于高原汽车和竞赛汽车上,近年来许多国家对城市废气污染和噪音公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车用汽油机增压的发展。在我国为了解决高原行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汽油机增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制造以及材料等问题的解决,使增压柴油机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并成功地应用到载重汽车和小客车上。经过国内外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废气涡轮增压应用在汽油机  相似文献   

18.
车用汽油机分层稀燃及其排放控制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车用汽油机分层稀薄燃烧系统及其排放控制技术问题,重点分析和介绍了包括轴向分层、滚流分层和GDI等各种发动机稀燃系统及其排放控制的新进展,为车用汽油机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朱步青 《长安科技》2005,11(3):32-34
本文详细介绍了轿车柴油机的特点,并且和汽油机作了详细对比,通过市场上车用柴油发动机的介绍,分析了柴油机车的市场前景广阔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1.世界汽油机技术发展现状为了适应汽车对节油、环保、安全的需要,车用汽油机主要朝着更节油、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以下为国外汽油机方面主要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