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凯 《公路与汽运》2010,(1):139-142
以雪峰山隧道进口小间距隧道工程为例,采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施工,分析了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法、控制技术和施工措施;提出采用综合技术和措施,充分保护并利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使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
谢文清  陈耀 《隧道建设》2017,37(Z2):198-204
蒙华铁路连云山隧道为重载铁路单洞单线隧道,独头掘进距离长、断面小,洞内施工交通干扰大,隧道快速施工组织难度高。为有效解决单线小断面隧道快速施工组织问题,基于隧道开挖、仰拱及二次衬砌各施工工序组织,对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工艺工法选择和施工交通组织等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和改进,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单线特长隧道的快速施工难题,有效提高了单线隧道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小间距隧道对施工和结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雷公山隧道,详细介绍了大跨度、小间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重点对断面设计、洞身衬砌设计和洞身开挖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该隧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质条件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外环改建扩容工程新建蜘蛛山隧道与既有蜘蛛山隧道为平行小净距隧道,新建隧道施工不仅应考虑自身隧道安全,而且须考虑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基于隧道施工揭示的围岩情况,依据试验段施工情况和相关监测数据,将原隧道设计施工工法CD法优化调整为台阶法;场地内隧道出洞口地势较陡,原隧道设计的出洞洞口段超前大管棚施工难度大,将超前支护优化调整为洞内超前注浆小导管。蜘蛛山隧道施工工法和超前支护的优化调整安全合理可行,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宜巴高速公路花栎包隧道为例,分析山区高速公路小间距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小间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工艺和施工技术措施,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在运营阶段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6.
大断面隧道因隧道施工复杂,工序转换繁多,进洞施工时对隧道边仰坡多次扰动,其变形特征不同于小断面隧道,大断面小间距隧道的边仰坡变形特征更加复杂。同三、京珠国道主干线绕广州公路东环段龙头山隧道属四车道特大断面小间距公路隧道,出口Ⅴ级围岩段地质条件恶劣,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对龙头山隧道边仰坡变形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曲线进行分析拟合,研究了该隧道边仰坡变形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对边仰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边仰坡位移以及位移速度、加速度大小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熊文安 《隧道建设》2015,35(Z2):97-100
为了解决小断面特长隧道施工时经常遇到的以下施工难题:隧道断面小,洞内施工组织难;独头掘进长,洞内通风差;合同工期短,要求进度指标高等,以正在修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安革连-琶布铁路隧道安全隧道有轨运输技术应用为例,从有轨运输设备选型、洞内外场地布置、轨线设置和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出有轨运输方案在小断面特长隧道施工中可实现出碴运输高效、无废气排放利于改善洞内空气质量、解决因断面小施工组织困难等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对于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应力场演化过程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该文综合考虑济南市东南二环绕城高速公路大岭隧道进口净距较小、埋深较浅等特点,选取大岭隧道进口段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Auto CAD等软件,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构建了大岭隧道进口段的三维模型,开展了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全工序施工数值模拟工作,对比分析了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分别采用CD法及台阶法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探究了CD法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及应力演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采用CD法和台阶法施工时,隧道开挖破坏了隧道原有应力分布状态,导致拱顶围岩均出现较大速率的位移沉降量。其中,采用CD法施工时隧道围岩整体变形相对较小,但是横撑的拆除引起隧道围岩变形、应力的突变,易出现塌方等事故,需加强支护。此外,综合考虑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采用CD法施工过程中先行洞与后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研究了隧道围岩塑性区时空效应及其应力演变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及隧道围岩力学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隧道穿越既有结构物的工程是隧道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某盾构隧道工程小距离下穿既有建筑土体加固施工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隧道小距离下穿居民楼土体加固方案设计与施工。施工实践表明,本文结合地层特点与施工工况针对性选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工法以扩散式倾斜钻杆回抽注浆法对隧道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达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满足了盾构隧道施工要求与建筑沉降控制要求,值得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断面小间距隧道左右洞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本文利用 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大断面小间距隧道进行相关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施工方法、左右线之间的净距等对小净距隧道的影响,对小间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浅埋大跨偏压隧道破坏模式,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和马蹄形断面隧道在不同埋深、坡比工况下的塑性应变和安全系数进行研究,得到隧道的破坏模式及发展规律:无偏压条件下,随着埋深增加,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最大塑性应变由拱肩向下转移到边墙附近,而对于马蹄形断面隧道,当埋深较浅时,在拱肩和边墙出现破裂面,随着埋深的增加拱肩的破裂面逐渐向边墙脚转移;当存在偏压时,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浅埋侧先破坏,随着埋深的增加,最大塑性应变由浅埋侧拱肩移到浅埋侧边墙位置,对于马蹄形隧道,破裂面从浅埋侧拱肩和深埋侧边墙转移到墙角;在同一埋深条件下,三心曲墙式断面隧道安全系数高于马蹄形隧道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
