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等离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目前国际上治理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最新技术--等离子体治污处理技术。对比了几种典型的发动机废气处理装置在标定工况下的转化效率,说明了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它可以同时有效地降低NOx、PM和HC+CO。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治理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新技术:等离子体治污处理技术。对比了几种典型的发动机废气处理装置在标定工况下的转化效率,说明了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它可以同时有效地降低NOx、PM和HC+CO。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多匝道城市公路隧道,利用SES通风模拟软件研究通风孔布置、通风孔个数等因素对隧道内污染物体积分数分布、通风孔排污效率等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隧道采用顶部开孔自然通风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隧道内及出口处污染物体积分数;2)在匝道分岔点上方集中布置通风孔能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开孔个数较少可减少土建投资;3)隧道段过长污染物体积分数不能满足标准时,应在隧道段后部增设开孔。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污染物经处理后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需在试验台架排烟管路上增加相应处理装置,对尾气污染物进行处理,以达到达标排放的目的。文章介绍了发动机实验室尾气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组成结构和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GPF对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辆国五升级以应对国六排放标准的TGDI车辆,通过车载排放测试系统研究了安装/未装GPF在实际行驶(RDE)测试工况下排放的变化,以探究GPF对RDE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并对TGDI车辆国六升级进行建议。结果表明:安装GPF可有效过滤PN排放,尤其在低转速、高负荷的发动机运行工况,可将PN排放降低两个数量级,PN捕获效率超过99%;对于TGDI车辆而言,安装GPF后RDE总行程的PN排放降低到未装GPF时的2.5%以下,因此GPF成为此类车辆可否满足国六排放测试的关键后处理装置;在国五TGDI车辆升级国六过程中,仅升级GPF可能会引起其他污染物排放(如NOx)的恶化,对于本车而言,安装GPF影响了RDE行程中催化器温度,最终导致总行程NOx排放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国六天然气发动机采用三元催化转化器,三元催化转化器中存在氧化和还原反应,可以提高后处理的耐久性能。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活性剂的活性和废气污染物的反应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论文概述了重型燃气车排放污染物的特征,并针对提高污染物转化效率的后处理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采用三元催化器的燃气车型后处理有单级和双级两种技术方案,通过对后处理布置方案以及增压器后排气温度、催化剂活性、排气污染物转化效率分析,确定燃气车采用双级后处理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后处理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袁捷  焦华成  李一凡 《上海公路》2023,(3):6-9+32+216
为对湿和污染跑道道面状况进行评价,保障飞机运行安全,建立了以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最大深度和污染物覆盖率为单项评价指标的湿和污染跑道道面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跑道的湿和污染状况划分为四个等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再由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计算待评价的湿和污染跑道道面状况在最优解和最劣解间的位置,然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中的梯形隶属度函数,最终确定湿和污染跑道道面状况所在等级,实现了对湿和污染跑道道面状况的合理评价。实例应用及分析表明: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量化各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并发挥不同组内评价方法的优点,可有效利用检测信息,综合反映并评价湿和污染跑道道面状况,确定湿和污染跑道道面状况的等级。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而各种废物和垃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文中介绍了美国公路工程废物再利用的情况,并对其在我国未来的推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已被证明是大型柴油机控制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有效方案。未来的大型柴油机被设计为有更高的NOx排放量,以提高燃油经济性,这需要越来越高的NOx转化效率以满足排放法规要求。为此,未来的后处理设计可采用先进的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转化(SCR)涂覆颗粒滤清器(SCRF)和涂覆在高孔隙度直通式载体上的SCR,以获得高转化效率。评价了不同的高NOx转化效率系统。首先,通过使用SCRF单元和附加的涂覆在高孔隙度载体的SCR涂层,设计了高性能的NOx控制催化剂。第二,评价了不同的控制策略,以了解还原剂剂量策略和热管理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在1台大型柴油机上进行瞬态循环试验。提高氨投入量而不是尿素可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尤其是在低温下无法喷入尿素的时候。此外,实施热管理改善了低温时的NOx转化效率。结果证明,这种系统加上发动机控制策略的改进可以使瞬态FTP测试循环中的NOx转化效率达到95%以上,从而可使柴油机满足未来排放法规和燃油经济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金属锂(Li)作为负极在可充电金属锂电池中的直接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锂枝晶的形成、库仑效率低和安全隐患等。为了稳定锂阳极,在商用12μm聚乙烯隔膜上采用叶片式涂覆轻质薄功能层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先进的复合隔膜。该复合分离器同时改善了锂离子的迁移和锂离子沉积行为,使锂离子分布均匀,实现了无枝晶锂沉积。因此,锂阳极可以稳定循环长达3 000次,容量高达3.5mAh/cm2。此外,复合隔膜在lmb(Li-S和Li-ion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在硬币级和实验室级软包电池中都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和高库仑效率。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铣刨料(RAP)中的变异性现象是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对RAP料进行预处理,分离老化沥青与石料,降低变异性。基于此,现介绍一种RAP油石分离新技术-精细化油石分离技术。首先介绍了该分离技术的工艺流程,试验评价了分离效果;然后采用精细化分离的RAP料制备再生混合料并应用于实体工程。