张文超  伍肖  程涛 《路基工程》2017,(1):146-15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隧道施工临近既有已运营隧道的情况越来越多。以某工程中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已运营隧道为背景,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盾构下穿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既有隧道的应力和位移以及不同地层损失、不同覆土厚度和隧道间距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使既有隧道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并使既有隧道产生向着新建隧道的位移,最大位移发生在新建隧道下穿位置;地层损失、覆土厚度、隧道间距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较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下方有过水隧道穿越,隧道的开挖卸荷必然会对既有过水隧道产生影响。某高速公路隧道K21+450~480段下方有过水隧道穿越,本段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处在软弱Ⅴ级围岩中。本文通过数值计算,从位移、弯矩、应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过水隧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蔡振宇  黄旭 《隧道建设》2014,34(5):478-483
为减少小净距重叠隧道爆破开挖对结构及中夹岩的不利影响,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大龙山站—花卉园站区间重叠隧道(长约500 m)爆破开挖为依托,首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相关施工经验,说明重叠段总体施工方案优选为"先上洞后下洞"的开挖方法,但需根据净距大小采用不同的施工措施;然后通过理论计算论证了上下间距较小时爆破开挖不能保证结构安全,需要采用减震爆破及非爆破的开挖技术,才能保证中厚层状岩最小净距重叠隧道"先上洞后下洞"开挖方法的实现。实施效果证明:对于中夹岩厚度小于3.5 m的最小净距地段(长约25 m),可先行开挖上洞上台阶,预留下台阶,并待后行下洞减震爆破通过后,再采用非爆破开挖预留的上洞下台阶,以完全消除爆破开挖对最小净距中夹岩的影响,确保了最小净距段结构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袁树成 《隧道建设》2017,37(Z2):60-66
为研究新建隧道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依托山西太原黄土高原地区邻近既有隧道施工的新建铁路隧道工程,采用经验评估法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新建隧道开挖对临近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新建隧道位于既有隧道限制范围内时,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距离越小,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越大;当新建隧道位于既有隧道需要注意范围内时,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轴线中间位置的扰动最大。  相似文献   

16.
在既有隧道旁施工新建隧道时,开挖过程中需考虑对既有隧道支护安全性的影响。分析邻近既有隧道的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相互影响因素,并以福建省长安连拱隧道为计算模型,详细分析新建双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围岩影响范围、塑性区、既有隧道衬砌位移及内部应力的影响,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华  彭文波 《路基工程》2016,(3):213-217
浅埋偏压隧道是山岭隧道中常见的一种隧道类型,隧道受偏压影响衬砌结构受力复杂,山坡岩体稳定性差,施工难度极大。以广乐高速大源一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双洞并行隧道复杂的受力状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超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行了考虑施工顺序的数值模拟,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进行了分析,对围岩的加固处理方式对衬砌结构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先施工埋深较浅一侧的洞室可使得衬砌结构所受到的内力较小;对大源一号隧道采取灌浆等措施可有效减小衬砌结构所受到的内力。  相似文献   

18.
以某钻爆法市政隧道项目穿越既有输水隧洞为例,阐述了市政隧道实施方案中关于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应对措施。市政隧道采用全包防水+CD法分部开挖,可有效减少隧道施工期及运营期对输水隧洞的变形影响,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输水隧洞在隧道施工期最大隆起量为3.57 mm,在隧道运营期基本无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对洞室内坚硬岩体采用“水磨钻取芯+静态破碎”的施工方式,避免了爆破振动对输水隧洞结构的损伤;除加强隧道施工期的监控量测外,在隧道内布设了健康监测点,为隧道及输水隧洞的健康状态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火灾情况下风压场变化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对隧道安全构成威胁的是烟流和温度的扩散,而烟流和温度的扩散速度主要依赖于风流速度,影响风流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风压。由于隧道火灾产生的烟流节流效应阻力、烟流摩擦阻力、烟流浮力效应的作用,使隧道内风压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研究风压的变化规律对救援和通风方案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隧道交通噪声数值模拟及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隧道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轮胎与路面接触噪声,建立隧道内交通噪声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隧道不同位置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内不同位置的交通噪声大小差别较大,随着距隧道洞口的距离增大,噪声水平增加,隧道中部比隧道进出口处噪声高约8~10 dB,比隧道外高16~18 dB,隧道洞体对隧道内交通噪声影响较大.通过现场测试隧道交通噪声,结果表明隧道内交通噪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说明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