结果表明,经过精细化分离处理后的RAP材料均匀稳定,变异性满足要求;旧集料的性能指标与新集料基本相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满足要求,高等级路面的施工质量可控,再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变形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隧道变形监测是现代隧道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选择合理数据处理方法对现场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尤为重要。文中将思维进化算法(MEA)用于优化BP神经网络,解决了BP网络的缺陷;将优化后的MEABP神经网络运用于现场监测所得隧道断面水平收敛时间序列的处理,并将其处理效果与BP神经网络处理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各种有害排放物的技术路线,介绍了电控技术对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开发了一种柴油机排气净化装置,通过试验表明该装置对减少柴油机烟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CBR-V(力学-体积法)矿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思路是将一个矿质集料配合比设计分为两部分,即骨架部分的力学设计(CBR)和密实部分的体积(V)设计.由于骨架部分的研究对象是散体材料,若采用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方法直接进行测定,则所测CBR值的离散性较大,以至于无法使用.为解决CBR试验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在已有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体积设计法是沥青混合料主要的设计方法。其核心问题是通过混合料的体积特性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就此,从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分析入手,界定了混合料密实状态和紧密状态的概念,从而提出一种基于紧密状态的新型混合料体积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与混合料的级配设计紧密结合,比传统体积设计方法——根据空隙率表征的混合料密实状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双洞互补式+静电除尘"组合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该文依托于荣乌高速公路营尔岭隧道工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数值仿真模型,探讨换气通道位置以及射流风机增压在不同除尘效率下对隧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换气通道距上坡隧道入口距离的增加,两条隧道出口污染物浓度逐渐接近;除尘设备可显著降低污染物浓度,同时随着除尘效率的增加,换气通道对平衡上下坡隧道出口污染物浓度的作用降低;随着隧道内射流风机增压的升高,隧道出口处的污染物浓度均逐渐减少,除尘设备除尘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路面预防性养护材料的降温及净化尾气等环境功效,以技术成熟的微表处为载体,通过掺加功能性材料制备了环保型降温微表处,采用自制的室内、外降温测试装置和净化尾气测试装置,全面评价了不同类型环保型降温微表处降温和净化尾气功效,系统研究了环保型降温微表处路用性能,并揭示了其微观结构及功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配型(WHT+WHTA)微表处降温和净化尾气功效最优,其次为WHTA微表处和WHT微表处;环保型降温微表处降温效果随路面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室外降温幅度可达5.9℃,室内降温幅度可达6.5℃;环保型降温微表处对COx,NOx及SO2气体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可达43%,对PM2.5和PM10颗粒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可达59%;温度变化对单一类型环保型降温微表处WHT和WHTA的净化效率影响显著,对复配型(WHT+WHTA)微表处净化效率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类型环保型降温微表处路用性能良好;功能性材料稳定、均匀地分散于乳化沥青中,并引起了材料内部化学官能团组成的变化;环保型微表处降温及净化尾气功效主要源于由基础材料自身晶体结构特征引发的功能性材料自身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脑机接口(BCI)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提出基于前额脑电(EEG)信号多尺度小波对数能量熵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首先,设计驾驶仿真模拟试验,利用脑电帽采集26名被试清醒驾驶和疲劳驾驶的前额EEG信号,试验过程中,使用主观检测方法每隔20 min对被试进行问询;其次,应用MATLAB对采集到的EEG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2种驾驶状态形成被试初始样本数据集;进而,在该数据集基础上,利用多尺度熵的概念,提取EEG信号小波对数能量熵(WLE)特征,同时提取经典模糊熵(FE)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运用极限学习机(ELM)对提取的特征数据集进行快速有效的精准分类,并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进行验证评估;最后,对比经典FE分类表现,并结合多种性能指标对驾驶疲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基于多尺度WLE(MWLE)的前额EEG疲劳识别率显著高于基于多尺度FE(MFE)的识别率,其理论平均正确率达91.8%;基于多尺度熵的EEG信号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提高驾驶疲劳识别效果和算法效率;多种性能指标表明前额EEG的WLE可以作为衡量驾驶疲劳的有效生理指标;结果验证了采用基于ELM对MWLE的前额EEG信号进行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助于促进可穿戴BCI在疲劳驾驶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车载排放测试技术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车辆排放污染物测量方法和设备主要是基于排放实验室测量。但是实验室测量由于其受场地条件和测功机测量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反映车辆在实际使用时的排放状况。本文阐明了车载排放测试技术是一种实际行驶条件下对车辆排放特性进行测量的方法,能得出车辆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排放数据,而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这对我们了解车辆的排放因子、评估在用车量对城市排放总量的影响、为我们的研究及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排放法规和政策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地下机械式之掘削效率乃为进度、成本及品控之关键要因,一般工程思考皆多考虑工法与机型对应各类不同地层之"可挖性"作探讨,即针对地质材料选择适应之切削面盘,鲜能再对地盘——机械开挖互制行为作一"适确性"研析,而本研究先由微观之量纲分析及力学尺度探讨并建立指标,运用至巨观推力、扭矩之施工良窳、可挖性及正常施作或异况破坏之分析。机械式掘削接触地质与产生之互制行为相异性极大,故由地质破坏特征作为切削地盘材料之分类,藉此提供该广义式之探讨方针;其次在施工判准所建立之可挖指标上,使用量纲分析方法进行具代表力学行为之因子解析,作为建置指标的依据;再者,应用现场调查以资搜机械式开挖所量测的推进力系数值,进而佐证其适确性,最终完整研析机械式掘削开挖之行为与可挖性指标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